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新豐鎮竹林村的村民正在給欄里的豬添加飼料
嘉興是華東地區最重要的生豬養殖基地,全市有超過10萬戶養豬戶,700多萬頭豬。我們走訪了南湖區的新豐鎮、鳳橋鎮、余新鎮,平湖市的曹橋鎮、林埭鎮,發現其中大多數是散戶養殖。以嘉興養豬第一大村新豐鎮竹林村為例,全村有906戶養豬,其中80%以上是散戶經營,少有存欄量過500頭的養殖大戶。新豐鎮鎮長沈云明告訴我們,全鎮出欄生豬萬頭以上的養豬企業只有5家,其他全部為散養。
因為是小規模養殖,享受不到無害化處理病死豬每頭80元的補貼,送去處理池就意味著倒貼人工和運輸費。因為資金不足,為了擴大收益就增加養殖密度,為了節約成本就不接種未納入國家強制范圍的疫苗,遭遇冷冬也缺乏動力給小豬增加供暖設施。因為利潤微薄、缺乏規模效應,散戶對大大小小的排污費、尿檢費、抓豬人工費、干糞池積滿后的運糞費唉聲嘆氣,對部分鄉鎮暫時沒落實國家對“能繁母豬”每頭100元補貼政策而耿耿于懷。
對這里的養豬散戶而言,處理死豬的方式有三種:送到無害化處理池、賣給死豬收購商、扔到河里。拋開網民們炮轟養豬戶的“素質論”、“環保意識論”,當第一種途徑成本太高,第二種遭遇嚴打,選擇第三種處理方式就似乎再自然不過。
第一種方式:無害化處理
3月22日13點,高相全告訴我們:“今天已經收了21頭死豬了。”
高相全是嘉興市余新鎮普光村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池的負責人,他戴著草帽,臉被曬得通紅。這處無害化處理池緊鄰公路,遠離村莊,位于工業區和油菜花地后面的一片廢墟中。路旁藍底白字的指示牌上寫著無害化處理池聯系人的姓名和手機號。處理池前架著一臺水泥攪拌機,四五個工人正在搬磚、砌墻。他們說,新的處理池這個月開始挖的,一周后就能用了。
“這里有8個處理池,3個正在修,1個剛剛投入使用,4個已經裝滿,每個大概裝了1000頭豬。”高相全告訴我們,“新修的無害化處理池長8米,深3米,容積大約100立方米。”
所謂無害化處理是為了徹底消滅動物尸體上所攜帶的病毒、細菌。根據2006年農業部《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處理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尸體,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即用焚毀、掩埋(深度不少于1.5米)等多種方法處理。
普光村的無害化處理池是一個幾乎封閉的水泥罐體,高出地面大約60厘米,池子一角插著一根粗口塑膠管。處理池兩端各有一個長方形投豬口,上面蓋著鑄鐵蓋板,并用掛鎖與鐵釬上鎖。最早的一座無害化處理池上加蓋了小房子,里面儲存著20多包產自新疆的片狀氫氧化鈉(離子膜燒堿)。無害化處理池通過厭氧發酵技術處理死豬,維持弱堿環境是絕對必要的。一般一頭豬消解完需要一年左右。“我有時候會拿這種長的鋼管來攪拌,因為兩頭洞口下面的豬容易堆在一起,處理池中間就比較空。”高相全說。
正說著話,長秦村的張倫和朋友張宏力開著三輪車來送死豬。長秦村距離普光村大約7公里,張倫說他們那里沒有無害化處理池。
死的是一頭老母豬和兩頭小仔豬。“這母豬是生小豬死的,年齡大了。”一頭老母豬有三四百斤重,他一個人根本抬不上車。因為給老母豬上了保險,張倫拿到了1000塊錢的賠償。這母豬尾巴處露出粉紅色的肉,卻不見豬尾巴。這是因為保險公司的人把尾巴剪掉了,防止村民再用這頭豬騙保。
張倫沿著水泥橋板把車開上處理池,將車尾對準投豬口。張宏力抓起被裝在蛇皮袋里的兩頭仔豬,丟到地上,軟塌塌的小豬身體一陣晃動。高相全掏出鑰匙,打開了投豬口上的掛鎖,掀起蓋板,一陣腐臭撲鼻而來,里面的池水渾濁發綠。
之后,張宏力戴上手套,抓住老母豬的腿吭哧吭哧地往投豬口拖,高相全拿一把大約1.5米長的鐵鉤子扣住豬頭,一塊使勁,張倫則在旁邊按住三輪車。老母豬落入處理池時,水花四濺,大家趕忙躲開。隨后,高相全用鐵鉤把裝有小豬的蛇皮袋也丟進處理池。
