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2月23日,鐘南山在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攝影/黎光
原標題:鐘南山:體制造成了我最大的遺憾
“SARS剛出現的時候,我們真的是出生入死,那時候對醫務人員真的是推崇備至。但是過了沒多久,醫護人員變成了白衣老虎。我最大的遺憾,是到了現在,政府、社會、媒體、公眾對醫務人員有了偏見”
鐘南山被認為是一個非常愿意與媒體溝通的學者,一方面是因為他愿意講真話,另一方面是他幾乎沒有任何架子。但在SARS十周年之際,對這位當年抗非典的代表人物的采訪卻費了一番周折。鐘南山的助手一直在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強調,鐘最近在做兩會的提案,太忙了。
盡管沒有透露提案的內容,但根據鐘南山此前發布的信息推測,他的提案很可能與灰霾有關。今年1月底,在接受央視采訪的時候,鐘南山說,“灰霾比非典更可怕”。
2月22日,鐘南山在廣州呼吸疾病重點實驗室的接待室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采訪。
“當年我也得了肺炎,但一直沒跟人講”
中國新聞周刊:當年,你是什么時候接收到第一個SARS患者的?廣東省當時做出了什么應對?
鐘南山:我記得接到第一起病例是在2002年12月21日,但向衛生防疫部門通報是2003年1月末。當時廣東中山爆發了疫情,但是我們首先是考慮到衣原體、細菌等方面導致非典爆發的因素,依照對這些致病因素展開治療,但沒有效果。因此就考慮到了病毒,這令我們馬上將情況上報。
2003年2月3日,廣東省衛生廳發出了《關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防治工作的通知》,并成立了防治領導小組及三個專業小組:醫療專家指導小組、流行病學調查小組、病原學檢測指導小組。流行病學的調查從此開始啟動。
中國新聞周刊:最初,我們將這種疾病稱為非典型性肺炎,此后被命名為SARS,兩種命名方式,對應對這一疾病有什么作用?
鐘南山:被命名為SARS是世界衛生組織最終確立的,意即嚴重的呼吸系統綜合癥。但做出SARS命名時,我們還沒有發現病源,只是提到這個病會引發嚴重的呼吸綜合征,呼吁大家警惕。這種命名方式對大家認識這個問題有幫助。
而非典型性肺炎只是一個泛稱,實際上很多原因都會引發非典型的肺炎,所以SARS的說法會更有針對性。
這些年來,在武漢和香港的蝙蝠身上發現了SARS病毒,盡管也有一種說法是人一直有SARS病毒的抗體。但SARS真正的來源,我們還不清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