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開發“復活”已成定局,但移民、生態、地質等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
怒江水電開發箭在弦上。1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稱,我國在“十二五”將積極發展水電,怒江水電基地建設赫然在列,其中重點開工建設怒江松塔水電站,深入論證、有序啟動怒江干流六庫、馬吉、亞碧羅、賽格等項目。
此次規劃的明確,意味著怒江水電開發的重啟。此前,因是否會破壞“原生態環境”等爭論,怒江水電開發進度已延宕近十年,怒江亦被外界稱為中國乃至世界水利開發主要受阻于環保因素的一個罕見案例。
近5年內,云南已“三答怒江開發問題”。2009年、2011年、2012年兩會期間,都有云南省高層公開表示,怒江水電開發必須處理好流域、生態環境、當地民眾等問題;“怒江水電開發現在沒動,一個項目都沒動”。
今年1月27日,怒江州委書記段躍慶更是在云南省“兩會”上疾呼,希望在省級層面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整合資源,推進怒江干流開發。
據知情者透露,怒江當地政府每年都會組隊到北京游說,獲取國家有關部門對怒江水電站開發的支持。而近兩年來,每年都和怒江水電開發主體—云南華電怒江開發有限公司多次召開怒江干流水電開發前期工作推進座談會。
如今,怒江開發“復活”已成定局,但移民、生態、地質等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依然是其難以繞開的幾道坎。可以預見的是,有關怒江水電發展與保護的爭論仍會繼續。
因爭論而擱淺
發源于西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怒江,流經西藏、云南,進入緬甸,最后匯入印度洋。它在中國境內全長2018公里。這條有東方大峽谷之稱的河流,是聯合國確認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我國僅有的兩條沒有修建大型水壩的河流之一(另一條是雅魯藏布江)。
然而,怒江的平靜,在十年前開始被打破。2003年8月,國家發改委主持評審通過了由云南省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水電規劃報告》。該報告規劃以松塔和馬吉為龍頭水庫,丙中洛、鹿馬登、福貢、碧江、亞碧羅、瀘水、六庫、石頭寨、賽格、巖桑樹和光坡等梯級組成的“兩庫十三級”開發方案,全梯級總裝機容量可達2132萬千瓦,比三峽大壩的裝機容量還要多300萬千瓦。
該規劃報告一出,就遭到強烈反對。參加會議的原環保總局代表不予簽字,他們認為,怒江是除雅魯藏布江外唯一相對完整的生態江河,建議作為一個原生環境的對照點和參照系予以保留,不予開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