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閱讀行為的重要一端,少兒出版對引領少兒閱讀負有天然職責。讓孩子親近閱讀,出版社該有怎樣的作為?我國少兒出版業和國外相比,主要差距在哪里?少兒出版這個小產業里又藏著怎樣的“金礦”?
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記者專訪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他結合中少社自身發展之道,暢談了對我國少兒出版業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國內少兒出版與國外存在差距
國外少兒圖書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產品衍生能力,讓李學謙印象深刻——2011年底,美國打造的3D電影《丁丁歷險記》,一度成為歐洲各國票房冠軍;美國《蘇斯博士》從1954年問世至今,已累計售出7.5億冊。
反觀國內少兒出版業,李學謙有些憂慮:“我國在整個世界少兒出版產業鏈條上相對低端,還沒有產生真正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少兒圖書經典。”
原因何在?“國內少兒出版與國外相比,核心差距是原創能力。雖然國家不斷加大支持力度,但引進多于輸出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變。換句話說,我們是對引進版權進行簡單的翻譯和加工,而他們則是創造?!崩顚W謙說,比如,當前國內少兒圖書市場上熱銷的圖畫書中,引進版權占盡風頭,而真正原創本土少兒圖畫書卻寥寥無幾。
除了原創能力不足,制約國內少兒圖書出版業發展的,還有過于單一的出版鏈條。“一般來說,國內少兒圖書出版從組稿、印刷到把書賣出去,一個出版流程就完成了。可是,國外少兒圖書出版的鏈條卻被一步步拉長:第一步,圖書在本國出版銷售;第二步,向外輸出版權;第三步,開發各種衍生產品。”
做“閱讀服務”供應商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進而使之變成終生習慣?除了家長和社會加以引導之外,少兒出版業也應該有所作為。李學謙說,過去的少兒圖書出版習慣于教育者本位,用成人社會的標準觀察和描寫兒童生活。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少兒圖書的創作者要更加自覺地轉換到兒童本位上來。此外,出版社也要以各種形式主動開展少兒閱讀推廣,讓閱讀真正走進孩子心靈。
2011年9月底,中少社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的建成,就是這樣一次嶄新嘗試?!扒嗌倌觊喿x體驗大世界,不單純是少兒主題書店和圖書零售終端,還是少兒休閑閱讀場所;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內容供應商,還是閱讀服務供應商?!崩顚W謙這樣描述大世界的定位。它為孩子們打開了一個與以往閱讀體驗全然不同的新世界。
然而,“輕松愉悅”本身并非閱讀的終極目標。2006年,李學謙調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伊始,就在思考:少兒出版的價值到底是什么?他的答案是:少兒出版存在的理由就是“兒童的成長”。既要培養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也要為他們的精神世界打底。
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正貫穿著這樣的思考。李學謙給記者畫了4個同心圓。他解釋說,這代表了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不同層次的遞進功能:圓心是閱讀。第一圈是圖書銷售;第二圈是閱讀基礎服務;第三圈是以“體驗式閱讀成長計劃”為核心的閱讀教育服務——專家對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偏好進行測試,之后由成長顧問一對一地為孩子定制階段性閱讀計劃,并由閱讀助理進行個性化閱讀指導,最后從聽說讀寫等方面對孩子的閱讀效果進行評估;最外一圈,則擴展到家庭文化消費。
記者看到,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一角,擺放著200多冊兒童圖書。這些圖書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們按照“能力”、“態度”、“品質”、“知識”4類被分別標示出來。家長和孩子可以根據個性化需求去尋閱目標圖書。
這些,都是充滿創意的“體驗式閱讀成長計劃”的有機組成。如今已有30多所小學在這里設立了課外實踐基地。李學謙說,未來還要實現閱讀體驗大世界項目的連鎖經營,并在合適時間將其變為股份制企業。
小行業里埋藏富礦
由于行業特性,出版業在國民經濟中只能算是“小行業”。
少兒出版這個小行業能否創造出令人矚目的商業價值?從“小行業”到“大產業”的路到底該怎么走?
李學謙認為,“雖然出版是個小行業,但文化卻是大產業,出版業要做強做大就必須跟文化聯系起來。從另一個角度講,出版與文化又具有天然聯系,它既是文化行業的基礎性行業,又為文化行業提供內容和創意基礎。從美國的迪斯尼到英國的哈利波特,無一不是出版與文化產業聯姻的成功案例。”
為實現做強做大的目標,近年來中少社也在進行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它的做法也為少兒出版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參考的路徑。
李學謙介紹,中少社把未來發展目標定位為:在“十二五”期間完成由傳統的少兒出版單位向少兒出版傳媒集團轉變,然后由少兒出版傳媒集團向少兒文化產業集團轉變。
作為具體步驟,今明兩年,中少社將完成兩項重要戰略性調整:實現業態轉型和產業升級。
李學謙說,所謂業態轉型,就是在做好傳統紙質出版的基礎上,把數字技術運用到出版各個環節,實現全媒體復合出版。今年3月,中少社數字出版資產庫初步建成。這個資產庫既包括數字化報刊,也包括從1956年建設以來出版的3萬多種圖書中遴選出來的2000種圖書的數字版。在此基礎上,中少社還將推出數字圖書館,并打造一個集信息發布、宣傳平臺、互動交流、服務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于一體的多功能數字閱讀平臺。
為把中少社原創圖書的巨大價值充分挖掘出來,該社在今年年初成立了衍生產品部,對其自主知識產權內容和自主品牌形象進行開發。這也是中少社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內容。自此,中少社圖書經典形象“紅袋鼠”,從紙頁上跳到現實中,成為可觸可感的立體形象。以“紅袋鼠”為原型設計制造的語音智能玩具、點讀筆等衍生產品,豐富了孩子們的閱讀體驗,拉長了圖書產業鏈。
李學謙說,中少社所做的這一切,目的就是要將豐厚的出版資源整合成能夠呈幾何級數增長的良性產業結構,在少兒出版這個小行業中挖出“金子”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