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雨點稀里嘩啦落下來的時候,豐臺區五里店南里小區,還和往常一樣。73歲的尹大媽收起了小板凳往樓道里走,路上還揚頭瞅了瞅天,就跟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沒停過。家住14號樓二層的尹大媽不曾想到,這雨會下得這么大,而且還會死人。
事實上,每年入夏,進入主汛期后,北京都會下那么幾場大雨。大雨過后,這里人們也會討論城區哪哪進水了,水有多深,但話題從來不會和自己居住的小區聯系起來。
所以7月21日晚7時,當雨水如決堤般倒灌進房間的時候,安徽人袁文輝還在地下室的家里吃著飯,隔壁屋的河北人張夢祈正在看新聞。新聞上說,北京市應急委迅速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強降雨天氣應對工作。市委副書記王安順(現為北京市代市長)更是要求各區縣各部門毫不懈怠應對這場強降雨帶來的險情和災害,確保成功應對,確保城市平穩運行,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住了10多年,真沒想到會這么大,再說居委會、物業也沒通知啊。”7月26日,回憶起那晚情景,張夢祈說,一切沒有絲毫的征兆和預警,就這么來了。雖然電視里一再播報有暴雨,但對于習慣被淹的男人們,依舊吃著、看著。
事后證明,7月21日的那場大雨,是北京自1951年來所沒有過的。北京市氣象局統計,自21日10時至22時,北京平均降水量為147毫米,其中城區平均雨量高達189毫米。
太意外了
出事的樓是C區16號樓。
這個意外,顯然讓當地五二社區居委會主任李贏有點無法接受。這個80后的主任一再強調,往年受災最嚴重的是A區7號樓、9號樓還有11號樓,C區和B區出事太出乎意料了。不過他承認,自己確實有工作疏忽的地方。
但14號樓的李大媽卻不認同這個觀點,這么大的雨,沒人跟那些住在地下室的人打個招呼,年年淹都沒怎么管。
五里店南里小區是個老小區,分ABC三區。小區里的業主大部分來自兩廣路拆遷時,西鄉工程中搬遷而來的北京市民。目前,小區有外來人口706戶,共2697人。其中,地下室有450戶,約1035人。按照當時規劃,小區地下室有的是人防工程,有的是設備房,根本不能出租。
21日晚7點,住在B區33號樓的袁文輝找來木板想擋住樓道的進水時,水已經漲到1.6米,周邊住的女人都開始驚叫著從地下室往外跑,連東西都顧不上拿。張夢祈也趕忙從屋里出來搭把手,但很快兩人發現,水呼呼地往上漲,一下就到脖子上,兩人只得放棄想法。倒灌的水來得很兇猛,等袁文輝兩人游出來后,整個地下室已經全部被淹沒,水位直逼一層。
回想起當晚,張夢祈至今心有余悸。雖然每年地下室都會被淹,但在他印象里最高也只到過小腿部分,這么大的水,這10多年了,還是頭一遭。他慶幸說,還好那天在家都是女人,都嚇跑了,要不然后果真不敢想。
14號樓的尹大媽住在二樓,晚上8點鐘,臨睡前透過窗戶往下看了一眼,水已經沒過小腿,有些東西都浮在水面了。她躺下后,窗外嗡嗡的說話聲響了一夜,一直到夜里12點多。第二天一早,才聽說昨晚16號樓地下室電死了一女的,說話的都是120、119、110的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