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是一個多么誘人、多么輝煌的稱號。在奧運賽場上,只有極少數極個別的人能成為奧運冠軍。
我們常常看到,擁有奧運冠軍實力的運動員不一定能得到奧運冠軍,本該獲得奧運冠軍的卻因為種種陰差陽錯而錯過了機會。有時候天不作美,有時候無可奈何,有時候功虧一簣。
奧運冠軍屬于那個萬事俱備又不欠東風的幸運兒,在這個幸運兒的背后躺著一排排的“不幸者”,在這個誘人而輝煌的冠軍的故事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個大大小小的、或悲愴、或悲壯、或令人惋嘆、或令人頹喪、或奇妙無比、或荒唐透頂、或也不失為誘人而輝煌的故事,所有的這些故事交織在一起組成了奧運冠軍這個稱號,也組成了競技體育這個無所不容、無所不及的龐大而紛雜的奇特世界。然而,每一個故事都有它誘人的地方,誘人的故事并不僅僅屬于奧運冠軍。
這是一屆充滿遺憾的奧運會。劉翔意外摔倒,李娜首輪出局,王皓“千年老二”,于洋/王曉理被取消資格,丁寧、汪鑫、陳一冰、郭爽、邱波等人的奧運冠軍夢被裁判扼殺……英雄失意的悲情,也是一支動人的歌。因為奧運會是一個匯集著成與敗、歡笑與淚水的賽場,一個冠軍的誕生總會伴隨著許多失落的悲情人物。
那些與金牌失之交臂的運動員,依然是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的英雄豪杰,抱憾失敗之痛背后的執著努力與艱難跋涉,仍然值得我們給予最熱烈的掌聲……
失意的英雄
四年一屆的奧運會是運動員追夢的舞臺。與那些成功登頂的運動員相比,那些失意的選手同樣有理由贏得掌聲和歡呼。正如哲人所說:悲傷也是一曲動人的歌……
劉翔:離奇跡如此之近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在2004年8月28日這一天比劉翔更幸運,那么同樣沒有人會在2008年8月18日和2012年8月7日這兩天比他更黯然……
北京和倫敦驚人地相似,從北京到倫敦,不是一個簡單的輪回,這四年沒有金牌的映襯、破紀錄的輝煌,卻有挑戰自我、力拼傷痛的經歷,以及悲壯中的奮進和奧林匹克的內涵。劉翔三次參加奧運會,留給國人地震海嘯般的震撼。然而,偉大輝煌的背后,卻還有道不盡的遺憾和無奈。
就在距倫敦奧運會開幕還有55天之際,劉翔在美國尤金小試牛刀便跑出了12秒87的驚人成績!在那一刻,誰都明白這一成績究竟意味著什么,飛人井噴式的狀態,足以威懾住所有的對手,我們有理由驚喜:王者劉翔又回來了!我們有理由堅信,劉翔還可以跑得更快!后來,劉翔爸爸也證實了這一點:“在倫敦奧運會前的訓練中,傷病沒有復發的劉翔都是跑進12秒90以內的!”
然而,劉翔在欄架前倒下了,在倫敦碗倒下了,無數人驚得目瞪口呆!許多人看來,劉翔的狀態是不是出得太早了一些呢?強度是不是上得太快了一點呢?而劉翔來到倫敦后又突然去了德國,適應倫敦陰冷天氣的時間又變得不夠充分了。這幾大因素是否直接影響到了劉翔脆弱的跟腱,從而成為飛人東山再起的“絆腳石”?
為了“模擬”倫敦大決戰,孫海平與劉翔師徒提前一個月來到英國,繼而又去了德國。為了“適應奧運賽制”,劉翔只能是嚴格按照倫敦奧運會的標準、時間間隔、強度,“跑三槍”。如此實戰演練,原以為可以幫助劉翔適應賽程、賽制,更重要的還能摸摸底,搞清楚劉翔到底能跑出什么樣的成績。然而,事與愿違,據孫海平自己對媒體記者說,在德國,劉翔本來就處于崩潰邊緣的腳傷又“復發”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