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二胎是否放開的討論,每年都會有,但最后都被認為是“虛驚”一場。理想與現實間,尚存距離。
前陣有15名學者聯合上書全國人大,呼吁放開二胎政策,盡管輿情關切,但國家人口計生委并未松口。計生政策實行逾30年,中國亦深為老齡化社會之痛,這個泱泱大國人口政策的拐點是否已經到來?
拐點到了嗎?
7月19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半年工作會議上,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王俠清晰地傳遞了一個信號,“我國仍將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這個根本不動搖”,“切實把穩定低生育水平這一首要任務抓緊抓好”。王俠的觀點,被解讀為,咬定青山不放松。
“穩定低生育水平是堅持和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首要任務,也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基礎和前提。”這位女部長如是說。
此前的4月10日,國務院公布了《國家人口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我國“十二五”期間將穩定低生育水平,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3.9億人以內。這表明我國人口計生政策在5年內不會放寬,將會以穩定現行生育政策為主,適調、微調為輔。
與此相映照的是,早在1980年,黨中央在《關于控制我國人口增長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中提出:30年以后,人口增長問題可以緩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30多年過去了,兌現承諾的時間節點到了,轉型點到了嗎?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的另一身份,是中國人口學會的常務副會長。該學會的會長,是國家人口計生委前任主任張維慶。
作為中國人口科學的學術帶頭人,翟振武在接受《新民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堅持計劃生育政策與使該政策完善并不相悖,“第一,我覺得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不會永遠是一個樣子的;第二,將來即使放開二胎,也叫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不動搖,對第三胎也會有管理,所以,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不動搖和這個政策的完善、調整不矛盾,就像我們現在這樣仍然是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不動搖,但我們的‘雙獨’不是都逐步放開了嗎?生育二胎的間隔不是逐步都取消了嗎?這也不意味著我們現在就不堅持計劃生育政策了,這個過程就是一種逐漸完善的過程,二者并不對立。”
2004年的“十一五規劃”前,國家啟動戰略人口發展研究,300余位專家耗時兩年完成的報告直接導致國家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這份“決定”措辭更為嚴謹,“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和穩定現行生育政策不動搖,黨政第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不動搖,穩定計劃生育工作機構、隊伍不動搖”。
而在學界,氣氛要活躍得多。此前一月,在北京大學舉辦的“新時期中國人口與經濟發展戰略論壇”上,人口學者們明確地表達了更希望“調整”的呼聲。人口學家、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曾毅建言,中國應盡快調整現行一胎政策,從2012年開始,實行“二孩晚育軟著陸”,逐步降低生育二胎的年齡限制,2015年全部放開二胎。
也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坦言,計劃生育政策預期的改革將是更加“以人為本”,大家現在不必焦慮生幾個的限額,“一定會改革的”,蔡昉說。
讓“單獨”家庭(即夫妻雙方有一個是獨生子女)可生二胎的呼聲,日益高漲。這位人口學泰斗在此間透露,現在各方面正在呼吁的是“單獨”生二胎,“我覺得很快會實現”。但是具體的時間表,蔡昉表示,“還沒有。”
蔡昉的說法是,“十二五”期間,中國的人口政策是兩句話:一是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但是計劃生育不等于獨生子女;第二句話叫,逐步完善政策。機制要完善,轉向利益誘導等,其中應該包括調整生育政策。而相關部門在完善調整的時候,也有兩個理由,一個是取信于民,“30年前我們說過,以后條件變了政策也會變,這是以人為本的表現”;其次,這也是另一個深層次的以人為本,“過去說家庭生育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有社會效益,所以國家引導,現在是國家的形勢變了,因此生育多少越來越變成家庭的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應該把生育權利還給老百姓”。
此前一些聲音早就表明了部分學界權威的“轉向”。2009年12月,學界“保守派”權威、計劃生育副總設計師田雪原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認為“十二五規劃也即將到來”、人口政策也應“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田雪原提出調整人口政策的方案是:全國不分城鄉,夫婦雙方均為獨生子女者,一律允許生育兩個孩子;夫婦一方為獨生子女者,允許生育兩個孩子,農村現在可以實施,城鎮可從“十二五”開始實施;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條件下,農村可普遍允許生育兩個孩子。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