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背景】
在安徽與河南的交界處,有一座投資過千萬元的大橋。這座橋建成后竟閑置了6年,至今仍然未能通車。
最先是網帖爆料了這座鬧心橋。在照片上,遠遠望見有一座修好的大橋,兩岸的居民卻只能擺渡,往返于安徽阜南與河南淮濱兩縣之間。
政府投入巨資建設的民心工程,為何成了現在的鬧心工程?
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站在豫皖兩省交界處北望,大橋凌空飛架,跨過了淮河支流洪河。橋長近400米,寬10米。早在2006年建成,目前鋼制護欄已顯出斑斑銹蝕。
橋的一端,是高懸出地面五六米的斷頭路。橋的另一端,為防止人上橋,特意砌起了一堵矮墻。
阜南和淮濱都是國家級貧困縣,花費巨資建起的大橋,只能看,不能用,而且一放就是6年。這讓當地群眾百思不得其解。
洪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隔開了豫皖。如果方集洪河大橋通車,可以連通兩省,輻射兩岸12個鄉鎮。顯而易見,這并非一座可有可無的擺設橋,也并非著眼未來需要的超前橋。
相關部門6年里對此斷頭橋置之不理,拖而不決,原因何在?
安徽阜南縣:淮濱縣沒有解決連接大橋的道路問題
橋是誰修的?當初兩岸是如何協調的?怎么成了半拉子工程?
這一切要從建橋之初說起。安徽省阜南縣交通運輸局提供了一份《方集洪河大橋建設協議》,從中可以看出,阜南與淮濱兩縣政府前期有過協商,達成了合作。
協議非常明確,業主單位為阜南縣政府,負責籌集大橋建設資金;兩縣人民政府各自負責其區域內的征地拆遷、接線道路建設。也就是說,安徽方面出資建橋,道路各自配套。
阜南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孟波說,安徽省交通廳、安徽省水利廳和阜南縣政府2003年共同出資,開始建造這座大橋,投資總額近1300萬元。建設過程中,阜南縣曾因資金困難一度停工,但還是克服資金不足、物價上漲等諸多困難,于2006年9月完成大橋主體工程。
但在大橋南端,卻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河南方面遲遲沒有解決與大橋連接的道路問題,甚至橋頭道路及橋臺護坡等至今都還沒有開工,于是橋南斷頭懸空,人不能走、車不能通,發揮不了作用。
這個問題在對面一擱就是6年,孟波表示自己不是很清楚:“阜南縣多次派人前去淮濱縣協商。了解到的情況是,淮濱縣已將大橋接線工程列入規劃,并多次向上級政府和交通部門申報項目,爭取建設資金,謀求解決大橋未完工程建設資金等遺留問題。”
河南淮濱縣:在認定道路級別上“卡殼”了
橋已經修到家門口,淮濱縣為什么不修路?
對于“政府不作為”的質疑,淮濱縣感到有些冤枉。
記者采訪淮濱縣交通局時了解到,該橋建成后,淮濱縣委、縣政府領導帶領縣發改委、交通部門相關人員多次到京到省匯報,爭取橋頭連接道路項目。縣政府也曾先后向交通部,中紀委、監察部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交通廳等部門呈文。
淮濱縣交通局發給記者的傳真上列舉了河南省交通廳的“動作”:
2007年,河南省交通運輸廳某副廳長視察了大橋,并在會議上表態:修建此省際連接線刻不容緩。
2008年,省廳指派廳計劃處同志、省公路局計劃處同志到大橋及擬建的13公里連接線實地進行勘探、調研。
……
但是,多年來該路項目建設計劃卻一直沒有下達。
淮濱縣表示,癥結出現在對公路標準的認定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