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醫生于鶯發布的這條微博,引發網友熱議。
2011年1月26日晚,北京999急救中心急診科,醫生護士正在為患者治療。新京報記者 郭鐵流 攝
發微博稱“120拉病人連跑5家醫院均因急診科爆滿無法及時搶救”;北京擬建急救資源共享信息平臺
新京報訊 昨日中午,知名博主“急診科女超人于鶯”發出一條微博,迅速引來圍觀。短短幾個小時,轉發8000余次,評論1600多條。
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醫生于鶯的這條微博稱,一輛120急救車拉著意識不清的病人,連跑5家醫院,都因急診科爆滿,沒床沒設備而無法及時搶救。
此微博一出,公眾生疑:一問為何在信息化突飛猛進的今天,各醫院的急救床位狀況還不能信息化、無法共享?二問在北京看病,為啥這么難?連關乎生命的急診,都要“找床憑運氣”?
針對網友們的這些疑問,記者昨日采訪了衛生部門、醫院、急救中心和業內專家。
昨晚,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有計劃建設一個實時反映各醫院急救床位使用信息的資源共享系統,這里的信息可以指導急救中心更有針對性地調度急救車,更及時地將急癥病人轉運至能夠第一時間實施搶救、治療的醫院。
但也有業內人士坦言,這個急救資源共享信息平臺的建設尚存在一些難題,需要隸屬不同的各家醫院共同努力。
【現狀】
搜床位 急救車路上打電話
據北京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確實存在急救車拉著病人跑幾家醫院,床位爆滿無法收治的情況。
現狀一般是120轉運病人途中,根據病人病情及家屬要求給周邊醫院打電話。但很多醫院的急診科都非常忙碌,或是沒能及時接電話,或是接了但說沒床。
“那我們有時也不得不堅持送過去,因為病人病情危重或家屬執意要求。到醫院后也許能趕上有床位剛好騰出來,畢竟急診情況是瞬息萬變的。如果病情很危急,加床也要第一時間處置。”該工作人員說。
入冬以來,各醫院急診科爆滿,120調度中心也會不斷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主要就是說搶救床或留觀床滿了,別再送病人過去,省得白跑”。一名急救醫生說,其實醫院也很無奈,有時搶救室的大廳和過道都加滿了床,急診科的設備和人力也是有限的,確實無力再收治病人,“提前打電話也是想提醒我們,送病人時別跑彎路。但我們拉著病人,確實兩邊為難”。
醫院急診沒床,繼而導致急救車效率低下。一名急救醫生稱,有時由于帶著病人轉圈或病人家屬執意要去某家醫院,讓平均40分鐘至1小時就能完成一次的轉運任務,拖到4小時甚至更長,甚至急救擔架被整宿“占用”。
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確實希望有一個信息平臺,能夠實時反映全市醫院急診科的搶救床、留觀床位使用情況。急救車轉運病人途中,就能看到周邊醫院哪家床位已滿、哪家還有空床,再結合病人病情和家屬要求直達目的地醫院,以節省時間讓病人得到及時搶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