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中國信用小康指數:64.3
社會信用趨于好轉
透明度對政府信用影響最大
2011~2012年度中國信用小康指數為64.3分,比上年度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政府公信力”這一單項指標比上年度提高2.8個百分點,是中國信用小康指數的三大單項指標中升幅最高的。透明度對政府信用影響最大,“各個行業要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被認為是建設誠信中國的最有效方式
“童叟無欺,買賣公平”,乃是商家經營之道。2012年8月中旬一場喧囂且吸引了不少人眼球的“價格戰”,卻將寶貴的誠信聲譽作為賭注:挑戰者京東商城并沒有兌現“所有大家電價格均比蘇寧國美便宜10%”的承諾,應戰者蘇寧易購和國美電器也沒有實踐“所有產品價格必然低于京東”和“全線比京東低5%”的誓言。于是,有媒體評論說,“在這種‘價格戰’中,最大的陣亡者還是我們社會的誠信品格。”
已有116年歷史、舉辦了30屆的夏季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也在這個8月遭遇了重大的誠信考驗。羽毛球、田徑、游泳、體操、自行車、摔跤等諸多賽場上都出現了對判罰的爭議,由此引發的申訴之多、涉及面之廣,為歷屆奧運會之最。裁判是否公平公正、賽制是否嚴謹科學、操作是否公開透明等問題,都事關奧運會的名譽。對這些備受爭議的判罰,如果不能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人們會對奧運會是否誠信產生疑問,奧林匹克運動也會因此蒙羞。
誠信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費數十年工夫積累的信用,常常會因一時一事的言行而失掉。2012年7月底至8月初,《小康》雜志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中國信用小康指數”調查。本次調查采用了基于實名制的NetTouch網絡調研方法,對全國東部、中部、西部的公眾進行調查,為保證樣本的代表性,此次調查樣本框的確定兼顧性別、年齡段、收入分布。
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監測數據和大量社會信息,得出2011~2012年度中國信用小康指數為64.3分,比上一年度的62.7分提高1.6個百分點。
民眾對政府公信力寄予厚望
中國信用小康指數通過政府公信力、人際信用、企業信用等三項指標進行測評。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觀結果,體現了政府工作的權威性、民主程度、服務程度和法治建設程度。調查顯示,2011~2012年度中國政府公信力指數為67.8分,比上年度提高2.8個百分點。
企業信用是指企業對債務按期還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以及企業是否遵守工商、稅務、海關、勞動等部門的有關法規,履行商業合同,償還或有負債等方面的情況。調查顯示,醫藥行業、保健行業、美容業、電視購物、旅游業、食品行業、中介服務業、房地產業、餐飲服務業、保險服務等行業誠信形象比較差。從總體上看,2011~2012年度企業信用指數比上年度有所上升,從54.5分提高到56.0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