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樁匯集種種戲劇性元素的疑案,坐在原告席上的是福建首富,對面則是煙草巨頭。因為兩年前耗資22億拍下部分云南白藥股權但遲遲無法交割,陳發樹將云南紅塔集團告上法庭。
福建首富陳發樹,善于買股權,也熱衷做慈善,由此獲得了“陳菲特”、“陳蓋茨”之名。不過,最近,“陳菲特”變成了“陳秋菊”,因為不慎踏入了云南白藥股權的購買雷區,他走上了漫漫維權之路。
福建首富陳發樹是做國有股轉讓的老手,紫金礦業、武夷山旅游、青島啤酒這些他低價吸納的股票,都曾使得其身家暴增,他也因此獲得“陳菲特”的盛名。不過,這一次云南白藥的購買波折,讓陳發樹陷入股權轉讓的層層雷區。
該案2012年8月23日在昆明開庭,目前尚在等待判決。
附加條款暗藏殺機
“沒想到會在《股份轉讓協議》的一個附加條款上栽跟頭。”
2009年9月10日,陳發樹和云南紅塔簽訂《股份轉讓協議》,隨后一次性把22億元股權支付款打入紅塔賬戶。
彼時,陳發樹旗下的新華都集團上下都彌漫著一片樂觀和喜悅。當時出任新華都集團總裁不久的唐駿高調宣稱:“整個收購過程,我們只跟紅塔方面見了一面,我花了十分鐘時間讀了一下股權轉讓協議,覺得沒有問題,就讓陳總簽字了。”
十分鐘之內簽訂《股份轉讓協議》,顯然,陳發樹和唐駿過于樂觀了。
“我們沒想到會在《股份轉讓協議》的一個附加條款上栽跟頭,更沒想到里面暗藏這么大的隱患。”2012年9月,新華都集團一位負責資本運營的投資經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這條不起眼的附加條款就是“《股份轉讓協議》自簽訂之日起生效,但須獲得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審核批準后方能實施”。這里暗藏一個玄機:如果國資監督機構不批準,即使協議生效,陳發樹也拿不到這些股份。
這一條款最終絆住了陳發樹——兩年后,紅塔辯稱,股權轉讓失敗,是因為上級機構中煙總公司未能批準造成的。
紅塔律師在其后庭審中具體解釋為:“不是不想履約,而是上級未批準實施該合同,我們沒有辦法不執行上級的指示,所以不造成違約。”
事實上,在該協議簽署的第二個月,陳發樹已經開始觸碰暗礁。2009年10月,陳發樹在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的發布會上宣稱,將把83億有價證券捐給新華都慈善基金,其中包括云南白藥12.32%的股份。
當時,紅塔高層人士看到該條新聞后反應激烈,立即致函陳發樹,稱該項股權轉讓雖然獲紅塔母公司云南中煙公司批復,但國務院國資委尚未審批通過,所以陳發樹還不是云南白藥第二大股東,不滿足捐獻條件,捐股無效。
云南白藥隨后也發公告,再次強調“需獲得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的批準同意后實施”的附加條款。該公告還稱:“上述股份過戶至陳發樹名下之日起20個日歷月內不通過任何方式轉讓或委托他人持有、管理所持有的該股份。”這意味著,在國資委尚未批準前,陳發樹不擁有這些股權,不能將股份捐贈給新華都慈善基金會。
不過,陳發樹彼時仍自信問題可以解決。前述新華都集團投資經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陳總預計3個月內云南白藥股權便可過戶到自己名下。”
其實不想賣?
“紅塔在云南白藥上的投資收益率,算上白藥十年間的累計分紅和送轉股,大概有15倍”。
事后證明,陳發樹在云南白藥上遭遇了滑鐵盧,這場股權爭奪漸漸演變成長達兩年多的“長夜噩夢”。
數位新華都高層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埋下“國資委審核批準后方能實施”附加條款這一定時炸彈的關鍵人物是云南紅塔副總劉會疆。
公開資料顯示,劉會疆是云南紅塔集團副總裁,同時兼任云南白藥副董事長、昆明制藥副董事長,以及紅塔旗下多家創投公司的重要職務。
一位新華都高層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道,當時在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全過程中,劉會疆是云南紅塔簽約代表,股權轉讓協議也主要由他操刀,“云南紅塔轉讓云南白藥股權時需要國資委批準”就是在他要求下寫進協議的。
不過,陳發樹及其團隊并不重視這一條款。前述新華都高層人士也解釋說:“當初我們以為上報國資委審批只是走流程,而且,中煙總公司在2009年1月4日的正式批復文件也是同意的,我們沒想到國資委會不批,更沒料到中煙總公司會出爾反爾,所以同意了細節條款。”
“現在看來,劉會疆當初在協議中設了一個圈套,我們被耍了。”該高層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紅塔企劃部一位員工則對南方周末記者否認了這一說法,“劉總當時操作轉讓協議時,咨詢了很多法律界和證券界的專業人士,參考了國家和有關部門制定的股權轉讓的法律法規后,才起草協議合同,各項條款均按照相關法規撰寫,并非故意設下圈套。”
為此,南方周末記者致電劉會疆,他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接受采訪。
一位與劉會疆關系密切的云南投資界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云南中煙公司下達同意股權轉讓的批復后,云南紅塔高層內部對賣掉云南白藥股份產生分歧,“劉會疆為首的數位高層其實并不想賣”。
據這位不愿具名的人士透露,劉會疆在紅塔集團中是操刀金融資產和生物醫藥投資的核心人物,在劉主導下,紅塔控制了多家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并參股多家生物醫藥公司,“當時云南煙草系統在非煙投資中產生大量不良資產,劉會疆主導的金融和醫藥投資反而回報不俗”。
回報特別驚人的正是云南白藥,如果從1999年紅塔第一次收購云南白藥法人股開始到2008年轉讓給陳發樹,“紅塔在白藥上的投資收益率,算上白藥十年間的累計分紅和送轉股,大概有15倍”。
根據公開資料,2008年云南白藥收入57.2億元、凈利潤4.65億元,收入和純利規模分別是1999年的24.7倍、13.9倍,股價也在這10年中翻了10倍。
“劉會疆與云南白藥管理層的配合也很好,雖然紅塔在2008年已經獲利頗豐,但仍看好白藥,不舍得賣。”這位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筆交易得以進行,是因為中國煙草總公司高層、云南中煙高層,乃至紅塔部分高層,當時出于清理非煙資產的戰略,都有出售白藥的意愿。“劉會疆當時處境很尷尬,雖與白藥感情很好,但在上面壓力下,劉還是成了主刀與陳發樹談判股權轉讓的紅塔方代表。”
“談判時劉會疆提了很多苛刻條件。”新華都一位投資經理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比如要求非外商投資企業,提前支付2億元保證金,5日內一次支付22億元轉讓款,還要求陳發樹一年半不得賣出白藥,甚至只留給陳短短的5天決策時間。“這些條件陳總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甚至提前把22億一次性打入紅塔賬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