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說自己現(xiàn)在坐離心機就像玩游戲似的,稍稍加把勁就能撐過去---這“稍稍加把勁”所對抗的,是6個G的過載,相當于承受6倍于自己體重的壓力
早在2003年神舟五號刷新中國載人航天的歷史后,全球首位女航天員瓦蓮京娜·弗拉基米羅夫娜·捷列什科娃就曾評價說:“我知道中國有‘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說法。我充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太空將迎來美麗的中國姑娘。”
隨著神舟九號升空,中國女性首次進入太空。
自上世紀60年代誕生之日起,航天員一直是個尖端的小眾職業(yè),而女航天員更顯神秘。從第一位航天員尤里.加加林以來,目前全世界共選拔了900余名航天員,其中女航天員90名;中國有航天員21名,其中女航天員2名。
單從數(shù)量看,大約十分之一的比例與“半邊天”的稱號還有些差距,但重要的是,女性已經(jīng)在太空探索領域占據(jù)一席之地。女航天員到底是怎樣一個群體?
身體條件直指“完人”
可以說,女航天員是最接近“完人”的女性。
中國航天員選拔分四輪進行。首先是檔案選拔,即以空軍殲擊機飛行員為主要選拔群體,圍繞身體素質(zhì)、身高體重等方面,從1500名候選飛行員中選拔出800多人。第二輪為臨床選拔,對備選飛行員進行臨床醫(yī)學檢查,“從健康中選拔更健康的”,選出60名飛行員。第三輪是航天特殊環(huán)境因素下的生理功能選拔,主要包括低壓、缺氧條件下的生理功能檢查,空間運動病的特殊考查等,最后選拔出20名預備航天員。
經(jīng)過前三輪甄選,入圍的女航天員身體條件須毫無瑕疵,比如牙齒潔白無瑕,沒有身體異味,甚至蛀牙、腳繭以及皮膚上的疤痕都不能有,皮炎、哮喘、耳鳴等也都不允許。比如疤痕在太空中容易裂開出血,齲齒在太空特殊環(huán)境中容易復發(fā),密閉艙室會加劇身體異味---在遠離地球的太空環(huán)境中,這些最細小的瑕疵都可能造成大麻煩,甚至災難。
在近似苛刻的排除下,航天員選拔進入第四輪定選階段。在這個階段,一方面到預備航天員所在部隊走訪其工作、生活情況,另一方面是預備航天員家族病史的排除,航天員選拔時家人都要接受體檢,還要調(diào)查家族病史。
經(jīng)過重重篩選,山東姑娘王亞平和河南姑娘劉洋最終脫穎而出。
女航天員的選拔條件與男航天員相似:有堅定的意志、獻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空軍飛行員,飛行成績優(yōu)良,無等級事故,最近三年體檢均為甲類。此外,還要求五官端正,語言清晰,無藥癮、酒癮、煙癮,不偏食,易入睡等等。
在楊利偉的建議下,選拔標準增加了一條:“必須已婚”,緊接著又加上一句:“生育過的優(yōu)先”。鑒于女性在開始航天員訓練的幾年內(nèi)肯定無法要小孩,這也是一條人性化的考慮。
然而,當楊利偉作為面試官見到劉洋時,進入最后一輪選拔的6名女航天員候選人中,包括劉洋在內(nèi)有5人尚未生育。
楊利偉說,這一“巧合”體現(xiàn)了軍人的奉獻---在飛行員職業(yè)生涯中,三十多歲正是飛行技能走向成熟的黃金時期;如果生小孩,至少會停飛兩三年,必然影響飛行事業(yè)。
2010年5月,劉洋、王亞平同5位新入選的男航天員一起,走進了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中國航天員中心。
這兩年中經(jīng)歷了多少考試,劉洋記不清了。“其實,選拔從來這里的第一天起就開始了。我不會因為某項訓練、某項考試只占小數(shù)點后零點零零零零幾分就不用功。做到最好,盡自己最大努力,即使我與這次任務失之交臂,也不會后悔。”
宇宙對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寬厚
還是飛行員的時候,劉洋覺得自己是離天空最近的人。邁入航天員隊伍她才知道,從天空到太空,還有太遠太遠的路。
進入航天員中心,首先接受12個月的基礎訓練,學習航天醫(yī)學基礎、交會對接技術(shù)基礎、力學、數(shù)學等20門基礎課程,并參加國學講座、救生生存訓練和體質(zhì)訓練。一年后,剛開始某些項目只達到三級、二級標準的劉洋,平衡素質(zhì)、力量素質(zhì)、速度、耐力、肌力等全部體質(zhì)指標均達到一級水平。
