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江豚密集死亡事件”為生態敲響警鐘 洞庭瀕危

                2012-05-02 10:35 來源: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安慶 李騫 “那些圓滾滾的小可愛們,遺體上原本暗灰色的表皮已泛黃,不忍目睹。”參與打撈江豚尸體的漁民張建設說。見到這些死亡的江豚,他難過得幾度哽咽。

                  這是一組令人悲慟的數據:從3月3日到4月18日,短暫的42天內,湖南省洞庭湖區域發現12具江豚尸體。

                  江豚之死

                  江豚死亡在洞庭湖區域并非首次。但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次數量之多,頻率之密,在長江流域生態史上十分罕見。

                  江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生活在長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域,距今已存活約2500萬年,被稱為“水中大熊貓”。老漁民視江豚為“湖神”——每到變天或湖面刮大風之際,江豚定會在浩瀚的湖面上來回跳躍,成群結隊。透過這一特殊信號,漁民們能擇機安全返航。

                  如今,這些“湖神”卻自身難保。近20年來,長江江豚種群量快速衰減,科學家們甚至擔心,長江江豚或將重蹈白鰭豚“功能性滅絕”覆轍,成為下一個滅絕的淡水豚類。

                  與洞庭湖相類似,今年2月以來,江西鄱陽湖死亡江豚數量也超過了20頭。專家估計,目前長江流域江豚總數量估計為800至1200頭,其中鄱陽湖的江豚數量大約300至400頭,占長江流域江豚總數的1/3。

                  “你知道熊貓嗎?你知道江豚嗎?”半年間,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會長徐亞平一直像“機器人”一樣,在岳陽市民中詢問這兩個問題。中科院豚類專家王丁憂心忡忡地說:“長江江豚以每年15%的速度銳減,其數量比國寶大熊貓更少。”

                  對于江豚之死,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會長徐亞平慨嘆“這是必然,不是偶然;是人禍,不是天災”。

                  “江豚若滅了,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罪責。”說這話時,岳陽江豚保護協會會長徐亞平一臉倦容。在一間20多平方米的狹小辦公室里,各種江豚保護宣傳資料將徐的辦公桌堆得“像座小山”,三人沙發旁是一床簡單的棉被。自從江豚密集死亡事件后,徐吃住都在這里,玻璃茶幾上,還擺放著一瓶自制剁辣椒醬。

                  一群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媒體記者,將身材瘦弱的徐逼在小屋的一角。徐坦言自己壓力巨大,江豚保護協會實際上是徐的“兼職”,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湖南日報》岳陽記者站長(處級)。為保護江豚,徐1月30日在湖南日報旗下《華聲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江豚滅絕在即 漁政部門“捉放曹”致濫捕濫撈》的長篇監督性報道,一時轟動岳陽。

                  為了不讓江豚重蹈白鰭豚的覆轍,今年3月,他自己掏錢組成民間協會做宣傳,對江豚進行保護。協會成員約50人,有官員、漁民、教師、企業家,還有兩名攝影師。發現被傷害的江豚,協會鼓勵群眾舉報。

                  “我們沒有執法權,只能對非法捕撈者進行勸導,打電話給漁政部門和媒體。”保護協會的志愿者何大明說。江豚密集死亡事件發生后,為保護江豚,何大明和江克明每天都要在洞庭湖上巡邏,遠處是依舊轟鳴的采砂船。

                  生態敲響警鐘

                  “江豚密集死亡事件”為洞庭湖生態敲響了警鐘。

                  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沙項目辦公室韋寶玉稱,江豚是旗艦性物種,如果江豚連續死亡或者滅絕,將引起一場生態災難,因為作為食物鏈的頂層,不適合江豚生存的地方,肯定也不適合其他生物生存。

                  東洞庭湖地區物種豐富,有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13種,二級保護的有65種。被譽為國內重要的“拯救瀕危動物希望地”、“人類文明濕地”,重要的“基因庫”、“淡水庫”和“碳庫”。

                  如今,很多環保人士擔心洞庭湖的珍稀動植物,會像多米諾骨牌倒下——目前白鶴、白枕鶴、白鸛、黑鸛、小天鵝、中華秋沙鴨、中華鱘等物種也瀕臨滅絕。

                  2012年1月環洞庭湖鳥類調查顯示,湖區僅監測到鳥類10.3843萬只,較2011年1月少了近42%;國際瀕危物種東方白鸛由802只下降到僅8只,鴻雁由原來的3000多只下降到不足100只,小白額雁的數量也下降了40%,洞庭湖原有200只白鶴,在2012年1月僅見3只。同時,江豚的數量也在銳減,2010年之前專家還預測洞庭湖有江豚200頭左右,2011年的1月、5月和11月三次調查中,洞庭湖江豚已不足100頭。

