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1月5日電 闞延靜是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的門診部主任,從2012年初開始,她除了關注自己擅長診治的婦科疾病,還和南京市中醫院辦公室主任陳慶琳,“跨界”做起了南京市月嫂行業的課題調查。
“這個方興未艾的市場,潛力巨大、需求旺盛、價格高昂,但卻管理混亂。提起月嫂,很多人只是好奇于這個行業的高工資,可背后的監管空白卻著實讓人憂慮。”闞延靜5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語氣中還略帶急切。
月嫂,是近幾年在中國熱絡起來的新興職業,她們為產婦與新生兒提供專業化的護理。
5500元、5800元、6280元、8000元人民幣,這些等級明晰的月薪,是南京某普通家政公司對月嫂工資的“明碼標價”。“過年人手緊張,不多給個幾百塊,阿姨都不愿做。如果2月份選擇8000元的月嫂,加上過年9天的加班費,總共1萬多元”,該公司的侯女士介紹說:“現在市場上的月嫂價格,幾乎不低于5000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1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月收入約2000元左右。2012上半年,北京市場皇冠級別的月嫂,月薪就已達到了15800元,被媒體稱“其高薪甚至超過醫學博士”。
“一對夫妻、四位老人,六個大人的心都捧著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傾其所有為孩子付出,這都成了中國人的習慣”,陳慶琳表示。
江蘇省家庭服務業協會副秘書長朱昭君也認為,當前年輕人工作繁忙,對育兒無經驗卻有“專業”上的高要求,有的年輕人又怕和老人一起帶孩子有隔閡,這樣的高需求也在“催熟”這個新市場。
但由高需求“籠罩”和高薪“裝飾”下的服務,卻不一定都是高水準。缺少專業技能培訓、等級界定無法規可依、政策調整監管缺位,都是這個高薪行業中隱藏的弊病。
1月初,由陳慶琳主筆的提案“強化‘月嫂’市場監管,構筑健康母嬰環境”,已提交到了政協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闞延靜解釋說,月嫂不是單純的保姆,他們的工作內容不僅涉及到產婦調養恢復、嬰兒照料管帶,還要有醫學方面的知識,“如果孕婦有產后抑郁傾向,如果嬰兒在襁褓里就有了某些病癥的征兆,月嫂都能妥善處理嗎?”
而在月嫂前被冠以“銀牌、金牌、皇冠”的等級,陳慶琳指出,目前市場上的等級評定都不是由統一的專業機構考核制定的,都是家政公司各自為政、“自賣自夸”的名號,是否真如其宣稱的,高級月嫂有四到五年的工作經驗,無從考證。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沒有明晰的機構在監管,市場熱絡但監管模糊”,闞延靜說。
陳慶琳坦言:“市場的需求擺在那里,我們當然期望有權威機構做監管、規范培訓,建立統一的月嫂檔案。但若讓‘帶孩子’回歸成一種家人相處的樂趣,也未嘗不是一種好方式。”
(孫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