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能用類似的語境來表述狗生如夢了:——當大西北的孩子正坐著泥坨坨上課的時候,北上廣的狗狗卻懷揣著3000元的會員卡,撒嬌于美容院,享受著VIP全身檢查、梳理毛發、拔耳毛、清耳朵,兩遍洗浴、護理、吹干,剪趾甲、涂甲油、刷牙、染色和溫泉浴鹽、深層清洗加芳香精油服務,定期還有日本頂級賽級犬貓香波Lafancys品牌浴理和法國“撫養泥”按摩理療?!?/p>
不,你再也不能用張樂平“三毛”式的鄙視,對狗狗的狗爸狗媽們投以大義凜然的一瞥了,只要“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宗旨不變,那么寵物經濟每年帶來150億的市場經濟潛力就萬萬不可小覷,說不定“老、少、邊”地區一棟棟新蓋的校舍就有狗爸狗媽和狗崽的貢獻呢。
動物和我們親近的無過于狗,“白云蒼狗、藏弓烹狗、斗雞走狗、飛鷹走狗、狗惡酒酸、狗吠不驚、狗吠非主、狗茍蠅營、狗急跳墻、狗頭軍師、狗尾續貂、狗血淋頭、狗血噴頭、狗眼看人、狗仗人勢、狗彘不若”和狗有關的成語居然超過百條,足證我們的生活是萬萬不能沒有狗的。
然而人生如夢,焉知狗生亦如夢耶,過百年再看看今日之狗狗的富貴榮華或喧囂嘈雜,豈不是一樽還酹江月!
(主筆胡展奮)
它,不只是一條狗
它的遭遇,正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社會的變化、人的價值觀的變化,甚至,我們從它的身上,可以看到人性的隱秘之處。
記者|王若翰 實習生|孫雯
除夕夜,“狗媽媽”摟著狗兒子看春晚,窗外爆竹聲聲,一開始,狗兒子興奮地上躥下跳,“狗媽媽”很高興:“兒子,過年嘍,開心吧?”但沒過多久,“狗媽媽”發現狗狗從亢奮變成了狂躁,顯然是被鞭炮聲嚇著了。“別怕,寶寶,媽媽抱抱?!薄肮穻寢尅睉z愛地抱起狗狗,試圖安慰它,可懷里的寶貝一改往日的乖巧,一口咬傷“狗媽媽”的鼻子,鮮血直流??
請注意,這并不是故事。
每年春節期間,醫院里都會收治不少被自己的寵物狗咬傷的患者,今年的除夕夜,上海浦東新區浦南醫院收治了33名這樣的病人,年紀從一兩歲到八十歲不等,但都是寵物狗的主人和家人。
暗自揣度,這些被咬傷的狗主人,內心一定十分糾結:我那么愛你,你卻傷害我;我把你當做家庭成員,但你卻要證明你分明與我不是同一個物種?!?/p>
隨著城市家庭中寵物犬越來越多,它們,已經成為我們社會中的一個成員。從數萬年前由灰狼馴化為狗,再到今天適應現代城市生活,狗,一直在改變,就像整個世界因為人類文明而時刻在發生改變一樣。但我們很少會想到這一點,我們以為狗天生就是狗,而不是一種為了人而改變天性的動物?!?/p>
我們今天認真討論狗,因為它不僅是人類最親近的動物,也因為,它的遭遇,正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社會的變化、人的價值觀的變化,甚至,我們從它的身上,可以看到人性的隱秘之處。
“落后”的盟友
城市里,愛狗的人和怕狗的人簡直像來自兩個世界。因為彼此的不解,當各種愛狗、救狗的故事發生時,怕狗人常用一個問題拷問對方:世界上有那么多需要幫助的人,你們為什么眼睛里只有這些狗?