                  本報記者在湖區看到,養蟹的高網阻斷了鳥類滑翔的空間,傾倒的生活垃圾污染了水體,飼養珍珠的塑料瓶密布湖面。一個又一個的迷魂陣緊挨著,益陽南縣的大通湖與洞庭湖的聯系已被隔斷,野生魚越來越少,一網打上20斤的鯉魚這種事只可能在養魚場看見了。

                  當地曾經風光一時的漁業隊1992年就解散了,老漁夫劉建國還在堅持著。湖上的年輕后生們的打魚方式,讓劉建國看不慣:“少抓點,抓多了沒得抓了!”但年輕人只是撅撅嘴,老漁夫劉建國也不再說什么,只能搖搖頭離開了。

                  30多年前,洞庭湖有魚類120多種,現在常見的只有10多種了,受三峽大壩阻隔,洞庭湖鮪魚等海、淡水洄游的魚類幾乎絕跡。隨著洞庭湖資源持續衰退,漁民有效捕撈時間只及正常年份的1/3。

                  劉建國說,很多漁民選擇離開。剩下的那些,多是因為已花大價錢購置了新網布,或欠了三角債一時走不脫,他們都希望早日改行。

                  專事洞庭湖研究的張琛博士告訴本報,現在的“洞庭魚米鄉”不僅中華鱘、白鱘、胭脂魚等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魚類難得一見,就連青、草、鰱、鳙“四大家魚”,都已形不成魚汛,捕撈量由1962年的9500噸減少到現在的不到3000噸。

                  此外,洞庭湖自然生態也頻遭“入侵性物種”侵蝕。本報記者了解到,入侵植物包括水葫蘆、空心、蓮子草、豚草、意大利楊、美國黑楊;入侵動物有克氏原螯蝦、白蟻、蔗扁蛾、濕地松粉蚧、美洲斑潛蠅、美國白蛾等。

                  水葫蘆大面積播蓋水面,不僅影響到水生動植物的生存,還堵塞航道,影響水運;國際惡性雜草——豚草已經在東洞庭湖畔滋生蔓延,對濕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威脅。只要你進入洞庭湖區,滿目所見都是成片的楊樹林。楊樹的入侵,打破了原有生態系統的平衡。

                  過度開發之痛

                  “洞庭湖是個過水湖,魚也是過水的魚,我們不撈,也要被下游的人給撈光的,還不如自己撈呢。”這是在岳陽市人大主任會議上專題討論解決保護區內清除“迷魂陣”的會議上,受邀請參加的漁民組長代表的一番陳詞。漁民的發言,反映了湖泊自然資源利用競爭的事實。

                  據岳陽市畜牧水產局下屬漁政管理站書記盧益衛介紹,每年,東洞庭湖上有來自湘、鄂、川、渝、皖、贛、蘇、浙、魯等9省份56縣7000多艘捕魚船,1萬多漁民在此生產生活,這個數字是上世紀50年代的2.5倍。

                  這些漁民85%擁有迷魂陣、布圍子、深水張網等工具,再加上電、毒、炸等掠奪式毀滅性的捕魚方式,用曾經的獵鶴手、如今“護鶴老人”張厚義的話來說,魚類“祖孫三代”都被一網打盡了。

                  在張琛看來,江豚減少的一個原因就是湖區內過度為之的人類活動。江豚是吃魚的動物,現在洞庭湖四處可見成排的漁網,雖然湖中的魚不至于被捕撈殆盡,但是“人豚爭魚”的現象頗為嚴重。一種趕盡殺絕的捕撈方式應運而生,那就是“電打魚”。從三江口、洞庭湖盆內溝渠壕溝到四水入湖口的所有的航道里,幾乎都能夠看到電打漁船的身影。很多船只干脆就完全改裝成電打船。所過之處,不論大小,不管魚蝦還是螺蚌盡數遭殃,即使江豚也無法避免。

