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制圖:宋小偉
洋奶粉每年四五月間提價的風潮呈現愈演愈烈之勢。繼美贊臣和雀巢之后,明治也正式接棒。昨日,記者在廣州的部分超市了解到,明治的珍愛寶系列正式啟用新的價格體系,調價幅度為15%左右。
縱觀近兩三年來,洋奶粉漲價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過。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控制著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話語權是洋奶粉屢次提價的支撐。“目前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約為350億,其中洋奶粉的市場份額占比超過70%.”
質疑聲中漲價
昨天,記者在五羊邨的華潤萬家了解到,明治珍愛寶系列昨日正式啟用新價格體系。其中1段由208元上調至242元,漲幅16%;2段從199元上調至232元,漲幅16.5%;三段漲幅最小僅10%.
“這次調價針對明治全線產品,4月開始在各系統進行,現已基本調整完畢”,明治奶粉廣州分公司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南都記者。該人士同時表示,從2010年開始明治奶粉在中國一度斷貨一年半,去年7月才重回市場。此次調價前,一直執行2007年的價格。
記者了解到,這并非洋奶粉今年首度調價。雀巢今年三月也對外宣稱提價,平均漲幅為5%,但雀巢隨后被媒體指漲幅遠非如此。媒體報道,原價250元的雀巢超級能恩2段900克裝嬰兒奶粉,價格提升到280元,但凈含量減少到800克。按照100克的價格變化,雀巢超級能恩2段奶粉從27.78元漲到了35元,漲幅接近26%.
在雀巢之前,南都也率先獨家披露美贊臣即將換裝提價。“洋奶粉近幾年基本每年都有一兩次漲價潮”,對于這波漲價小高潮,王丁棉言辭間已透露出一絲習以為常的語氣。然而與以往漲價相比,此次洋奶粉明顯受到更多質疑。皆因一方面海外奶源正處于價格下跌走勢,另一方面近日洋奶粉被曝同一品牌國內外售價差異巨大。洋奶粉一直以來的成本推動、配方升級等漲價理由似乎變得不那么“可靠”。
“目前歐洲許多國家的乳品市場遭遇2009年一樣的困境,牛奶價格暴跌到令人擔憂的水平。”歐洲乳品局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意大利原奶收購價已同比下降15%,而荷蘭原奶價格則進一步跌至21-24歐分/升區間,換算成人民幣不過1.8元/公斤左右,大大低于一度出現大面積殺牛事件的東北地區的政府指導價。王丁棉表示,今年以來歐洲的原奶價格暴跌,歐盟的大包粉跌至2.3萬元/噸,新西蘭的價格約在2.7萬元/噸。“這是2010-2012三年間,原奶價格比較低的水平,高峰時期價格一度高達4.9萬元/噸。”
王丁棉表示,一罐相同品牌、相同重量的奶粉,在新西蘭、韓國,甚至是柬埔寨、越南等國家,價格僅為120-130元之間,歐洲國家可能會去到160-170元,但是在中國的價格就要貴一倍。在王丁棉看來,洋奶粉成本上漲、配方升級都不是漲價的核心理由。
前述明治廣州分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廣州分公司只負責銷售,澳洲上游的生產成本核算并不知悉,但是現在人力、物流等各項成本確實上升得很厲害。(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絕對話語權”是漲價推手
盡管質疑聲一直沒有停歇,但洋奶粉漲價的步伐并沒有就此而止步。2009年七八月間,惠氏二段、三段、四段出廠價統一上調7%,然后是2010年1月,雀巢正式上調部分成人奶粉價格5%-10%,澳優、貝因美跟風調整約10%.繼而美贊臣在春節后提價8%,惠氏、美素則在5月底相繼以新配方和新包裝為由漲價5%-10%,雅培也坐實漲價傳聞。
在王丁棉看來,洋奶粉壟斷了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讓其有底氣頻繁漲價,以追求利潤的更大化。美贊臣發布2011年財報數據透露,銷售額增長17%至36.77億美元,盡管毛利率確實自2009年開始逐年小幅下降,由65.5%、63.4%降至63%,但仍擁有60%以上的毛利率。這或者從另一方面佐證了王丁棉的觀點。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表示,漲價可以增加利潤空間,從而帶來更高額回報;其次,通過提價來塑造產品高端形象,中國消費者普遍存在“貴就是好”的思想,以及中國消費者生活水平提高、對高端產品需求不斷增強都促使洋奶粉通過漲價來塑造產品高端形象。
“目前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有350億的市場,其中洋奶粉的市場份額已超70%,”王丁棉表示,其實幾年前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要高于洋奶粉,但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迅速追平國產奶粉,此后份額不斷上升。“洋奶粉利用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信任度下降搶占市場,目前并沒有可挑戰洋奶粉的國產奶粉品牌,市場話語權最終被洋奶粉所把控。”
“在高端奶粉市場,洋奶粉所占的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目前洋奶粉在中國市場的毛利率高達60%左右”,梁銘宣表示。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向記者表示,對國產品牌的不信任和對洋奶粉的盲目信賴,已導致在一二線城市洋品牌占有率高達85%,其中五大品牌占60%,三四線城市進口品牌占30%-40%,只有五線市場國產品牌才有九成空間。(記者 黃麗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