這個問題背后的邏輯是:狗的生命價值低于人——當然,這個邏輯是愛狗人完全不能接受的。其實,只需要時光倒轉100年,當世界上大多數社會還熟悉農耕或游牧生活,以上的爭論可能就會小一些。在那樣的社會里,狗是人的盟友,它們有自己的“工作”,看家護院或者上山打獵,而不是今天“游手好閑”的寵物?! ?/p>
狗,是被人“制造出來”的動物。
作為一種被人們馴化并不斷改良的非自然物種,狗自誕生之日起,便是為了滿足人類探索自然的需求。在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史中,它們游走于人類社會與動物世界之間,成為了人類的盟友,及人類在自然界中生存的一種有力工具。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狗的工具性逐漸被人類日益強大的科技力量所取代,它們中的大多數,面臨著從盟友到寵物的身份轉變。人們在自然界中建立村落,再由村落邁入城市化的過程,使得狗在人類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某種程度上多少顯得有些尷尬?!?/p>
不能否認,隨著人類社會文明步伐的加快,狗作為古代社會中憑借自身先天優勢與人類協作的伴侶,要跟上這樣的步伐,確實有些力不從心。在無法大規模協助人類生產的背景下,要繼續成為伴侶,更多的亦只能靠人類對其的情感作為支撐與紐帶。
今天的動物保護組織,在宣傳理念上,已經有意無意地將狗放在了一個“弱勢群體”的位置。“你可以不愛我,但請別傷害我。”“我的生命只有十到十五年,選擇我請對我負責?!边@樣的標語表明,現代社會,狗在自然界中一些優于人類的先天優勢,已漸漸消弱。
以城市為主要載體的人類社會,至少在今天看來,已經不太適合其他物種生存?!?/p>
當人們不再靠狩獵為生,不再需要狗矯健的四肢為其追捕獵物;當“治安基本靠狗”成為一句對落后地區無治安保障體系的調侃,狗在人類社會中的角色,也逐漸從盟友、伙伴轉化成以動物和食物為主。在一些北方城市,至今仍有很多以狗肉為特色的餐飲場所。
誠然,食狗文化并不是今天才有。據《周禮·秋官疏》中的記載:犬有三種,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由此可見,自有史可考以來,狗對于人的利用價值,便十分多元。起碼在周朝,狗就被劃分出三種職能,一種用于田間狩獵,一種用于看家護院,還有一種不幸淪為人們的口中食。而從《史記》中一句“狡兔死,走狗烹”也可以看出,這三種狗在職能劃分上也并非涇渭分明,很難說,傳統工作職能的喪失,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狗淪為人類盤中餐的比例?!?/p>
雖然在中國的古話中,亦有“英雄每多屠狗輩”的觀點,認為似聶政、樊噲這樣的大義之人,往往出身市井,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生活,讓他們性情豪放、快意恩仇。但按照今天一些發達國家和一些動物保護團體的觀點,屠殺、食用狗這種伴侶性動物,卻是一個民族落后的體現。因此,人食狗的矛盾,其實更多表現為食狗者、屠狗者與愛狗人士間的矛盾。
狗狗“占領”城市
當年的盟友變成了寵物,盡管角色改變,但并不影響作為寵物的狗狗們成功地“占領”城市?!?/p>
“我記得大概在2002年時候,北京梨園狗市還只是幾個稀稀拉拉的攤點,有人在路邊鋪上塊板子,上面隨便放兩只狗,就開始賣了。后來,到那里逛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即使不買,也喜歡去看看。那時沒有限養政策,很多人生活質量提高后,開始有了養狗的意愿,在這種情況下,梨園狗市很快從一個在路邊隨意擺攤的雛形,逐漸發展壯大起來,到今天,已經成為一個占地幾千平方米,包括多家寵物門市店、各類犬種展示區和訓練場地的超大型寵物市場。”《狗迷》雜志主編張琳說,“由此就可以看出,寵物行業在那幾年中的繁榮景象?!?/p>
張琳告訴記者,2000年以前,國人飼養寵物犬,主要以京巴為主,受清朝宮廷貴族們的影響,當時國人對寵物犬的喜好,大部分還只局限于這種體形較小、外表酷似獅子的北京犬。
但在2000年以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博美、約克夏、雪納瑞之類的小型犬逐漸被人們熟知,愛狗人發現,原來作為觀賞用的小型犬,還有如此多種多樣、異彩紛呈的品種?!?/p>
2004年到2006年間,國內迎來了飼養寵物犬的高峰,這期間,更多的犬種進入了國人的視野,除小型犬外,黃金尋回獵犬、拉布拉多犬、薩摩耶、蘇格蘭牧羊犬等在當時看來比較稀有的大型犬只也逐漸成為國內寵物犬的主流趨勢,一些年輕的養狗人士,甚至把飼養稀有犬種,當做標榜個性的行為。與此同時,圍繞著寵物而產生的各種消費行業,也在這一時期蓬勃發展。
但在幾年的發燒期過后,人們很快發現了一些犬種在城市飼養中的問題。一位接受采訪的北京養狗人士告訴記者,自己曾在2005年時買了一條阿拉斯加雪橇犬,作為伴侶寵物。當時覺得這種狗很酷,牽出去十分拉風。當時買這條狗時,自己還一度取笑母親養的京巴,認為京巴代表著過時,養京巴的人都好土?!?/p>
