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晚,倫敦奧運賽場,“哈薩克斯坦姑娘”祖爾菲婭摘下53公斤級金牌,她的身份旋即成為中國記者追問的焦點。
與此同時,湖南永州道縣,這位19歲女孩的父親告訴前來賀喜的記者,“奪冠我們內心很矛盾。”
祖爾菲婭是湘妹子趙常玲的秘密曝光后,時隔兩天,哈薩克斯坦另一名63公斤級女舉冠軍馬內扎也被爆出是東北姑娘姚麗。
一時間,更多的公眾疑惑開始指向這些離奇故事的背后———競技體育領域里那個似乎蒙著神秘面紗的“養狼計劃”。
“被騙了四年”
“被騙了四年,郁悶死我了。”祖爾菲婭的真實身份披露后,身在倫敦的新浪體育頻道資深記者周超發出一條微博。此前他曾兩次采訪這位長著中國面孔的異國選手,“我一直相信她是哈薩克東干族人。”
2009年11月22日,在韓國舉行的世界舉重錦標賽上,周超和來自中國的記者們,第一次在國際賽事上見到祖爾菲婭。
這個16歲的哈薩克斯坦隊員一舉驚人:以129公斤平了中國選手李萍保持的挺舉世界紀錄,并以總成績219公斤奪冠。
長著一張可愛娃娃臉的她,中文卻說得比俄語流利,身世隨即成疑。不過在新聞發布會上,她用類似中國方言的漢語解釋:自己是東干族人。
這與賽后國際舉聯的官方解釋互為呼應,“這是一段被世人遺忘的歷史”:住在今天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東干族人,原是中華民族的后裔,100年前躲避迫害出走,部分人至今還能講簡單的漢語。
這個官方回應的合理性也讓周超釋懷。而再一次和祖爾菲婭交會是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她在53公斤級比賽中摘得銀牌。發布會上發表感言時,尷尬再次上演:祖爾菲婭向俄語翻譯請教了半天,最終無奈地說:“咳,我還是說中文吧。”現場記者一片笑聲和掌聲。
不過當年亞運會,哈薩克斯坦隊給周超印象最深的還是馬內扎,這位女舉63公斤級冠軍,中文流利得讓人驚訝。“和祖爾菲婭不一樣,她的口語帶有一些中國地方口音。”
此時已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馬內扎原名姚麗,遼寧阜新人,出自阜新體校。周超果然查到載于《阜新日報》的一篇報道,披露了“遼寧產”姚麗于2006年進入湖南舉重隊,兩年后被公派哈薩克斯坦,從而化身“馬內扎”的詳細過程。
“中亞女舉冠軍謎般身世漸明”,隨后周超在新浪網對此轉載并報道,并給出他的分析,“很可能因為中國女子舉重實力在世界上過于強大,所以中國舉重界甚至體育界高層對外‘奉送’高端體育人才甚至奧運金牌,是一種特殊的體育外交。當然這對于在國內競爭激烈,很難出頭的姚麗(馬內扎)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情。”
周超甚至預測,倫敦奧運會上,馬內扎很可能為哈薩克斯坦奪金。兩年后,他果然親眼見證了這個預言,只是始料未及的是,自己一直相信的祖爾菲婭在高聚光之下洗去了“東干族人”的美麗謊言。
“出走”的機會
當祖爾菲婭,也就是湖南姑娘趙常玲奪冠后,當地媒體率先找到她在永州道縣的家,趙父說,“奪冠我們內心很矛盾,雖然開心卻心存遺憾。”
一個月前當他知道女兒要參加奧運會,已經開始忐忑。“我希望她能出人頭地,希望她能拿金牌。但是,我也不想她拿金牌,因為她這次不是代表我們的祖國出戰。”
但7月29日晚上,家人還是早早守著電視。惟獨母親彭祝鑾不敢看比賽,她怕“心痛”,怕女兒失敗,會不免想起孩子心酸的歷程。
趙父是木器廠工人,趙母是家庭主婦,19年前趙常玲出生時,一家人靠父親每月100多元的工資生活,住在十來平方米的小房里。2000年父親下崗,從此開始打工養家。
命運轉機發生在2003年,這一年永州市體校來道縣選拔體育苗子,不到10歲的趙常玲被體校舉重教練莫慧玉相中,從而來到永州開始集訓生涯。關于這位如今“幫助”他國奪冠的當年弟子,莫慧玉卻保持著沉默,她的婉拒同樣顯得情緒復雜:“市體育局已經打過招呼了,不方便接受采訪。”
湖南永州是中國著名的“舉重之鄉”,20余年間先后誕生過廖素萍、樂茂盛、王明娟等數十名世界級舉重冠軍。2006年這里承辦過湖南省第十屆運動會,趙常玲得了舉重第二名。也是這年冬天,她進了湖南省舉重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