張倫說,他不知道可以打電話叫人上門收死豬,他自己送來是因為害怕亂扔以后被罰錢。根據《動物防疫法》規定,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動物尸體不得隨意處置,違者可處3000元以下罰款。“黃浦江浮豬”事件發生后,嘉興市所轄的嘉善、平湖、海寧三地共有8戶養豬戶被罰款。
余新鎮并不是養豬大鎮,如果不是最近新修了無害化處理池,這里的死豬也沒地方放,更不用說竹林村這樣的養豬第一大村了。
永紅村的呂淑秀一邊養豬,一邊在竹林村一家工廠做計件工。她告訴我們,前段時間由于死豬數量超出處理池容量,竹林村的死豬在處理池旁邊堆成了“小山”。她說:“竹林村公交車站旁邊就是一個垃圾站,村民把死豬放在那會有專人來收,幾十只死豬沿著馬路放在地上,排了老長。”
散戶:上門收要給錢,不收仔豬
永紅村是鳳橋鎮的養豬第一大村,這里緊鄰竹林村。永紅村的死豬無害化處理有兩種運輸方式:一是直接交給處理站的工作人員;二是放在垃圾站旁邊,會有專人來收,在這次“黃浦江浮豬”事件之前也是如此。呂淑秀告訴我們:“我家離最近的垃圾站也就100米,算方便的,但有的養豬戶離得快1000米,一頭母豬三四百斤,肉豬也起碼上百斤,光送到垃圾站也得找三四個人幫忙。”
村民羅禮強告訴我們:“因為母豬是參加保險的,所以母豬死了得打電話讓保險公司來人,還得到畜牧獸醫站簽字,說明家里死了一頭母豬。一般這時候都得直接送到無害化處理站,但是讓他們工作人員上門來拉的話,得收100塊錢,肉豬沒老母豬那么貴,好像是20塊錢一頭。”多位養豬散戶反映,讓處理站的人上門來收死豬挺麻煩,要么得給錢,要么跟求他似的。新豐鎮的李河也說:“有人家里兩三百斤的肥豬死了,自己沒辦法送過去,打電話找別人開車來拉,要付給運輸費的。”
余新鎮農莊村的何廣文告訴我們:“以前無害化處理站的人小豬不拿,只拿母豬,現在出了事了,才開始大豬、小豬都收。”呂淑秀也說:“我們村長說過,小仔豬可以自己在地里挖坑埋掉,就不用送到處理站了。”但是有人嫌麻煩,干脆把仔豬丟到河道里。而在本次事件中,從黃浦江打撈上來的死豬大部分正是仔豬。
根據已有報道,嘉興市目前對死豬處理的規定是,養殖戶可以打電話通知,由專人上門收集,也可以自己送到填埋場,不需要農戶掏錢。羅禮強說不是這樣的,最起碼以前要收費的。
根據2012年4月農業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的通知》,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養殖、屠宰廠(場)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對規模養殖場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定點屠宰廠(場)病害生豬損失及無害化處理分別給予80元和880元的補助。但規模化養殖的標準是年出欄50頭以上,張倫的養豬場并沒有達到這個標準,也就享受不到政策的優惠。這在嘉興市的養豬戶中很有代表性。
此前,嘉興市畜牧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進行無害化處理的農戶可以獲得每頭豬80元的補助,目前已經落實到位。但我們在多個村鎮采訪后發現,幾乎所有村民都說沒有收到過這項“死豬補貼”。“現在嘉興有那么多死掉的仔豬,一頭給80塊,怎么可能?就算大豬一頭補助80,政府能拿出來這么多錢?”羅禮強說。因為實際數額太大,補貼不到位的問題的確突出。
事實上,即便拿到80元的補貼也不足以承擔將死豬送至無害化處理站的人工和運輸費用。羅禮強和張倫都認為,如果是運送死掉的母豬,起碼需要100元才有人愿意代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