深圳市先后有五家醫院推行了“先診療后付費”的試驗,結果顯示便民省時的“一站式”結算大受歡迎。“欠費”、“逃費”問題盡管只占一小部分,但對這一模式的推廣卻困擾甚大,當地正在探索解決之道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先看病后付費”制度目前比較適合在縣域或者市級城市試行,大城市要推行還比較困難。
而早在去年6月份,深圳便在深圳市第四人民醫院試行先診療后付費,試行已8個月。3月14日,《小康》記者從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下稱深圳市衛人委)獲悉,目前,深圳先診療后付費已推行到包括第四人民醫院、福田區第二人民醫院、福田區婦幼兒童醫院等五家醫院。同時,深圳衛人委也表示,因“逃費”等問題“先診療后付費”或陷兩難境地。
便民省時 “一站式”結算受歡迎
3月14日,郭雯一大早想趁上班前到福田區第二人民醫院做胃鏡檢查,拿到檢驗單后,郭雯本想像往常那樣到收費窗口交檢驗費,醫生卻告訴她直接去做檢查,下班后再來取結果繳費就行了。“我本以為今天又要請一天假了,沒想到不用耽誤上班時間,方便省時。”走出檢驗室,郭雯高興地對《小康》記者說。
2012年6月20日,深圳市第四人民醫院作為深圳市第一個試點醫療單位,正式開始實施“先診療后付費”服務模式,即患者在門診、急診甚至住院診療時,通過預繳一定額度押金,待所有診療過程結束后統一進行結算,無需在接受每項診療服務時往返于各樓層之間單獨繳費。據了解,在深圳市福田區已經進行試點的五家醫院里,所有購買了深圳市綜合醫保的患者在就醫時都可享受這項簡化就診流程、減少排隊次數、節省診療時間的優質服務。
3月14日下午,深圳市福田區第二人民醫院的收費窗口前幾乎沒有排隊的病人,結算手續辦理得非常快。收費處的工作人員小陳告訴記者,“先診療后付費”模式實施以后,她們的工作量大大減輕了。“過去大概每天要重復3000多次收費程序,現在每個病人看病就結算一次,減少了60%~70%的工作量,也沒那么辛苦了。”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個看完病剛結算完的患者,他們大都覺得這種服務模式方便快捷,減少了排隊次數,節省了時間,看病比以前容易多了。
福田區第二人民醫院是從2012年9月28日正式啟動這種服務模式的。該院財務科主任朱以詠告訴《小康》記者,醫院從門診部綜合醫保病人開始試點“先診療后付費”模式,目前受益人群還僅限于綜合醫保人群。“我們會在這部分病人的信息記錄中標明可享受‘先診療后付費’服務,系統會將這部分病人與其他病人區分開來,單獨結算。”
朱以詠出示了一份該院“先診療后付費”模式的服務工作匯報,截至記者采訪當日(3月14日),全院“先診療后付費”模式總服務人次23724人次,占門診醫保病人的63%,收入總金額5421336.67元。朱以詠說:“這種模式不僅是診療流程的一個簡單轉變,實質也是醫院醫療服務理念的轉變,便民利民,非常值得推廣。”二院常務副院長楊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這種新型的醫療服務模式有效地解決了急診、門診患者看病急的問題,也避免了常規的重復交費,提高了醫院收費處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是一種非常好的醫療服務理念。
而作為首家試點這一模式的深圳市第四人民醫院,在對門診綜合醫保病人試點半年以后,于2012年12月1日開始正式將試點從門診部擴大到住院部。深圳市第四人民醫院院務委員林漢利告訴記者,持有綜合醫保卡的病人在入院前只需把醫保卡壓在醫院,保證人卡信息記錄相符,就可以入院治療,除了少數幾個大型設備如核磁共振、CT、彩超、多普勒等檢查需要提前審批付費以外,其余治療項目均可在出院時統一結算。這極大地減輕了住院病人的醫療支付壓力,使醫療服務更人性化。
“欠費”雖少推廣則難
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就“先診療后付費”模式在全國推行問題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這一模式“暫難推廣”。幾乎同一時間,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先看病后付費容易因為操作不當產生社會福利病”。
