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河南鄭州,位于經八路上的一商店門口掛著報刊零售標志牌。新京報記者 吳偉 攝
6月12日,河南鄭州,零售報刊架掛在超市大門上,所售報刊的種類有限。新京報記者 吳偉 攝
4月,鄭州實施“退路進店”工程,拆除全市共計421個報刊亭,該市成了目前唯一沒有報刊亭的省會級城市。拆除之后,鄭州市相關部門解釋,原有報刊亭存在違章占道、阻礙交通、違規經營等問題,清理目的是:退店經營、還路于民。今后,市民可在超市、書店、加油站或門店購買報刊、雜志,報刊銷售點比之前的報亭數量將大幅增加。
“新政”實行近兩個月后,當地報刊零售市場呈現萎縮勢頭。據稱“新政”從計劃到實施,用時僅1個月,相關部門未舉行聽證會。當地媒體和學者提出質疑,并認為拆除報刊亭是對城市文化生態“不符合規律的破壞”。
從4月底到6月初,崔學琴一直為3萬元補償費奔波。
按鄭州市“退路進店”工程的相關政策,報刊亭主在規定時間內自行拆除,每戶補3萬元。崔學琴了解到,一些報刊亭已獲得補償,而她還沒有拿到補償款。
今年40多歲的崔學琴,在過去的19年,一直靠經營報刊亭養家糊口。直到4月20日,她的報刊亭被拆除。
與她一同等待補償款的,還有另外一名報刊亭主老祁,今年近50歲,經營報刊亭18年。
報刊亭被拆后,老祁在原址守了3天,等著給老訂戶退報刊年征訂費,“現金或是代充電話費,都得把錢退了,我不能不講信用。”
今年3月,鄭州市報刊亭“退路進店”領導小組,開始籌劃拆除全市的報刊亭。
421個報刊亭拆了
“買份報紙,以前走路5分鐘,現在開車10分鐘都不一定買得到”
4月下旬的一天,鄭州市民陳先生像往常一樣去街上買報,發現報刊亭突然沒了。他跑到書店買到一份報紙,才看到鄭州拆除所有報刊亭的消息。
“我大吃一驚,鄭州市多年來一直在討論整治規范報刊亭,但印象中沒聽說有完全拆除的計劃。”陳先生說。
拆除工作,最早是從經八路上的報刊亭開始的。經八路是河南省委所在地,周圍曾分布著22家社會報刊亭,及11家郵政報刊亭。
老祁經營的郵政報刊亭位于經八路附近,是2011年鄭州市郵政局以舊換新免費發放的報亭。
老祁說,4月16日,突然接到經八路辦事處的通知,要求在4月18日中午12點前必須拆除報刊亭,“我趕緊低價處理雜志,到現在,還有幾千元的電話充值卡沒賣完。”
6月1日,記者從鄭州市中原中路與文化宮路口往南走了約兩公里,沿途沒有發現一家報刊亭,售報的只有兩家超市、一家書店和一個地攤。
售報的兩家超市在門口擺著簡易報架,售貨面積均不超過兩平米,平均銷售報紙不到10種,雜志10余種。
一名收銀員說,購買報刊須到收銀臺付費,“報紙太麻煩,也就沒多進。”
在一家售報的書店門楣上,掛有郵政報刊銷售點的標志,報刊雜志種類較齊全,經營面積十幾平米,報刊雜志約占四五平米。該書店老板王建國說,這條路上原來有兩家報刊亭,現在全被拆了。
沒了報刊亭,給每天購買報紙的市民帶來不便。6月2日,該路段的市民陳先生說,現在部分超市、門店只解決了報刊雜志的有無問題,“種類太少,不專業,買份報紙,過去走路5分鐘,現在開車10分鐘都不一定買到。”
拆除報刊亭之前,媒體也沒有得到消息。
鄭州當地一家報紙的總編輯在6月4日的采訪中表示,拆除報刊亭前,沒有任何征兆,拆報亭成了“突發新聞”。近期,該報熱線還接到大量讀者投訴拆除報刊亭一事。
據鄭州“退路進店”領導小組辦公室數據顯示,此次共計421間報刊亭被拆除,其中72間為郵政報刊亭,其余為社會報刊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