從2011年6月起,劉洋轉(zhuǎn)入航天專業(yè)技術(shù)和任務訓練階段,針對交會對接技術(shù)、目標飛行器與組合體飛行管理、空間科學實驗及飛行程序進行訓練。僅僅是關(guān)于飛船操作的8本任務手冊就有六七厘米厚,她像同伴們一樣,要把其中每一個細節(jié)理解透徹。
經(jīng)過近3000個學時的學習,到執(zhí)行任務前夕,預定訓練內(nèi)容全部完成。
根據(jù)任務安排,在神舟九號飛船上,兩位男航天員分別擔任指令長和交會對接航天員,女航天員則主要負責空間醫(yī)學實驗的管理。
太空給人帶來的挑戰(zhàn)并不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區(qū)別。捷列什科娃曾感慨:“宇宙對我們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寬厚,因此我們要接受與男性完全一樣的訓練。”
劉洋曾想,我當飛行員時是經(jīng)歷過嚴格鍛煉的,航天員訓練應該不在話下。然而,后者的嚴酷性遠遠超出她的想象。
轉(zhuǎn)椅訓練過去在飛行部隊也有過,為時4分鐘,而航天員的轉(zhuǎn)椅訓練每次持續(xù)15分鐘,對誰而言都是一道難關(guān)。
“5分鐘好像是我的極限點。聽到4分鐘報時,我突然渾身冒汗,像暈車一樣說不出的惡心,但我不能吐,更不能喊停。教員說過不行了就喊停,但從第一批航天員到我們這批航天員,沒有人中途停過。因為身體對轉(zhuǎn)椅會有一種條件反應式的記憶,如果你第一次嘔吐或停止,下一次就很難堅持了。”劉洋回憶說,“我只好拼命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幻想自己站在美麗的海邊,看夕陽,看浪花。第一次挺了過去,第二次好多了,后來就一次比一次順利了。”
離心機訓練同樣艱苦。最初,劉洋不知道如何用力、如何對抗,連頭發(fā)絲都在使勁。“離心機從啟動到停止不超過3分鐘,但我下來的時候,兩條腿就像跑了萬米,抖個不停。”
兩年過去,劉洋說自己現(xiàn)在坐離心機就像玩游戲似的,稍稍加把勁就能撐過去---這“稍稍加把勁”所對抗的,是6個G的過載,相當于承受6倍于自己體重的壓力。
“每一項訓練都充滿挑戰(zhàn),沒有哪一個是舒舒服服完成的。我們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不停地挑戰(zhàn)極限,不停地對抗負荷。”劉洋坦陳,如果沒有對飛行的熱愛,很難堅持到底。
“我把訓練時間延長、延長、再延長,休息時間壓縮、壓縮、再壓縮。”劉洋說,“我沒有感到累,而是很幸福---被人信任的幸福,被國家需要的幸福。”
心理素質(zhì)必須過硬
航天員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十分重要,要求膽大心細,遇事不慌,善于控制情緒。美國最新的研究認為,女航天員在心理素質(zhì)上具有獨特優(yōu)勢,對失重等航天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更持久,耐寂寞能力強,心理素質(zhì)穩(wěn)定。
女航天員有能力承擔航天任務,在某些方面更敏銳、更細膩、更周全。
王亞平曾駕機參加過多次戰(zhàn)備演習,也圓滿完成了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重大任務。經(jīng)受過這些大事件的考驗后,她的心理素質(zhì)愈發(fā)成熟和穩(wěn)定。
在廣空航空兵某師擔任應急機動作戰(zhàn)部隊的一名飛行員時,劉洋也顯示出極佳的心理素質(zhì)和臨危不亂的突發(fā)事件處理能力。有一次她駕駛戰(zhàn)鷹進行儀表飛行,飛機離地10米左右,她剛發(fā)出“收起落架”的口令,便聽到“嘭”的一聲,一股鮮血直噴到風擋玻璃上。
瞬間座艙內(nèi)充滿焦煳味,劉洋憑直覺判斷:飛機撞鳥了。緊接著機械師報告:“右發(fā)動機溫度升高,動力下降。”危急之下,劉洋沉著冷靜,集中精力保持飛機狀態(tài),和機組人員密切協(xié)作,采取正確的方法著陸。11分鐘后,終于使飛機在跑道上成功降落。下飛機一檢查,飛機一共撞上了18只信鴿,有兩只被吸進吸氣道。如果當時處理不當,后果不堪設想。
