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鄭州人民醫院組織大型義診活動,免費為咨詢者進行血糖檢查,并開展咨詢指導、健康講座等服務,讓越來越多的市民關注和預防糖尿病。圖為一位市民在糖尿病義診活動上化驗血糖。 (新華社記者 李博/圖)
11月14日是第6個“聯合國糖尿病日”。當天,新華網援引中華醫學會糖尿學分會專家根據14個省的調查數據估計,目前我國有超過9600萬糖尿病患者,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數最多的國家。此外,我國各地的糖尿病發病情況呈現人數增長、患者年輕化的趨勢。
糖尿病本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衛生部資料稱,45歲以上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但越來越多的青年,甚至孩童,都成為糖尿病的受害者。
據《深圳晚報》報道,根據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的調查,該市糖尿病患者人數近年來快速增加。調查顯示,1997~2009年的12年間,深圳2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由4.7%上升至6.2%,2009年糖尿病患者人數達53萬人左右。
深圳市青少年患糖尿病的人數也在不斷遞增。《南方日報》報道,僅深圳市兒童醫院每年新增的兒童糖尿病患者就約有30-40名,而這個數字在10年前僅為10多名。深圳新生兒患糖尿病的現象也在明顯增多,其中年齡最小的為剛出生2個月的患兒。
而在哈爾濱,據《黑龍江日報》援引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生陳莉麗介紹,自今年9月以來,有數十個大學新生在體檢和軍訓過程中發現患有糖尿病。
在青島,隨著年輕糖尿病患者逐年遞增,青島糖尿病發病率已達15.6%。在青島市內分泌糖尿病醫院,除了三四十歲的年輕糖尿病患者不斷增多,還出現了十幾歲的小患者。
另據《長春日報》引述長春市疾控中心介紹,依據市慢病監測調查結果顯示,長春市糖尿病發病年齡呈現明顯年輕化趨勢,其原因主要與青少年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及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此前,11月11日,新華網報道引用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雷海潮表示,引發糖尿病的因素很多,主要與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有關,缺乏運動、不健康的飲食、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引發糖尿病。超重與肥胖是兒童和青少年發生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而根據2010年的一項數據,我國18歲及以上人群中有7.1%的人體重超重。
糖尿病是一種典型的慢性疾病,需要終身監測及治療,如果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將會導致患者繼發心血管疾病、失明、腦卒中、腎功能衰竭和截肢等并發癥,極大威脅患者生命和生活質量,給家庭和患者個人帶來沉重經濟負擔。
廣西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所長楊紅表示,“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糖尿病防治的關鍵,應該加大教育和普及力度,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應該到社區、鄉村中廣泛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識,提高公眾對血糖的知曉率,讓更多人,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地區居民意識到糖尿病重在預防,減少糖尿病的發生。
糖尿病高危人群
有糖調節受損史;
年齡≥45歲;
肥胖:體重指數(BMI)≥28;
2型糖尿病者的一級親屬;
有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產史;
妊娠糖尿病史;
高血壓(血壓≥140/90mmHg);
血脂異常(HDL-C≤35mg/dl(0.91mmol/L)及TG≥250mg/dl(2.75mmol/L);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靜坐生活方式者。
防治糖尿病要點之一:強化生活方式干預
使肥胖者BMI(體重指數)控制在24或以下;
至少減少每日總熱量400-500 kcal(千卡路里);
限制攝入高能量食物,禁止含糖飲料;
限制紅肉攝入,多吃植物性食物;
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每天30分鐘,每周至少五天。
鏈接:聯合國糖尿病日
11月14日是胰島素的發現者班廷(Fruderick Banting)的生日。班廷與貝斯特(Charles Best)一起于1921年發現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方面的作用。為了紀念他們對糖尿病治療的巨大貢獻,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自1991年起將班廷的生日11月14日命名為“世界糖尿病日”。
2006年底,聯合國通過決議,決定從2007年起將每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更名為“聯合國糖尿病日”,并要求所有會員國、聯合國各相關組織、其他國際組織和民間團體,以適當方式開展“聯合國糖尿病日”活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