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凌晨,北京一家醫院急診大廳,分診臺放著“無床”的牌子。
姚四海的病床占了兩三個病床的位置,他5年沒交過錢。
12月20日凌晨,一家醫院急診大廳,一位病人的病床設在急診分診臺附近。
12月20日凌晨,西城一家三甲醫院急診的大廳和過道上擠滿了臨時病床。記者看到,急診病床上躺著的多為老年病號。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
記者調查北京多家醫院急診,病床近半數被無效占用;患者轉專科病房難,滯留急診科
11月18日,120急救車拉著患者馮石蘭,用了5個多小時才找到急診病床,之前所去多家醫院急診科均表示沒病床。
急診患者“碰運氣找病床”的遭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北京市衛生局負責人表示,這件事首先暴露出的是醫療道德問題。在任何情況下,急診不能拒接病人,北京市衛生局近日將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急診工作的通知》。這意味著,今后醫院急診科以“沒床沒設備”拒接病人,醫院擬被降級。
新京報記者近半個月調查,北京多家醫院急診病床近半存在周轉不暢,多被非急癥病人,甚至是長年臥床的老病號占用。
“這不是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面對“急診新政”,北京多家醫院急診醫生坦言,病人急診屢遭拒,并非僅是醫療道德問題。
醫院的急診科是什么?
在馮石蘭等成千上萬急癥患者眼中,它是救命場所。
但對于姚四海,它成了免費“養老院”。
李峰(化名)和王芳(化名)等人,把它當成物美價廉的“旅店”。
在大量無法轉入專科病房的患者及家屬心里,急診科是“沒有辦法的選擇”。
北京多家醫院急診醫生表示,以“救急救危”目的設置的急診科,已成為醫院壓床最嚴重的區域,“各家醫院里的孤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