                  此外,當地人將洞庭采砂船戲稱為“岳陽的航空母艦”群,洞庭湖口采砂船、運砂船及大型集裝箱貨輪等各類船只大量聚集,已形成一道江豚無法逾越的屏障,阻擋了江豚洄游路徑,巨大的噪聲更使江豚不敢洄游。有些生性膽小的江豚甚至連洞庭湖大橋都不敢越過,使得洞庭湖江豚逐漸成為一個孤立的種群。“八百里洞庭湖現在只剩三百里了。”指著遠處渾濁不清的水面,張厚義一臉無奈。洞庭湖萎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自然淤積,二是人類圍墾。

                  人類圍墾所致的湖面縮小是自然淤積的3倍。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當張厚義還是十幾歲的毛頭小伙兒時,就加入了圍墾洞庭湖的建設大軍。當時為了大力發展農業,提倡與天爭田。土地不夠用,怎么辦?填湖!僅50年代即圍墾1433平方公里,六七十年代又圍墾246平方公里。由于連年圍墾,洞庭湖到1980年湖面已縮小為2740平方公里,將“中國第一淡水湖”的交椅拱手讓給鄱陽湖。

                  自然淤積背后也隱現“人為活動”的身影。由于洞庭湖入湖的各條河流上游出現亂砍濫伐的現象,引起水土流失,給洞庭湖帶來大量泥沙。洞庭湖因泥沙淤塞而變小變淺了,東洞庭湖平均水深只有0.26米,很多灘涂嚴重陸地化。

                  洞庭湖周邊區縣,除了傳統的農業資源加工企業外,很難在招商引資和工業化的進程中占有優勢。但是為了發展當地經濟,在GDP與環保的選擇中,當地主政官員選擇了眼前利益,農業資源加工、紡織、造紙、輕化企業的污染蠶食了洞庭湖的水質。官方數字顯示,2009年洞庭湖區共有工業企業788家,造紙業企業排放量為87572噸,居各行業之首。

                  洞庭湖沿岸工業、城鎮密集。據統計,每年約有8 億噸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入湖中,再加上沿湖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造成的污染,洞庭湖水質由10年前的貧一中營養型發展為現在的中一富營養型。東洞庭湖每年排入的污水有1.5億噸之多。如岳陽一家藥業集團和氮肥廠共同排污口,每天排入東洞庭湖的廢水多達2萬噸,造成東洞庭湖每年死亡魚卵約1.8億粒。

                  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長沙辦公室項目韋寶玉回憶,2006年10月份考察船經過西洞庭湖,湖面上白色泡沫翻滾,長達10多公里,船像是破冰而行。韋寶玉走近排污口,醬油色的污水攜著黃色的泡沫源源不斷地涌入洞庭湖,酸臭刺鼻的泡沫有1米多厚。

                  污染使東洞庭湖的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一方面直接導致大量浮游生物、底棲動物、魚卵和幼魚死亡,重金屬物質在水生生物體內富集,另一方面導致水體富營養化,使浮游生物的種類單一,甚至出現―些藻類暴發性增殖,魚類餌料被污染、減少,從而使整個生態環境惡化。

                  另外,三峽工程建成后,對洞庭湖的影響日益增大。據了解,自2003年以來,洞庭湖持續9年出現枯水期提前、延長,水位較常年同期大幅降低現象。這些年,洞庭湖水位比正常水位偏低2米,干旱季節偏低4~5米。

                  “洞庭湖是整個長江中下游,真正空湖待蓄發揮調蓄長江洪水的湖。”張琛介紹說,洞庭湖有24個行蓄洪院以及聯通荊江蓄洪區,可以調蓄200億m3的水量。近幾年連續降雨減少,三峽蓄水,長江水位持續下降,導致洞庭湖水位降低,已達142年來最低水位,許多物種棲息地已不復存在。

                  水位持續偏低,也導致洞庭湖自凈能力下降,加劇了水質污染和水環境惡化,造成取水用水困難,嚴重影響環湖地區農作物灌溉和生活用水。據了解,洞庭湖區的華容、南縣、安鄉等地就是“水窩子里沒水吃”。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道,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试看60边摸边吃奶边做|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看全色黄大色黄女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tom影院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神尾舞高清无在码在线|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 fuqer2018|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卡一卡2卡三卡免费观看| 天天干视频在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欧美伊久线香蕉线新在线 | 欧美狂摸吃奶呻吟| 国产成 人 综合 亚洲专| 99免费观看视频| 天海翼黄色三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国产小视频精品| 97无码人妻福利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娇小bbb搡bbb搡bbb|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最新更新国内自拍视频|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秋葵视频在线观看在线下载|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 门卫老董趴在我两腿之间|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黑人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久久免费公开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兽皇videos极品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