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之全國巡演被視為楊麗萍的謝幕演出。但她的資本之旅,正開啟新紀元。 (東方IC/圖)
無論是依托行政推力,還是與民間資本合作,直至今天引入風險投資,目標感明確但又率性甚至偏執的特點,在楊麗萍身上始終表現得非常突出。這位“并不天真的藝術家”,她的藝術生涯能否在資本市場得到延續?
“上市不是目的,我只是希望公司和我對藝術的追求,能夠通過規范的管理傳承下去?!?/p>
54歲的舞蹈藝術家楊麗萍日前因旗下公司打算三到五年內上市的消息,成為商業界和資本圈的話題人物。她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做出上述回應。
楊麗萍正帶著大型舞劇《孔雀》在全國巡演,這也被視為她的謝幕演出。但她的資本之旅,卻正開啟新紀元。
從代表作《云南映象》在行政力量助推下大獲成功,到今日想借助風險投資之東風規范“開屏”,十年間,楊麗萍的商業模式悄然發生蛻變。
難以復制的成功
2002年,已經享有盛譽的楊麗萍受朋友之托帶著一幫演員編排歌舞劇《云南映象》。用舞蹈來展示云南之美,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
僅舞臺燈光設備就需要上百萬元,排練一開始,就遇到了資金難題。發起人最終退出,而楊麗萍選擇堅持。
她后來遇到演出商荊林,后者決定合作。不過,他們最期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兩人多次邀請時任云南省文化產業辦公室的相關負責人范建華去觀看演出。
這一年的12月28日,范建華觀看了彩排?!爱敃r深受震撼”,他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稱,當得知劇團缺少資金時,范表示自己“早該來(看演出)”,因為“財政于26日已經完成年度決算,無法進行新的撥款”。
荊林隨后提出,能否找到當時一位省委領導幫忙。范出了個主意——讓楊麗萍給書記寫封“求助信”。
“這是件好事,望給予幫助。”上述云南省委領導很快在“求助信”上進行了批示。批示很快落實,云南省決定給予30萬現金的支持,另拿出近120萬元購買了舞臺燈光設備,“借”給劇團用——當然,至今沒有“歸還”。
2003年4月26日,《云南映象》試演前夕遭遇SARS,集會及演出活動禁止令被無限期延長。云南省文化廳一名官員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稱,彼時省里要求整個文化線上的部門都湊錢幫助楊麗萍維持劇團的運轉。
演出推遲了4個月。2003年8月4日,《云南映象》決定在昆明會堂試公演。開演前,范建華叫上當時分管文化事業的另一位省委領導,加上荊林和楊麗萍,四人吃了頓飯,席間省委領導被邀請觀看演出?!爸档萌タ磫??” 他問范建華,范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隨后,云南省的一些領導和藝術家被要求一起前往觀看。
演出震撼了眾人。據參加之后座談會的人士回憶,分管的省委領導激動地說:“這才是真正的舞蹈、真正的民族文化、真正的藝術。”
此前一個月的2003年7月,時任云南省委書記提出,把文化產業作為新增長點來抓,像當年抓旅游和煙草一樣來抓?!笆煜ぴ颇下糜魏蜔煵輼I的人就知道政府當初的支持力度有多大?!狈督ㄈA說。
《云南映象》很快成為了云南省文化產業的一面旗幟。省委領導稱要將之作為“省內重點藝術工程”來抓,并稱“要按市場規律運作”,但同時“政府給予扶持幫助”。
昆明之后是北京。演出原計劃是三天,云南省緊急將之調整成“文化宣傳周”,并出面爭取人民大會堂作為演出場所,力邀中央領導和京城各界名流觀看演出。
一位云南媒體人回憶稱,彼時其所供職的媒體被要求對《云南映象》在京上演的報道篇幅“不能低于十個版”。與此同時云南遍邀京城大小媒體,進行密集報道和宣傳。
在北京獲得巨大成功之后,同樣的“大戲”在上海、香港上演。云南省政府以演出為載體,大力推介省內各地文化及特產。
“地方政府與楊麗萍各取所需,實現了雙贏。”這是多名受訪者的一致看法。這些助推,使得《云南映象》取得了無法復制的成功,楊麗萍也由一名舞蹈家成為演出明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