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的困惑之分析篇
解決“看病貴”,只降藥價并非良方
業內人士表示:大藥方、濫檢查、過度醫療抵消藥品價格下降空間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歷經數次降價,通過價格調控解決看病貴的問題依然收效甚微。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如僅憑單方面的藥品降價手段,很難避免藥品費用的降低與檢查治療費用的上升共存,最終患者支付的看病總費用并不會出現根本性改變。如何統籌兼顧、綜合治理,從體制機制上理順藥品、醫藥費用管理體系,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課題。
藥價降了,其他費用就會漲
通常老百姓抱怨看病貴歸根到底是藥價高造成的,而降低醫療費用的關鍵仍然是要降低藥價在整個醫療費用中所占的比例。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呢?藥費支出究竟降沒降?醫療費究竟降了多少?
記者走訪我省幾家知名三甲醫院,隨機抽取了2007年與2012年同一術種的4類手術出院費用清單做以對比。結果顯示,5年間,患者的“藥占比”在總支出的醫療費用中呈現小幅下降趨勢,但5年間的醫療費上漲更為明顯。藥品支出放緩的速度,遠遠不及醫藥費用“大踏步向前”的速度。
5年間,以甲狀腺手術為例,這一手術費用上漲5117.1元(漲幅136.62%),藥品上漲1309.69元(漲幅209.48%);膽囊炎手術費用上漲1274.87元(漲幅20.83%),藥品支出下跌24.6元(跌幅1.50%);闌尾炎手術費用上漲1284.92元(漲幅40.37%),藥品上漲529.64元(漲幅34.28%)。
出現這樣的情況,自然有客觀因素的原因。比如物價的整體上漲,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的提高與更新,本身就會提高醫療成本。但更為重要的原因還在于,目前各家醫院的醫療收入都和醫療花費正相關,病人的支出越多,醫院的收入越高。
一位醫院管理者私下告訴記者,醫藥費的大量支出不在藥價上,大藥方、濫檢查、過度醫療,完全抵消了藥品價格下降的空間,這也是國家發改委一次次降價,而老百姓卻感受并不明顯的根源所在。
(原標題:甘肅:藥價的困惑之分析篇 只降藥價并非良方)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