“大概是五六個月之后吧,我就開始意識到養阿拉斯加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隨著這條狗的體形越長越大,不僅是驚人的食量讓我無法承受,每天出去遛狗更成了夢魘?!睋巳酥v述,后來考慮到阿拉斯加犬成年后,體重要達到約60公斤,自己有些害怕了。當時出于無奈,也曾一度把這條狗帶到寵物市場去賣,但一般來講,像阿拉斯加這樣的大型犬,一旦被養到4個月以上,便很少有人愿意再接手?!爱敃r曾有做肉狗生意的人跟我聊,想按體重收我這條狗,我拿它當寵物、當朋友,怎么能舍得將它賣給狗肉館?”后來狗被送給鄉下的遠房親戚。
專寵趨理性
其實,為了適應人類的城市化生活,無論是狗還是人,都作出了努力?!?/p>
“2006年之后,國人對于各種犬種的追逐,開始變得趨于理性。例如一些小型犬種天性喜歡吠叫,這在城市生活中是一大致命弱點,會導致鄰里間的摩擦;而一些大型犬在城市空間緊缺的背景下,也面臨著無法滿足其運動量的問題?!?/p>
從遺傳學上講,一些犬類由于基因問題而導致的疾病也是人們在選擇狗種上取舍的關鍵。如:可卡犬在基因上容易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和各種皮膚病;臘腸犬一類的長身犬類,往往在老年時會發生脊柱類腰椎疾?。欢S金類犬一類的大型犬,則由于鈣質流失嚴重,容易患有關節性疾病等等?!?/p>
張琳表示,如果說新世紀伊始時,人們選擇養犬多半源于流行消費的沖動,那么2006年后,人們則對犬種的選擇慢慢趨于理性,沖動期過后,養狗人士開始更看重狗種的基因特性,而非外貌。
時至今日,迷你型貴賓、雪納瑞等體形較小的犬,開始在逐漸趨于平穩的寵物市場中,成為了長期的流行趨勢。這與它們先天不易掉毛、智商較高具有較強的可馴性有著直接關系。同時,一些大城市頒布的大型犬限養政策,和城市中緊張的空間資源,也使它們更容易被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所接納?!?/p>
但人與狗的矛盾卻仍舊時有發生,養狗人與不養狗人之間的摩擦,亦是矛盾的集中點?!?/p>
2010年,曾有媒體報道,在北京市某小區中,曾有人將大頭針放入碎肉中,放在社區里經常有人遛狗的地方,故意殘害路過撿食的犬類。該報道一出,立刻在養狗人士中引起軒然大波?!?/p>
除了隨處便溺之外,狗吠叫、流浪狗傷人,以及對大型犬的懼怕,都是導致狗在城市生活中不被接納的原因。
針對這樣的矛盾,張琳也坦言,目前國內對于犬類飼養,的確缺乏有效管理?!?/p>
“在一些發達國家,人與犬之所以能和諧相處,很大程度上源于相關部門對養犬人的規范和約束。這種約束可以具體到,對不辦理養犬手續的人,一經發現,便處以相應金額的罰款,并勒令其馬上辦理手續;對拋棄寵物的人,除了要處以罰款外,還要在今后一段時間里,取消其養狗資格;另外,對于養犬擾民、不打掃寵物便溺和虐待寵物等一些情況,條款里的處罰規定得也十分明確。”張琳表示,這樣的條款會讓人們在考慮養狗時三思而行,盡管可能會造成城市養犬數量的降低,但同時也會提高養犬人的整體素質,篩除一部分不符合條件的養犬者,總體上看,也是一件好事。
怎樣管狗
狗與人共同生活在城市里,也需要遵守城市的規則,但缺少管狗經驗的城市管理機構,常常遭遇麻煩?!?/p>
2006年北京市頒布的大型犬限養令,規定每戶限養一犬且犬只體長不得超過35厘米,規定激起眾多養犬人發起維護養狗權的游行。雖然維權行為并未改變政府方的限養政策,但據一些養狗人透露,由于狗主們的抗議,這條限養政策在后來并未被嚴格執行,直至目前,對于限養一事,北京都處于“民不舉,官不究”的狀態。
但限養政策還是對寵物行業有所打擊,同時也在某種程度改變了狗主們的想法,狗主們意識到,自己的狗要想繼續養下去,起碼要做到不擾民。
談到35厘米的限養條件,張琳表示:“我可以理解政府基于大型犬傷人的顧慮,但另一方面,我只能說,制定這條政策的人,根本不懂狗。狗傷人的概率,應該按照犬種特性來劃分,而不是按照體形大小來劃分。有些大型犬性格十分溫順,傷人概率很低,同樣,一些體形較小的犬類,卻極易因為缺乏安全感,而表現出對人的攻擊行為。”
“藏獒、蘇聯紅一類比較兇猛、具有較強攻擊性的犬種,我個人也覺得不適合在市區飼養。即便是在歐美等國家,表現出攻擊性的犬種也是被禁止的。據我所知,美國在打擊黑市斗狗時,對于解救出的斗犬,都要請來專業組織對它們的性格進行評估,有些犬類攻擊性低,可以考慮安排它們被領養,而對于一些不適合做伴侶犬的兇猛犬種,則要統一對它們實行安樂死?!痹趶埩湛磥恚袊芾聿块T完全可以借鑒國外的評估方式,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按照體形來一刀切?!?/p>
另外,談及政府對犬類的戶籍管理問題,張琳則提出,每年北京收取的狗證費用,已經到了可數以億計的地步。在這部分費用中,扣除一些疫苗的接種費用、狗證及芯片的成本,剩余錢款的去向也很不透明。“至少我到目前為止,沒有看到政府部門收了錢之后,有為養犬者提供相應服務。其實很多養犬矛盾,都可以通過政府服務來化解,比如在社區中定點修建狗廁所,通過張貼海報等宣講形式,灌輸健康的養犬觀念,為初次養犬者提供訓犬手冊,以及雇人專門清理便溺等?!辈稍L中張琳坦言,哪怕政府將收取的費用拿出十分之一,投入到養犬服務中,對養犬人和非養犬人來說,都將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