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開始,上藥集團、上海醫藥以及子公司新先鋒的三套深喉人馬就開始分頭聯系媒體,自爆家丑。上周五,一封關于上海醫藥總裁徐國雄授意財務總監沈波財務造假、虛增利潤的舉報信送到記者郵箱。
昨日,舉報信內容遍及網絡,上海醫藥A股跌停,H股更是大跌30%以上。其市值在一日之間蒸發了20億元以上。昨日晚間,內部深喉向本網記者透露稱,目前,證監會和香港聯交所尚未對上海醫藥進行立案調查。“證監會與聯交所開始調查上海醫藥的信息,其本人在向某媒體爆料時也并未說過這樣的話,是被某媒體故意放大了。”
昨日晚間,上海醫藥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未收到證監會或香港聯交所就該公司財務或其他事宜展開任何調查的通知。截至記者發稿,本網獲得的確切消息是,目前,證監會和聯交所對于舉報信的內容,只停留在電話詢問的階段,尚未正式調查。
周一下午,上海醫藥在職高管主動約見本網記者,爆料稱:“現在的公司亂成了一團,除了一班高管聯合起來絞殺呂明方(上海醫藥前董事長)外,絞殺呂明方的派系之間也有裂痕,副董事長張家林就不服徐國雄,他曾說過‘徐國雄憑什么能拿300萬的年薪?他的位子給我坐,我也能做得很好!’張家林的另一個身份是上市公司大股東上藥集團的總裁。大股東的個別高管出于利益分配的問題,對上市公司的舉報也從未消停過。”
徐國雄的300萬元年薪之爭,使得上海醫藥年報公布2個月后,公司薪酬委員會都遲遲無法確定2011年的高管獎金。徐國雄的300多萬元年薪,在2011年的A股醫藥股中,薪資排名在前三之列,而據年報,上海醫藥職工平均薪酬收入則不足7萬元,扣除五險一金后約5萬元左右。也就說是,徐國雄(2011年4月起掛職總裁)的年薪是平均員工年薪的40倍以上。而早在2011年,上海醫藥管理層與上藥集團之間就因獎金和股票期權分配發生過矛盾。
2011年9月,上海醫藥斥資15億元完成新亞藥業的收購,今年3玩,上海醫藥再度出資2300收購新先鋒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2011年下半年其,由于國家實施嚴厲的抗生素限用政策,造成抗生素全行業滑坡。對比哈藥股份(600664.SH)、華北制藥(600812.SH)、東北制藥(000597.SZ)、魯抗醫藥(600789)2011年三季報和年報的數據,均可發現,上述公司的利潤在第四季度出現大幅下降甚至虧損,其實便是抗生素市場政策因素所致。“抗生素市場那么差,新亞卻一枝獨秀,我當初就覺得有問題。”新華基金的一位投研人士在研究本網記者轉交的舉報信后,認為舉報內容的可信度相當高。
上海醫藥新收購的新亞藥業卻一枝獨秀,實現全年盈利1億元的驕人業績,尤其是在第四季度實現利潤5000萬元。
據上海醫藥內部高管舉報,新亞藥業于2011年度通過三項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銷費用)分攤、收取技術服務費和銷售代理費用等多種手段向新先鋒轉移成本費用、確認營業收入,兩項合計凈增新亞藥業稅前利潤近6000萬元,但上述交易中部分費用并未實際發生。舉報者提供的一份《利潤轉移明細表》顯示,新先鋒2011年向新亞藥業共轉移利潤5872.25萬元(稅前),扣除15%的所得稅后,影響利潤計4991.42萬元。
爆料人士提供的一份上藥集團對上海醫藥的《承諾函》顯示:據上藥集團抗生素業務重組安排,上藥集團將持有的新亞藥業合計96.9%股權和上新華康100%股權轉讓給上海醫藥。上藥集團對上海醫藥承諾:若轉讓出去的新亞醫藥業未來三年所產生的凈利潤達不到1.0533億元、1.0817億元、1.0951億元,上藥集團將向上海醫藥以現金方式補償相應差額,三年累計補償金額不超過人民幣1.2億元。也就是說,有了《承諾函》的存在,新亞藥業在理論并無“虛增利潤”的動力。
不過,舉報人士卻透露稱:“奧秘在于上海醫藥在2011年確立的超額利潤分成機制,以年初確定的考核利潤基數為基礎,超過部分管理層可按照一定百分比分成,這就是徐國雄等虛增利潤的動因。”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醫藥H股上市曾承諾于上市首年實現21億元的凈利,但最終交出的答卷卻僅為20.4億元,據公司董秘韓敏透露,這是因為有1億元的外匯損失所致,這種解釋得到了香港聯交所的認可。不過,若上述舉報情況屬實,扣除新亞藥業“虛增”的6000萬元,則上海醫藥在2011年的凈利總額將僅為19.8億元,即使“加上”1億元的外匯損失,也僅有20.8億元,低于面向市場的承諾,故而上海醫藥將受到香港聯交所的處罰。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香港聯交所已經于上周致電上海醫藥董事辦,接電話的工作人員是陸地。除了香港聯交所,同樣收到舉報信的中國證券會也于上周致電上市公司以了解情況。上海醫藥內部高管分析認為,“一方面,郭樹清主席上臺后,我們相信證監會將加強對上市公司嚴格監管;但另一方面,上海醫藥的重組并購曾被證監會當做典范來宣傳,重組才兩年,便被查出財務造假,證監會自己面子上也不好看。最終證監會是否會立案調查,我個人無法預測。”(記者 仇子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