不管扮演什么角色,在太空環(huán)境下,一位女性的存在,總會起到凝結(jié)團隊的作用。因此對女航天員來說,能和他人和睦相處,善于和人打交道、團隊意識強也是必要的品質(zhì)之一。
其實從先天講,女性在太空中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比如女性在失重下的雌激素和鎂代謝更優(yōu)于男性,所以不易出現(xiàn)血栓、鐵中毒、血管痙攣、心律紊亂等問題。
但女性也有不足之處。俄羅斯研究認為,女航天員不適合出艙行走等體力消耗大的任務。實踐還證明,女航天員的月經(jīng)在飛行中雖然沒有異常,但如果在月經(jīng)期間出艙活動,則由于全身血容量減少而容易得減壓玻正因為如此,男女團隊配合在太空中才顯得尤為重要。
在太空中停留時間最久的女航天員---美國宇航員、生物化學家香農(nóng)·露西德認為,在長時間載人空間飛行中,最需要考慮的不是航天器的技術(shù)問題,而是機組人員的組成。
露西德曾在“和平”號太空站同兩名俄羅斯宇航員一起從事研究工作,在那里生活了188天。她說,最愉快的事情之一就是與同伴們漂浮在位于基礎艙的餐桌旁一同融洽地進餐,以及相互配合完成一系列艱苦的工作。
在神舟九號的團隊組織中,也借鑒了一些外國經(jīng)驗。對于航天員的團隊意識培養(yǎng)也是地面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專門的心理學家對航天員進行心理相容性訓練,主要是如何正確面對自己、看待他人。
和劉洋一起訓練的男航天員說,前段時間搞組合體模擬飛行,早上七點半進艙,晚上十一點出來,吃飯、做實驗、休息都在模擬艙內(nèi)進行。“按照程序應該劉洋先就餐,但她非得讓我們先吃。訓練間隙短暫休息,她一定會把水杯端到我們面前。”
而在一次地面模擬訓練中,兩位男航天員全神貫注實施交會對接,突然出現(xiàn)“失火”信號---這是教員們給乘組設置的應急題目。這時,正在監(jiān)視同伴操作的劉洋第一時間根據(jù)操作手冊發(fā)出指令:“撤退!”要求將飛船撤到距天宮30米外。
“這種情況在實際飛行中概率太小,但她能清晰、迅速地發(fā)出指令,很難得,說明她特別自信、果斷。”同伴說。
劉洋曾參加女飛行員樂隊,學習黑管。她還曾以一篇文章《尋找生命中的玫園》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只要堅持到最后,推開窗,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玫瑰正在盛開。作為女飛行員,祖國的藍天,就是我心中神圣的玫園。”
對于女性有小小優(yōu)待
太空工作是在失重條件下進行的,十分復雜而緊張,隨時可能出現(xiàn)許多不可預見的情況,所有人都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盡管工作環(huán)境不會優(yōu)待女性,可作為團隊成員,女航天員還是可以得到男同伴的照顧。
按照國際慣例,在太空用水的分配上會特別照顧女航天員,水量會多一些。畢竟在洗漱方面,女性的用水量會稍大。雖然航天員沒有淋浴和浴盆,沒有機會洗澡,但卻可以擦澡。據(jù)有經(jīng)驗的航天員介紹,在太空擦澡時需要把一個大水球放在自己的頭上,弄破水球讓水滲下去,之后擦肥皂,再用一個水球洗干凈。
在太空中休息也是一個問題,每個航天員都有專用睡袋,只是由于失重,在太空睡覺就無所謂站著還是躺著,航天員可以決定把睡袋掛在睡眠區(qū)的哪個位置。“天宮”一號上設有兩個獨立睡眠區(qū),這樣不但可以防噪音,也可以保護女航天員的隱私,像擦澡之類的事情就可以在這里完成。
厚重的太空服也不能阻擋女航天員對美的追求。女航天員允許帶一些無毒無污染的化妝品登上太空,她們將以怎樣的妝容在太空中出現(xiàn),讓人無限遐想。
在女航天員使用化妝品這個問題上,美俄兩國曾有分歧。俄羅斯專家認為在太空完全沒有必要打扮,而美國專家卻認為香水、潤膚液和口紅等對女航天員必不可少。
實際上,女航天員工作繁忙,留給她們化妝的時間寥寥無幾。首次在太空停留169個晝夜的俄羅斯女航天員孔達科娃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軌道站上也可化妝,不過站上的工作很多,顧不上化妝,只在節(jié)日才稍加修飾。”(文 |白瑞雪、李宣良、張航宇)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