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山西省太原市,出租車司機在寒風天排隊等候加氣。入冬以來,北方各地迎來降雪天氣,天然氣出現了供應緊張的情況,導致山東、山西、陜西、新疆等多地遭遇出租車加氣難現象。 (CFP/圖)
合肥市政府近日為私家車“油改氣”放行,為未來天然氣汽車的發展提供了想象空間。天然氣與汽油之間高達一倍的差價,早就讓私家車主躍躍欲試。但囿于政策法規的障礙以及氣源的不足,私家車“油改氣”始終行走在灰色地段。
私家車終于不用偷偷摸摸“油改氣”了。
2013年1月5日,合肥市民開始通過“合肥市小型汽車油改氣網上報名”系統報名,核準后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將從中搖號抽取3000輛車,到指定的改裝廠實現“油改氣”。
所謂“油改氣”,是給普通汽車加裝一套天然氣裝置,使其可在燒汽油和燒天然氣之間自由轉換,把普通汽油車變為雙動力汽車。盡管改裝之后會有動力上的損失,但考慮到天然氣與汽油之間高達一倍的差價,私家車車主們有足夠的改裝理由。
更不容忽視的是,天然氣主要成分為烷烴,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低于其他化石燃料,燃燒后無廢渣廢水,比汽油更環保。
眼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少城市在“節能減排”工作中主推公交車、出租車“油改氣”,同時,相對數量更大的私家車卻被拒之門外。
此次合肥市政府層面公開提出私家車“油改氣”概念,在中國還是第一次。
燃氣車讓位電動車
“油改氣”這個概念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出現。
1999年,科技部、國家環保總局等13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實施“空氣凈化工程——清潔汽車行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空氣凈化工程——清潔汽車行動”,重點開展了以天然氣(LNG)、液化石油氣(LPG)為代表的燃氣汽車技術開發和示范推廣。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成都及川中地區、哈爾濱、長春、西安、烏魯木齊、廣州、深圳、海南等12個試點示范區域,最早以“油改氣”的方式,在出租車和公交車領域開始了燃氣汽車試點。
意見給清潔汽車行動定下的步驟是:近期加快燃油汽車的清潔化進程、推廣燃氣汽車,中長期加強電動汽車項目的組織與實施力度,支持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
這是中國第一次燃氣汽車推廣,可惜燃氣汽車在北京、上海、深圳等試點城市水土不服,加氣難,推進緩慢,試行汽車淘汰之后便沒再新增車輛。
此后,政府把目光轉向了電動汽車。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成介紹,當年為協調清潔汽車行動工作而成立的“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地點就設在該研究中心,2008年前后,隨著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出臺,小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陸續轉到了新能源汽車領域,原辦公室已經沒有了。
2012年6月,中國國務院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將新能源汽車界定為“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燃料電池汽車。
至此,燃氣汽車還沒上位,就讓位給電動車,被劃到了替代燃料汽車之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