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重的河北滄州口音,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多少有些“話癆”的嫌疑。如果不是他身上披的那件黃色僧袍,你可能無法將他與神秘修行的法師聯系在一起,那可能就是一個生活中的朋友,一個可以和你說說知心話的朋友。
因為一段峨眉山遭猴子調戲的視頻,因為一句“繩命是入刺的井猜!人生是剁么的回晃”的方言感悟,延參法師大紅特紅了一把。
延參法師,字明超,號糊涂山人,1988年剃度出家,現任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還有眾多頭銜:滄州市水月寺住持、邯鄲市蟠龍寺住持、景州開福寺名譽方丈、天津南開畫院名譽院長……光佛教界的工作就夠他忙活的了,更何況現在他在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東方衛視《80后脫口秀》、江蘇衛視《最炫民族風》等多檔節目中頻頻亮相,成了一個準“綜藝咔”,說他是當今中國最忙最火的和尚恐怕也不過分。
佛教融入社會
紅了之后,趁熱打鐵,延參法師推出了自己的人生對話錄《這個和尚有點萌》,書的封面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中國最萌法師延參與小徒弟的對話,用最真誠最智慧的段子講盡中國最本土的幽默。”
確實,都是段子。一則:
小徒弟喜歡看《西游記》,有一次他突然問我:師父啊,你說這個牛魔王,他算個好人還是壞人?我告訴他,這個牛妖精亦正亦邪,他也曾經是個好父親和好丈夫,但如果不學好,他就永遠是個牛妖。牛魔王的最大錯誤是,他已經一千七百多歲了,還犯重婚罪,這要誤導多少老年人啊!這對倫理道德損壞得有多大呢,況且他喜歡的依舊是個妖精。
這是個不怎么嚴肅的和尚,喜歡用輕松幽默的方式來和你探討人生的態度,提供給你的信息,用時下時髦的話來說就是“正能量”:“佛門講慈悲為懷,慈悲為懷,就是讓大家從煩惱走向快樂,從痛苦走向解脫,活一種灑脫人生。讓眾生快樂,是佛教的根本宗旨。”
他快樂嗎?看起來很快樂。接受記者采訪時,延參從頭至尾面帶笑容,還時不時毫不掩飾地開懷大笑。這種笑聲,很容易就感染到你,你感受得到,簡單的笑,沒有太多的刻意。
當然,他近期心情肯定不錯。新書出版,新浪微博的粉絲以每天兩三萬的速度增加,現在已經飆升至354萬。人紅,倒也不見得是非就多,至今,還沒有出現關于延參的負面新聞 ,他繼續賣萌和簽售,粉絲繼續追捧,各得其樂。
連他100歲的老師傅都聽說了,給他打電話:“延參啊,聽說你最近很火啊。”
他也不回避,大方承認:“是有點火。”然后哈哈一笑。
長老說:“有時間的話來我們這指導指導寺院的網站建設,讓我們的法師也寫寫博客、寫寫微博,融入到弘揚佛法的新時代中去。”
看來老師傅也與時俱進了。在大眾的印象中,四大皆空,不染紅塵的寺院生活才是僧人的常態,可是現在的和尚呢,用手機、發微博、開車、上網樣樣精通,這還是青燈古卷的和尚嗎?延參覺得大家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時代不同了,大眾應該理解僧人的現代化生活:“原來老百姓對僧人的生活了解很少,新聞媒體報道得也少,對僧人的生活大家普遍陌生。因為陌生,產生一種距離和神秘感,人們認為僧人就應該在高墻紅瓦深宅大院之中,其實不是,應該有更多的人進入寺院進入僧人的生活之中。從古至今,找幾個和尚當朋友一直是一種時尚,心情不愉快了,生活有壓力了,找個方外朋友訴說內心秘密,可以讓心情舒暢。你說我從河北來上海,還像古代一樣步行,走兩個月,這現實嗎?大家對和尚用手機、電腦、開車有看法,我覺得還是應該用寬容的心態來看問題。”
延參法師說寺院里的生活還是比較簡單,還是以學習為主。本來寺院里有臺電視機,大家用來看《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也只允許看這兩個節目),后來有一天,正在看《天氣預報》,忽然天空起個大雷,電視給雷劈了。有個網友聽說了這事,給他們5000元錢又買了一臺新電視,結果沒過幾年,他收留的一些孤兒調皮,瞎摁開關,又壞了,所以他們連電視索性都不看。獲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就是上網,小徒弟又貪玩啊,有的迷戀上游戲讓老法師傷透腦筋。這要沉迷下去可怎么辦?抓耳撓腮,半晌,靈機一動,想出一計妙招:降低網速。速度慢了瀏覽一下網頁還可以,玩游戲就徹底泡湯。
他當然不排斥上網,只是覺得要有度,而僧人也應該融入到社會之中。2008年,延參法師就參與百事可樂迎接奧運的公益活動:“以前有人認為和尚喝可樂也犯戒,我和百事可樂合作之后,得到了不錯的社會反響,大家才覺得,社會上的一些公益事業,僧人完全可以參與。
這就是為什么延參頻頻出現在各大節目和網站中,發微博,與大眾互動,這在他看來,正是一個現代僧人弘揚佛法應該做的,不存在作秀炒作的問題:“什么是佛法?應該是我們和社會的坦然對接,彼此包容,彼此不傷害,這才是生活的禪法。”
當然了,熟讀歐陽竟無、熊十力著作的學者可能對這種簡單化的理解嗤之以鼻,但作為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倒也無可厚非。隨著都市生活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從佛教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延參法師這樣的萌和尚的出現正是時候。他不講艱深的佛經義理,只用段子和生活中的小故事與網友互動,讓你輕松一笑,甚至讓你重拾生活的信心:“有一次,有個網友給我留言,說不想活了,他人生唯一的留戀就是微博,最后來看一眼。我就回了條微博:看人多存些善念,看事情多用客觀。看歲月多一些淡然,看生死多一些珍惜。結果他看到了,腦子又轉了彎,不死了,繼續上班。你看,發條微博還能救人呢,有什么不好的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