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道德監督隊員徐天成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第一年,監督隊去監督過政府機關和鄉鎮政府,后來就基本沒去過,“政府機關不好監督”。
2012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李小琳稱要建議設立公民道德檔案,一時間被傳為笑談。不過設立公民道德檔案在現實中還真有其事。浙江的中部小縣浦江,在一場轟轟烈烈的“道德革命”中,就包含這一重要舉措。
2009年4月下旬,浦江宣布,該縣將開展“道德浦江”建設活動,除省管干部、縣委書記張偉亞等幾名當地主要領導之外,每個18歲以上的浦江人都要建立一份道德檔案,個人的美德和失德行為都將被記錄在案。
2012年4月下旬,三年過去了,張偉亞早已調往異地任職,當初的設想大多不了了之。這場由政府強推的道德建設試驗,今天許多人已不愿提及。
浦江一名縣委常委對南方周末記者反思說,如果集中大量行政資源去搞道德建設,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有明顯的成效,可一旦行政資源不再那么集中,道德問題肯定會反彈。
浦江的“道德革命”風光不再,但放眼全國,不少地方主政領導身上洋溢的“道德沖動”卻未曾減少。在權力支配下,官員們以各種方式推行道德建設,試圖通過“道德運動”改變社會風氣的做法,仍在不斷出現。
年過七旬的義務道德監督員徐天成拿著他的監督員證說:我是代表縣委縣政府。不過,他目前只監督窗口服務行業,不去監督政府機關了。 (褚朝新/圖)
恢弘設想:三年建設“道德浦江”
連續多日,在浦江縣客運站百米開外的路邊,都能遇到“張天師”。
一方小桌,上面蓋著一塊白布,上有“張天師”三個大字,和一個八卦圖案。“張天師”就穩坐在桌后,白布上注明業務范圍:“命運、八字、面相、升遷”等10項。坐久了,“張天師”會站起來,到路邊的花壇里露天方便。
“張天師”對浦江人而言并不陌生,在浦江看相算命測字一直生意興隆。“道德革命”開展三年后,“張天師”們依舊活躍在浦江縣城里。
這場浦江的“道德革命”,發起于2009年4月,發起人是新官上任的時任浦江縣委書記張偉亞。
當時,張偉亞剛從縣長升任縣委書記一年,可謂躊躇滿志。觸動他發起這一運動的因素很多:機關部門“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隨意執法、粗暴執法、暗箱操作;黃賭毒問題多發;非法濫建寺廟歪風抬頭,看相算命測字算卦生意興隆;2008年,城區窨井蓋被盜256套,人行道破損6600平方米,亂曬亂掛衣服被子導致樹木死亡1650株,人、畜隨地大小便。
曾任張偉亞秘書的方淵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當時浦江信訪壓力大,也是引發浦江“道德革命”的重要因素。浦江縣信訪局的數據顯示,2009年1至3月,浦江各類上訪達1042人次。此前,浦江曾被列為浙江省8個重點信訪管理縣之一。
為何會出現這些問題?縣委書記張偉亞有一番自己的理解。他當時的判斷是,“分析這幾年我縣發生的各種投訴、上訪、糾紛等案件可以看出,有不少是由于不講道德引起的。”要解決這些問題,自然需要推進道德建設。
當年4月29日,一場“道德革命”在浦江高調啟動。張偉亞向全縣動員:用三年時間建設“道德浦江”,人人做有德之人。張書記要求,各級、各部門都要把“道德浦江”建設作為今后幾年的重點工作。
張偉亞構想,要探索建立讓嚴重失德的領導干部失位、窗口人員失崗、企業主失財、外來建設者失工等懲戒機制,“讓失德者失利、提高缺德成本”。
浦江迅速成立了各級“道德浦江”建設領導小組,縣級領導小組由張偉亞親任組長。縣各部門、鄉鎮和街道乃至學校、企業、大型超市、賓館、行政村和社區,也都被要求成立了領導小組。此外,還成立了機關、窗口行業、工商企業、農村、城區、學校等6個指導組,負責各個領域的道德建設。
民間的力量也被重視。2009年6月15日,首支由15名義務道德監督員組成的監督隊成立。按照張偉亞的設想,這次道德革命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扭轉部分政府機關干部的不良作風。因此,15人中,有6人專門負責監督縣直機關、窗口行業和鄉鎮街道、行政村的作風問題。
隊員主要來自民間志愿者。已71歲的老隊員徐天成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進道德監督隊并不容易,要先通過考試。根據2011年6月3日發布的招聘啟事,報名者要先參加筆試,筆試后按照招聘人數1∶1.5的比例,參加面試。之后,再按照1∶1的比例確定政審人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