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購買公益服務的一個樣本
家住浙江寧波平橋社區、現已92歲的江恩華,是位單身老人,前些日子不慎摔斷胳膊,但她還是整天樂呵呵的。除了社區干部、志愿者來慰問外,她還有一位好幫手徐小妃,天天上門陪同老人看病就診,料理家務,聊天解悶。
江恩華告訴半月談記者,她離不開徐小妃,把小妃當自己的女兒。
徐小妃就是寧波市海曙區政府購買服務——居家養老項目所聘用的一名社工。屈指數來,海曙區開展居家養老項目已有8年了。有關專家介紹,寧波海曙區是全國最早開展政府購買服務的城區之一。海曙區委書記彭朱剛說,海曙區60歲以上老人6.2萬,占全區總人口的18.2%,其中孤寡老人、獨居老人、空巢家庭老人占總數的49.7%。同時,海曙區現有專業養老機構明顯滯后,轄區內7家福利院僅有3200張床位,難以滿足數以萬計老人的巨大需求。
現實逼著走新路子。海曙區的基本思路是依托社區現有基礎,政府掏錢買服務,整合資源,低成本廣覆蓋,花較少的費用盡可能讓更多的老人受益。
對整個居家養老項目,海曙區政府委托非營利組織海曙區星光敬老協會具體承辦運營工作?!芭c政府直接投資或市場化的養老機構相比,公益性的居家養老模式具有投入少、覆蓋面廣、受益對象評價度高等諸多優勢?!毙枪饩蠢蠀f會會長崔德海說,據測算,建設一個擁有基本養老保障功能的福利院,每張床位一次性固定投入需22萬元,每年政府還要補貼4500元到6000元的運行費用。而建設一個具備類似功能的居家養老照護院,利用或租用社區閑置的房子稍作改造,配置一些必要的設施,每張床位政府投入僅需3.9萬元。
公益創投:政府慈善服務新模式
“海曙區居家養老成功的經驗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政府購買服務可以成為政府職能轉軌的一個重要載體與突破口?!睂幉ㄊ形瘯浲踺x忠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社會轉型的深化,產生了許多市場難以承擔,政府職能部門又不能很好解決的社會管理與服務方面的難題。
與此同時,隨著社會權利意識的覺醒和人民群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積極性的提升,各地涌現了眾多的基層社會組織。但這些組織大多處在萌芽、起步狀態,需要引導和培育扶持。為此,他們推出了政府購買服務新模式——公益創投。
據介紹,所謂公益創投,是借鑒引入企業“孵化”和風險投資的方式,由政府出資,對社會組織的公益項目、公益活動給予專項扶持。凡在本地實施公益服務的社會組織,包括經各級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團體、民辦非贏利機構、基金會和在街道、鄉鎮備案的各類社區居民組織,均有資格獲得公益創投的資助。
“公益創投項目堅持公開透明、非營利、專業化及可持續發展原則,重點是扶持資助幫老、助殘、救孤、濟困等服務項目。另外,事關民生、公眾關注度高,有關促進社區建設、完善社會服務、維護社區穩定和社會和諧建設的其他公益服務項目,也是公益創投的重點。”王輝忠說,公益創投的實施,可以使那些發展潛力大、項目可行性和創新性高、社會效益可觀、與政府目標契合的公益化社會組織得到更多資金、政策扶持,從而更有效地滿足社會需求。
據介紹,寧波公益創投資助項目的確定,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各個社區或單位提出需求申請,由有關公益組織和機構“揭榜認領”;另一種是基層公益組織或機構提出選題,報請公益創投主管部門審核批準。
寧波市民政局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陳志衛說,在服務方式上,他們成立了市、區、街道三級社會組織促進會和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服務中心既是集聚各種服務要素、聯結政府與社會組織的樞紐,是社會組織的“娘家”,也是公益創投的發包方和運行監管方。
“黃鸝社區是寧波最老的社區之一,轄區內拆遷戶多,困難戶多,一些孩子得不到應有的教育,社區居委會提出了‘黃鸝少兒勵志行動’的需求課題,希望我們能認領這個項目。”寧波市空巢家庭俱樂部主任李國美說,這個項目主要是幫助黃鸝社區12戶困難家庭和孩子,他們進行了前期調查,不由大吃一驚,這些家庭的窘況超出一般人想象。
李國美說,除了上門探訪慰問,請來最好的心理老師幫助做心理輔導,他們還牽線搭橋,請來志愿者結對子,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這12戶家庭及孩子都開始了新的生活。
“近3年來,寧波市通過公益創投等形式投入資金3200余萬元,向各類社會組織購買社會服務720多個。”寧波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奇說,這些項目規模大的達到一二百萬元,也有相當部分是2萬~3萬元的小項目,資金雖然不多,卻為培育眾多基層公益化社會組織起到“種子”的作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