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幸福感,既與當地知名高校的數量正相關,更與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分布著最為密集的中國名校的一些城市,并未在幸福感受上取勝;同樣,這些城市的居民對醫療保障的幸福感也不高
由《瞭望東方周刊》、中國市長協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聯合發起的,以“民生幸福,成就中國”為主題的“201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于2012年12月30日在京揭曉。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是《瞭望東方周刊》和中國市長協會首創的“幸福感城市”活動,迄今已舉辦六屆,也是目前我國最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城市幸福感調查推選活動。
經活動組委會評審確定,獲評“201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是,十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杭州、成都、寧波、南京、天津、長春、無錫、長沙、西安、南通;十個縣級城市——江蘇張家港、江蘇太倉、浙江余姚、重慶永川、浙江慈溪、浙江富陽、遼寧海城、湖南長沙縣、四川雙流縣、河南鞏義。
22項指標剖析中國城市幸福感現狀
2012年,伴隨著十八大的召開,“幸福感”一詞持續升溫。而對于城市幸福感來說,影響因素包括經濟發展、社會保障、生活等多個方面。
2012年的調查推選活動繼續使用由《瞭望東方周刊》首創的中國城市幸福感評價體系。包括以下22個具體指標:物價(含房價)、人情味、生活節奏、文化底蘊、旅游度假、醫療便利程度和質量、環境和污染程度、養老、教育、住房現狀、交通狀況、氣候、購物便利性、治安、餐飲娛樂和文化體育設施、賺錢機會、市民個人發展空間、城市發展質量與速度、文明程度、執法規范程度、公共服務水平、對外來人的包容度。
本次活動自2012年9月啟動,在全國綜合競爭力前百名的地級以上城市和綜合競爭力百強縣中,遴選出50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和50個縣級城市,委托專業調查機構入戶進行公共調查。截至2012年12月,共采集2萬多個獨立入戶調查樣本,全國共3000多萬人次參與了報紙、網絡問卷調查。
本次活動,組織者通過對評選指標的優化,不僅強調了市民對幸福的主觀感受,還增加了民生建設與保障內容,突出了民生幸福、生態文明、公共服務等與百姓生活和城市發展密切相關的主題,全方位觀察和分析中國城市的幸福感現狀。
幸福五層次:生活、保障、宜居、發展、和諧
本次調查推選活動的研究體系在參考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了多年來城市幸福調查研究的經驗,以及十八大對城市建設的新需求——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和諧共生,對城市幸福感體系進行了部分調整,并進行了分層分析。這是對以往歷屆調查指標系統的更新。
其中,“生活需求”包括物價(含房價)、人情味、生活節奏、文化底蘊;“保障需求”涵蓋了醫療便利程度和質量、環境和污染程度、養老和教育;“宜居需求”包含了住房現狀、交通狀況、氣候、購物便利性等;“發展需求”包括城市治安、餐飲娛樂和文化體育設施、賺錢機會、市民個人發展空間、城市發展質量與速度等方面;而“和諧需求”包含當地居民文明程度、城市執法規范程度、公共服務水平以及對外來人的包容度等。
本次活動中,成都和杭州的居民在住房現狀、交通狀況、氣候和購物便利性方面的幸福感最高,在入戶調查和公共調查中均表現優異,在宜居篇章中拔得頭籌;南京與寧波、長春緊隨其后。一線城市中,上海榜上有名。
談及城市生活和保障建設,寧波則更加全面地展現了近年來的民生建設成果,讓市民在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醫療、養老、教育等保障上都沒有后顧之憂,幸福感受更加直接,更加全面。
天津市在經濟發展速度持續高增長的同時兼顧百姓生活改善,城市和諧融洽、兼容并蓄。
同樣在城市發展質量和速度上,新興港口城市江蘇張家港在多項指標評分中均顯出優勢,成為市民幸福感最高的縣級城市,江蘇太倉和浙江余姚緊隨其后。
有民生保障才有幸福
住房現狀幸福感往往與房價掛鉤。根據本次調查報告,入圍前10位的城市主要為二線城市,這些城市住房價格相對較低,住房擁有率較高;而一線城市則相對排名靠后。成都因其在全國率先建立起初步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而摘得桂冠,寧波、南京緊隨其后。
在物價幸福感排名中,杭州、成都和寧波位居前三;南京、長春、天津和無錫居民在物價方面的幸福感相差無幾,排名第三至七位。
縣級城市中,江蘇太倉、浙江余姚和遼寧海城分列前三位,浙江富陽和江蘇張家港分列第四、第五位。入圍前五位的城市均鄰近大城市,這些城市的居民通常會將本地房價與鄰近大城市較高的房價相比較,從中獲得了較高的幸福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