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六年依云礦泉水共二十余批次四百七十余噸檢測不合格被海關銷毀或退貨。但作為高端礦泉水的代表依云在中國的銷售額每年仍以兩位數增長。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不是6次,不是8次,而是22批次質量不合格。
不是2.376噸,不是90噸,而是總計470余噸。
制造商否認,經銷商否認,達能也否認,這些依云水,難道從天而降?
只見寥寥回應,從不見打假,從不見清查,依云“一切都在聯系中”。
它是水中貴族,卻又是中國國家質檢總局不合格進口食品黑名單上的常客,集兩個看似水火不容的身份于一身,它的名字叫依云。
號稱“源自法國阿爾卑斯山心臟地帶、每一滴水都經過15年天然過濾”,憑借如此天賦異稟,在過去的二十六年里,依云礦泉水在華占盡風光,成為諸多中國本土天然礦泉水品牌競相模仿、力圖超越的行業最高枝。
光環的另一面是,過去六年,二十余批次、累計四百七十余噸依云礦泉水因檢測不合格被中國銷毀、退貨,拒之于國門之外。
但這難阻這位水中貴族在中國市場每年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依云屢屢出事背后隱含了怎樣的秘密?誰又該為此負責?至今,這一切并不像依云水那樣看上去清澈透明。
漫畫:超標的依云(劉洲軍/CFP/圖)
黑榜常客,屢祭擋箭牌
2012年5月底,國家質檢總局公布2012年4月進境食品化妝品不合格信息,2.376噸依云礦泉水赫然在列,其不合格原因是亞硝酸鹽超標。
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對于天然礦泉水類進口食品,中國檢驗檢疫部門對每一批次均進行嚴格的查驗和風險分析。按照我國現行《飲用天然礦泉水》(GB8537-2008)標準要求,將亞硝酸鹽、溴酸鹽、鉛、總砷、鎘、大腸菌群等作為重點檢測項目。
對于亞硝酸鹽這一致癌物,《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要求其含量需低于0.1mg/L。此次依云礦泉水亞硝酸鹽超標多少,官方并未公布詳細數據。
這已不是依云第一次在亞硝酸鹽這一指標上中槍。2011年1月和7月,有9個批次共計90噸依云水在試圖通過北京海關入境時被查出亞硝酸鹽超標而被銷毀。
南方周末記者查閱自2006年以來的進境食品化妝品不合格信息發現,已累計有22個批次共計四百七十余噸依云礦泉水被檢測為不合格。其中10個批次為亞硝酸鹽超標,2006年至2008年共12個批次為菌落總數(亦稱細菌總數)超標。(詳見圖表)
數據來源: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李伯根/制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