如此方便快捷的便民服務模式卻同時不被兩位部長看好,這不禁讓人疑惑不解。“‘先診療后付費’模式只是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的方式之一,但并不是最優方式。”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規財處副處長侯力群在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說。
記者實地考察深圳市試點的第四人民醫院和福田區第二人民醫院時發現,這兩家醫院均存在欠費頻發的現象。“欠費情況大多出現在病人流動性最大的門診部。”深圳市第四人民醫院院務委員林漢利說。
據了解,深圳市第四人民醫院實施“先診療后付費”模式8個月以來,門診病人共有500多人次欠費,占全院13萬病人的1.5%;欠費總金額達6萬多,占全院年收益4億多元的0.12%;人均欠費1元到500元不等。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福田區第二人民醫院。醫院實施該模式半年來,欠費人次82人次,合計8123元,短信提醒和電話聯系追回19人,仍有63人欠費,總欠款5843元,占總服務人次的3.8%。
“我們醫院目前僅對門診的綜合醫保病人試點。這類病人都是持有深圳市戶口的居民,詳細個人信息可以在醫院信息系統中備案,系統可控制,所以相對來說信譽較高,欠費的情況較少。”深圳市福田區第二人民醫院財務科主任朱以詠說。
“大部分欠費的病人都不是惡意欠費,都只是因為一些原因落下一些檢驗收費項目或者一時忘記繳費了,在我們發信息或打電話通知之后,都能及時回來繳費。” 深圳市第四人民醫院院務委員林漢利說。
兩家醫院的負責人都表示,目前的欠費情況還在醫院可控范圍內,給醫院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小,不會影響醫院正常運營的資金周轉。而已經在住院部實施了該模式的第四人民醫院,目前尚未發現住院病人有欠費現象。林漢利還告訴記者,因為受益人群都為醫保病人,深圳市社保局每兩年都會評選全市醫保等級醫院,按照醫院上一年住院病人消費金額數分等級對醫院下一年度運營給出醫保資金預付。這樣一來,醫院在資金周轉上也無太大壓力。
“主要問題出在推廣上。” 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規財處副處長侯力群說。就目前試點情況來看,欠費現象確實尚未對醫院運營構成巨大影響,但這一服務模式歸根結底是一種對醫療收費流程再改造的模式。它將經營風險和消費風險從消費者身上轉移到了醫院內部,消費者的欠費最終還是要由醫院來承擔。也就是說,隨著推廣時間的推移、推廣人群的擴大,欠費情況可能愈演愈烈,如果不采取相應有效的措施,積壓一段時間后,醫院最終會難負重擔,出現資金周轉問題。這樣一來,醫院就需要地方政府財政部門的扶持,財政部門對于支持推廣這種模式的顧慮也就大了。
“一個醫院被逃費6萬多,與年經營額達到4億相比可以忽略不計,但10個醫院、100個醫院呢?整個深圳每年將有近千萬的‘窟窿’怎么補?時間一長,欠費造成的損失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可是巨大國有資產的流失啊,財政部門是補償不起的。” 侯力群說。
其次,由于目前我國誠信保障體系建立還不完善,為減少損失,醫院只能將適用人群限制在誠信度高的綜合醫保人群內,時間一長,非醫保人群會感覺到不公平,這一優質模式也難以向更大范圍推廣。深圳市福田區第二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楊維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認為,建立醫患雙方誠信系統對“先診療后付費”模式的推廣非常關鍵。
另外,要進一步推廣這一模式,醫院在硬件設施和人力資源上都要增加成本投入。一方面,要建立能夠控制所有病人消費信息記錄的信息化系統,醫院需要改造整個信息結算系統,對享受該服務的病人和不享受該服務的病人分類管理,這在硬件布局上就非常復雜,醫生的工作站點也需要調整,才能保證這種模式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為了追討欠款,醫院還得成立專門的追債管理小組,專門通過打電話、發短信討債。“追債的電話不是那么好打的,搞不好病人還要告你惡意騷擾,很麻煩的,還必須專門成立追債小組來做這個事。”朱以詠說。這對醫院來說在人力資源使用上工作量不減反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