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打造出音樂界的下一站‘天王’、‘天后’。”東方衛視副總監徐曉艷說。
2012年9月7日,《聲動亞洲》將舞臺從上海搬到了新加坡——與新加坡最大的付費電視運營商星和(StarHub)集團的合作即將展開。10月8日起,“聲動”將于每周一晚八點在新加坡付費頻道星和都會臺播出,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也將隨之播出。
包括《中國好聲音》、《聲動亞洲》在內,2012年暑期,全國衛視共有十檔音樂選秀類節目。在徐曉艷看來,《聲動亞洲》“造星”的底氣,是SMG完整的娛樂產業鏈。
SMG旗下的娛樂子公司覆蓋了演藝、體育、傳媒娛樂投資等方方面面。亞洲聯創公司負責“現場娛樂”;上騰娛樂則是演藝經紀公司,從東方衛視真人秀節目《我型我秀》走出來的不少歌手,后來都成為這家公司的簽約藝人;尚世影業主打電影、電視劇的投資制作,包括電視劇《浮沉》、《杜拉拉升職記2》,電影《龍門飛甲》等。
“聲動”的核心動作是:紅白鍵按鍵。參賽選手兩兩PK,分別代表紅白兩種顏色,評委喜歡誰的聲音,就按下哪個鍵。
“聲動”“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2012年7月26日中國區16強的比賽中。評委孫楠組的選手郭一凡和評委高曉松組的選手鄧寧爭奪16強中的一席,兩人中必須有一人離開。
一曲唱完,場上三位評委張宇、李克勤、黃舒駿按鍵決定誰去誰留。關鍵時刻,張宇摁了紅鍵——紅鍵代表鄧寧,意味著郭一凡將被淘汰。
孫楠不干了:“這太不公平了,憑什么?早知道這樣,我就不來做這個評委了!”
孫楠第一次擔任音樂真人秀節目的評委,因為郭一凡的落選,他忿然起身,幾欲離開節目現場。在主持人林海的一再勸說下,才又回到評委席落座。
“這不是事先設計的,我們鼓勵孫楠最率性的表達。”“聲動”總導演王磊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讓評委講老百姓聽得懂的歌唱知識,是他認為非常重要的原則,“我聽了譚詠麟幾句評點之后,知道我去卡拉OK廳唱歌的時候,我該怎么唱歌了。”
爭執播出后,“聲動”一向平緩的收視線“蹭”地出現了較為大幅的波動,直接帶動了后幾場的收視,直到8月30日晚中國區總決賽達到高潮。
“聲動”的參照物是歐洲廣播聯盟自1956年舉辦的“歐洲歌唱大賽”,每年匯集歐洲43個國家的專業歌手參賽,做兩場直播,再進行全民投票,產生一個年度總冠軍,是歐洲“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商業運作最成功的文藝活動”。
但王磊卿覺得這個模式沒法照搬來中國:“全民投票機制我們不能有,其次,四十多個國家連續兩場比賽就比完了,是比較傳統的晚會,對中國觀眾來說,他們對選手沒有寄予度,沒有命運感,也就沒有收視黏附度。”
節目組決定采用評委投票機制代替全民投票,兩場比賽則換成了二十多場比賽,每周兩場。每場“短兵相接”,選手兩兩PK,PK后馬上產生結果,“每過十幾分鐘就有一個懸念”。
“聲動”的選手都是有“背景”的。“我們的來源不是草根,也不是偽草根,我們是跟經紀公司、唱片公司合作,選手大部分是初出茅廬的準專業歌手。”徐曉艷說。
“聲動”最后誕生的總冠軍,SMG有可能會出資為其打造一張全亞洲發行的專輯。比賽還在進行中,一些選手已經接到了為影視劇演唱主題曲的邀請。對于已經簽約的選手,這里也還是有電視劇、演出等娛樂資源支撐,“聲動”吸引更多的是“圈內人”。(記者 李邑蘭 實習生 賈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