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百姓相信我們
相當一段時期以來,食品安全事件、司法不公正問題、貪污腐敗、暴力拆遷、官員承諾難兌現等消蝕著中國民眾對個別地方政府的信任,部分百姓在謠言面前,寧可相信謠言而不相信政府。于是,面對熱點事件,只要是涉官、涉權的都會出現“不信——不信——就是不信”的怪圈,部分老百姓成了“老不信”。
政治信任是信任在公共領域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公眾與政府之間的一種互動關系??鬃釉缭凇墩撜Z》中就強調過“民信”對于執政者的重要性,即“民無信不立”。古往今來,民心喪失導致政權更迭的案例比比皆是;在國際上,前蘇聯的垮臺充分說明,民心是最大的執政資源,是政權興衰的轉換器。
老百姓為何會成為“老不信”?哪些事件傷害了民心?如何讓百姓相信我們?近日,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進行了專題調查,短短幾天時間就有近三萬人參與。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不容樂觀,而在所列的最傷民心的選項中,“貪污腐敗”位居榜首。
事實證明,當“捂”、“瞞”成為維穩的路徑依賴,真相一旦封存,公眾信息饑渴,必然朝著負面想象偏好衍化;在政策法規層面,“亡羊”多時,“補牢”不足,政府的公信力就會不斷消泯,進而會掉入“做了好事也被罵”的“塔西佗陷阱”。
本期人民論壇“特別策劃”在調查公眾意見的基礎上,廣泛約請專家,深入采訪地方干部,從百姓“老不信”的心態分析入手,對如何監測公眾信任度、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國外民心喪失借鑒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信任重建,終需制度化來完成。若政務實現了“魚缸”式的明箱操作,長效的溝通、利益保障、問責機制逐漸完善,老百姓將不再偏聽偏信,“信任墻”自然會屹立不倒。
三類不良作風最傷民心
作者: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
近年來,各地頻發的社會公共事件屢屢消耗著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公眾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有多高?哪類作風最傷民心?公眾的質疑反映了怎樣的心態?如何讓公眾相信政府?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圍繞以上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
公眾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不容樂觀
當問及“您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有多高”時,選擇信任度“60%”以上的受調查者合計為45.1%;選擇信任度“50%以下”的受調查者占比54.9%;總體來看,公眾對地方政府的信任度不容樂觀。結合以上數據,梳理受調查者意見,調查中反映揭示的以下問題值得重視:
一,過多負面事件的頻繁爆發使公眾形成了不信任的刻板印象。近年來,各地頻發的公共事件使公眾對有關政府部門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如貴州甕安事件、 云南“躲貓貓”事件、上?!搬烎~執法”事件等,部分官員不作為、亂作為損害了地方政府的整體形象。正是因為此類事件被不斷曝光,以至于每當有公共事件發生,公眾第一反應往往是認為政府部門在包庇、在隱瞞。地方政府部門只有嚴格依法行政,才能減少或杜絕此類負面事件,慢慢改變公眾此類刻板印象。
二,體現了公眾民主意識、自主意識的大幅提升。因為政府部門是公權力部門,公眾的不信任從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對權力的不信任?!耙褭嗔﹃P進籠子”是現代民主的重要邏輯之一,西方國家政府在其公眾中的信任度也常常較低,正是公眾對權力抱著警惕心態的反映。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我國公眾民主意識、自主意識大大增強,加強對權力的監督成為一種共識,要有效提升公眾的信任度,關鍵需要建立和完善對政府權力的公眾監督機制。
三,提升百姓信任度首先要提高政府的執政能力。不少受調查者指出,在歷史上,執政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被描述為魚水關系,那種水乳交融的干群關系當前遭到侵蝕,原因在于教育、醫療、住房等難題使得普通民眾尤其是一些弱勢群體倍感生活的艱辛,從而滋生出憤懣心態。各級政府只有提高執政能力,采取切實措施,緩和社會矛盾,才能重拾百姓信任。
“貪污腐敗”、“高高在上,特權意識”與“假話空話多,承諾難兌現”最傷民心
政府哪些行為最傷百姓呢?在“以下所列不良作風,哪類最傷民心”的調查中,82.6%的受調查者選擇了“貪污腐敗”,此選項高居榜首;“高高在上,特權意識”與“假話空話多,承諾難兌現”分別以72.7%及70.2%列二、三位。其他排序依次為“司法不公”(67.3%)、“信息不透明,捂著掩著”(65.2%)、 “公款吃喝”(63.7%)、“暴力執法,暴力拆遷” (60.2%) 、“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56.8%)、“看病難、房價高等民生問題”(52.1%)、“包養情婦”(51.2%)、“其他”(10.0%)。
貪污腐敗、特權意識與假話空話多位列最傷民心作風前三位,反映了當前權力本位意識的不斷回潮,值得高度警惕。同時,不容忽視的是,其他選項雖然排名并不靠前,但得票率也多超過50%。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當前公眾對官場不良作風的容忍度已經大大降低,各級執政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民心趨勢,加快轉變作風,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在最傷民心的作風中,貪污腐敗高居第一,而在兩年前人民論壇“未來十年十大挑戰”調查中,貪污腐敗同樣位居第一,這說明貪污腐敗仍是百姓最深惡痛絕的現象。有受調查者指出,一邊是苦苦掙扎的百姓,為高房價、高醫藥費發愁,為生存、為養老、為就業,為不可預知的命運焦慮;一邊是部分公職人員以權謀私、中飽私囊,揭露出來腐敗大案的金額動輒千萬;兩相對比,百姓自然難以相信政府。如何有效治理腐敗,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