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一篇發表在美國著名學術期刊《臨床營養學》上的題為《“黃金大米”中的β-胡蘿卜素與油膠囊中β-胡蘿卜素對兒童補充維生素A同樣有效》的論文里寫到,2008年5月-6月,美國塔夫茨大學曾對中國湖南衡陽市25名6-8歲的小學生進行過轉基因大米的人體試驗。論文的作者中有三名中國人。
此事經媒體報道后,立即在中美兩國引起軒然大波。
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隨即介入調查。
如今,三名中方責任人受到處罰,25名學生家庭獲得當地政府8萬元的賠償,衡陽“轉基因大米人體試驗事件”似乎已到結局,但事實是,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答。
GuangWenTang是誰?黃金大米如何漂洋過海最后用在了衡陽市江口鎮中心小學25名兒童身上?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一個蓄謀已久的試驗
2008年4月,在接受中國疾控中心與湖南省疾控中心所委托的“植物中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課題后,時任衡陽市江口鎮中心小學副校長的賀仲秋對那些學生與家長們說,這個項目是學校辛苦爭取回來的,被選中的學生將在校內免費吃一段時間的營養餐,“沒有任何害處,還能長個子”。
很快,68名身體健康的6-8歲的學生被選出,在試驗籌備期的14天內,課題組對這些學生進行了詳細的體檢,其中還用一種葛蘭素史克公司出品的阿苯達挫進行了體內寄生蟲清除。
入選的68名學生對能參與這樣一項國家級的科研項目感到興奮。
但最后實施的并不僅僅是上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植物中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項目,同時還有一個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兒童植物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而后一個課題,其核心素材是轉基因的“黃金大米”,負責人是一名美國塔夫茨(Tufts)大學博士GuangWenTang。
2002年,美國塔夫茨大學GuangWenTang申請獲得美國NIH資助項目“兒童植物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項目研究“明確植物β-胡蘿卜素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包括研究菠菜、β-胡蘿卜素膠囊和黃金大米中的胡蘿卜素在兒童中的吸收和轉化成維生素A的效率”。
湯光文希望將試驗地放在中國浙江,經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蔭士安介紹,2004年8月,塔夫茨大學與浙江醫學科學院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美方PI負責人是GuangWenTang、中方PI負責人是蔭士安和王茵。
在協議簽訂前,這個來自美國的項目分別通過了中國疾病控制中心與浙江醫學科學院的倫理委員會的審查。
2004年年底,這個項目在浙江仙居進行了試驗,但“因為國家有關部門的叫停,僅僅進行了預試驗”。
被叫停后,蔭士安隨即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了與NIH項目非常接近的“植物中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當量研究”項目,并在2005年獲得批準。
但這個由蔭士安所申請的項目在隨后的幾年間一直沒有做具體試驗,奇怪的是,2007年卻掛著此項目的名頭,以2004年浙江仙居試驗的數據寫成論文發表在國內期刊《衛生研究》上。這個項目成為了一個影子項目,似乎在等待著什么。
直到2008年5-6月間,這個影子項目來到了衡陽市江口鎮中心小學。正是借著這個影子項目,GuangWenTang的“黃金大米”人體試驗得以偷偷實現。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