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多于實戰”的8·15電商價格戰爭論繼續,但焦點已經轉為“線下和線上究竟哪種模式成本更低”?
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拋出“電商價格便宜是個偽命題”,而“傾盡全力”的國美電器網上商城總經理韓德鵬8月28日也告訴本報記者:“除非京東在短期內能做到千億元的規模并完成自有物流體系的投資,否則要說線上比線下成本更低是完全不可能的。”
劉強東7月開始向國美、蘇寧實體店開戰,目的就是通過電商戰讓更多的線下消費者熟悉線上的游戲規則,并形成“線上價格有明顯優勢”的印象。
“電商的競爭是供應鏈、物流后臺、運營效率等全方位的競爭。” 蘇寧電器總裁金明稱:“對于未來的競爭,蘇寧將堅持自己的節奏和原則,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即便價格戰也不做虧損的買賣。”
成本孰高孰低
在8月15日京東的媒體溝通會上,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當場算了一筆賬:京東線上的成本率是6%,而國美網上商城、蘇寧易購的成本則超過10%,這也就是京東發起價格戰的主要原因。
對于這種說法,曾經擔任國美電器濟南分公司總經理、號稱對線下線上模式都有充分了解的韓德鵬認為:“在京東目前的規模下,其成本要做到比國美、蘇寧更低是不可能的。”
在他看來,電商前期投入很大,僅自有物流的前期投入就需要150億-200億元,即使5年分攤每年投入也需30億-40億元,這相當于京東2011年收入的25%甚至更高,當然隨著京東規模的擴大這一比例將持續下降。
蘇寧易購已經完成16個大件物流基地建設和1個自動分揀小件物流基地建設,還要完成剩余44個大件和9個小件物流基地建設。按照目前每個物流基地建設平均投資2億元,蘇寧依然需要100億元左右的資金。不同的是,其物流基地是全國1600多家實體店和蘇寧易購共享。
蘇寧易購市場管理中心常務副總監閔涓清接受本報采訪時稱:“由于蘇寧實體店和易購的綜合規模,去年易購的物流費用占比只有0.6%,而競爭對手是6.6%。”
但值得一提的是,蘇寧和國美實體店最大的成本其實是包括資金、人力、廣告促銷和裝潢、水電、配送等在內的成本。根據蘇寧電器2011年年報,當年其銷售收入為938億元,而上述6項費用總額為114億元,占比約為12.39%,其中租賃占比為3.91%,而人力成本為3.88%,廣告促銷費用則為1.29%。
蘇寧和國美今年來相繼啟動了調整關閉門店和裁員的動作,其人力成本將進一步下降。但電商團隊的規模依然只有京東的30%左右,增加的成本并不算多。
相比之下,京東目前的員工只有2萬多人,但是電商行業的平均薪酬要比實體店至少高出2倍(5萬元/年)。隨著京東規模擴大其人員必然擴張,根據今年上半年流傳京東為IPO提交的財務報告,其人員成本占京東收入的比例也將保持在5%左右。此數字未獲京東官方證實。
與此同時,京東、易購所在的電商行業2011年開始持續不斷的促銷需要更高的推廣費用。根據上述京東財務報告,京東今年的推廣費比例達3%,此數字未獲京東官方核實。而國美、蘇寧的實體店2012年開始廣告投入已經大幅減少。消息人士告訴記者,“今年蘇寧實體店的推廣費用同比減少了50%以上,而且這些推廣費用中有很大部分是由供應商提供的促銷費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