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多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終于有了時間表。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表示,本季度將會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總體方案。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接受專訪表示,方案遲遲未出臺,因多方看問題角度不一樣,難成共識。
醞釀8年之久
既得利益群體最難攻克
記者:出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呼聲由來已久,歷經8年之久終于“始出來”,僅僅是因為一些特殊群體的阻撓嗎?
蘇海南:方案遲遲未出臺的原因很多。
最主要的是,收入分配必然涉及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改革開放至今,不同領域、部門、行業和群體之間的收入提升、生活改善幅度參差不齊。
在調整過程中,不同群體、不同領域受益或受損的程度不同,因此所持立場也不一樣。當然主要是由于改革方案出臺會對現行的利益關系進行調整,那些既得利益群體必然不滿意,成為方案出臺和實施的最大阻力。
城鄉差距
并非發展中的“通病”
記者:城鄉收入差距加大,有觀點認為這是發展中必然會出現的情況,政府起不到多大作用,是這樣嗎?
蘇海南:在由城鄉二元經濟向城鄉一體化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般確實會出現城鄉收入差距擴大,但這一差距并不一定會擴大到令人反感的程度。
我們國家在城鄉差距的控制方面應該做得更好一些,特別是不能讓城鄉差距擴大,更不能讓其無限制地繼續擴大。
記者:目前我國的城鄉收入差距大概是多少?能量化嗎?
蘇海南:近兩年來,通過改革和多方面工作,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3.3:1縮小到3.13:1,取得了一點成績,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明顯偏高,與當前廣大老百姓期盼共同富裕的要求還有較大落差。
有人以為政府干預就等于是使用行政手段,其實并非如此,政府的職責是既要改革原來城鄉分割的不合理管理體制,開通農民增收和融入城鎮的通道;同時又要采取多種措施包括給農產品補貼等來提高農民收入。當然,完全靠政府補貼農產品來提高農民收入是不切實際的,但適當的補貼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
“控高”阻力最大
“提低”應是著力點
記者:您之前說過,此前中央已經明確、社會已經基本形成共識的收入分配改革應是“提低、控高、擴中”。在您看來,這三點哪個最難?
蘇海南:最難的當然是“控高”,也就是如何調節壟斷行業的高收入等方面。這部分也是改革的重點,但阻力最大,涉及到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進而就涉及到深層次的經濟體制改革,需要標本兼治,逐步推進。比如一開始可以把點集中一些,把比較容易攻克的難點拿下,再推廣到其他難點。
記者:對于“提低、控高、擴中”,您認為著力點應放在哪里?
蘇海南:“提低”的重點是提高農民、城鄉貧困居民、企業退休人員和低收入工薪勞動者這四部分低收入工薪勞動者的所得。首先需要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尤其是城鄉居民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各項標準的提高。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