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一藥品生產企業涉嫌違法私設倉庫,3000多件“問題藥”被查處。
核心提示
灰塵滿地,空氣污濁,墻角結滿了蜘蛛網……在這樣的糧倉里,卻存放著大批藥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6月6日,根據知情人報料,隱匿在安陽滑縣兩個糧食儲備倉庫的3000多件藥品,被當地公安和藥監部門查獲。其中,有兩個批次的100多件中成藥早在3年前就已過期。經查實,這批“問題藥”均來自位于當地的河南明善堂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善堂藥業)。目前,對該公司涉嫌違法私設倉庫行為,以及“問題藥”暴露出來的質量安全隱患、銷售手續缺失等問題,執法部門正進一步深入調查。
知情人士 大批藥品被曝私存糧倉
“藥是給人治病的,出一點問題都不得了。”說這話時,報料人鄭志(化名)表情嚴肅。
長期的職業經歷,讓鄭志對藥品生產、檢驗、儲存以及銷售等重要環節十分熟悉。6月5日,鄭志與記者見面,報料他所掌握的一些內幕。據他講,最近幾年,總有大卡車不斷進出安陽滑縣城關鎮糧管所管轄的兩個倉庫,“別人以為車上拉的是糧食,其實都是藥。”鄭志說,那些藥有半成品,有成品,也有制藥原材料,放入糧倉后,一落鎖,從外面看根本不知道里面存的是什么。“據我所知,存藥的糧倉是藥品生產廠家私自設立的,不但條件差,最關鍵的是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認證,應屬違法行為。”他說。
鄭志提到的“認證”,是我國于上世紀80年代實施的GSP認證,是針對藥品采購、驗收、儲存、銷售及售后服務等環節而保證其符合質量標準的一項管理制度,以此約束企業的經營行為。
鄭志稱,因私設倉庫的廠家防守嚴密,他并不清楚深藏糧倉的藥品究竟有多少,但他知道那些藥品的包裝物上,有一個統一的商標名稱“明善堂”。
聯合執法 3000多件“問題藥”被查獲
根據知情人提供的情況,6月6日上午,滑縣公安、藥監兩部門組成聯合執法隊,兵分兩路突查糧倉。
“倉庫條件太差,環境太惡劣,里面居然存放了這么多藥,我以前從未見過,性質很嚴重。”打開位于城關鎮史固村大路邊一個標明“12號”的糧倉大門,映入眼簾的景象讓滑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勝利大為震驚:大量藥盒、包裝箱隨處堆放;污濁空氣中,大半桶片劑中成藥開著口“站”在骯臟地板上;許多成品、半成品藥混亂擠壓;擱在墻角的一些裝著中藥材原料的編織袋周邊,甚至結滿了蜘蛛網。
記者看到,所有批次和品種的藥品包裝上印著“河南明善堂藥業有限公司”字樣。
在城關鎮糧管所另一間糧倉,除存放著數千包中藥材,執法人員還發現有一臺靠近大門處的鍘草機,旁邊堆了近兩米高、已被粉碎的中藥材。同時,在查獲的發自浙江樂清的3卷“涂膠熱扎無紡布”上,寫有“河南滑縣城關 張方州(收)”等字樣及一個手機號碼。據了解,張方州是明善堂藥業法人代表、董事長,該手機號也為其所有。
這兩個儲存藥品及制藥原料的糧倉,均未獲得藥監部門GSP認證,事主涉嫌違法私設倉庫。
當天的執法中,共查獲3000多件中成藥(含成品、半成品,14個批次)、制藥原料等,“這些藥品肯定受到了污染,極易變質。”王勝利說,據我國藥品管理法相關規定,凡“變質、被污染”的藥品,均按假藥論處。
過期3年
百余件“一清顆粒”仍“健在”
在被查獲的“問題藥”中,一種名為“一清顆粒”的成品藥,引起執法人員的“圍觀”。
該藥為袋劑中成藥,從包裝箱上顯示的紅色數字標記看,執法人員認定此藥產于2007年12月,保質期到2009年5月。也就是說,到目前,這批藥已過期3年。“按規定,廠家對過期藥品必須及時登記、上報,并在藥監部門監督下銷毀。”王勝利說,過期藥長期存放私設的倉庫,得不到監管,就會增加回流市場的風險,增加藥品安全隱患。
經清點,此批“一清顆粒”共177箱,計35400盒。此外,現場還查獲54箱已過期9個月的“舒肝健胃丸”和“四消丸”。
6月6日下午,對按規定必須存放生產車間的中成藥半成品為何出現在了糧倉內,明善堂藥業副董事長秦恒勛在接受藥監部門調查取證時,稱“不清楚”;對過期藥品,秦承認“未妥善處置”。
根據規定,每批藥品均應有銷售記錄,據此可追查售出情況。當天的調查取證中,藥監執法人員并未從明善堂藥業獲得涉嫌違法存放的“問題藥”的相關銷售手續,尚不清楚是否有藥品流入了市場,賣到了哪里。(記者 孟冉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