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筆小新(福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的員工在車間加工果凍產品。新華社發
果凍企業:“皮鞋變果凍”沒根據,根本不劃算
中食協糖委:可能起訴信息發布者
“果凍究竟有沒有含工業明膠?這東西還能吃嗎?”近日,有實名認證微博聲稱“老酸奶和果凍含有破皮鞋煉制的明膠”,在網上引發消費者對果凍產品的強烈質疑。另外,目前這個消息對相關企業行業造成了多大影響?他們是否有進一步的說明和動作?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國內知名果凍生產商所在地之一——福建晉江進行調查。
網民
聚焦
網友“cfang_bubu”:今天跟5歲的小侄女視頻,她很認真地告訴我她不能吃酸奶、果凍和冰激凌了……我問為啥,她說因為都是爛皮鞋做的……
【記者調查】
“皮鞋變果凍”沒有根據
“我在果凍行業待的時間不下10年,所謂果凍添加工業明膠的說法毫無根據。”福建親親股份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副總經理辛亞東接受記者采訪說。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糖果專業委員會10日發表聲明顯示,果凍的主要原料為:水、食糖、增稠劑、魔芋粉、酸味劑、食用香精香料、色素等。果凍中的增稠劑通常來源于卡拉膠、海藻酸鈉等海藻提取物或者其他膳食纖維。
晉江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食品生產監管股股長顏金杯告訴記者,卡拉膠一般是從海藻等植物中提取的,而明膠來源于動物皮革,兩者完全不一樣。按照國家添加劑衛生使用標準,卡拉膠可以根據生產需要適量使用,對人體沒有危害。多年的監管過程中沒有發現果凍企業使用明膠的情況。
“無論從技術還是成本角度考慮,果凍生產都不適合使用明膠。”辛亞東說,果凍酸性較高,而明膠在酸性條件下不穩定,不能滿足果凍常溫貯存的產品屬性,也沒法像卡拉膠一樣帶來爽滑的口感。另外,膠的成本只占果凍成本的5%,在這方面花心思意義不大。
蠟筆小新(福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品質管理部經理周勝興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明膠是比較便宜,目前一公斤明膠大概40元,一公斤卡拉膠80元~90元。但問題是,要達到同樣的稠度,明膠的使用量差不多是卡拉膠的兩倍半,用明膠取代卡拉膠企業是根本不劃算的。”
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提供給記者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獲證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果凍生產企業51家。2010年以來,每年均組織對果凍產品實施省級監督抽查,對果凍產品的規格、鉛、總砷、銅、菌落總數等項目進行檢驗。共監督抽查155批次,僅3批次不合格,2批次果凍產品實物質量指標(糖精鈉、菌落總數、安賽蜜)不合格,1批次果凍產品警示語標注不合格,均和明膠沒有關系。
網民
聚焦
網友“八卦_我實在是太CJ了”:最煩這類藏著掖著的爆料……哪個企業用了工業劣質明膠,請毫不客氣的公布,不要毀了其他的老實經營者。
【記者調查】
“內幕說”引發不良后果,果凍行業喊“傷不起”
“……盡管我們分別在電話中和協會的官網上作了充分的說明,但仍然能夠強烈地感覺到消費者的擔憂和疑慮。更為嚴重的是,據我會剛剛收到的消息,已經有多家果凍企業陸續接到多個地方監管管理部門要求‘果凍產品全面下架待檢查’的通知。”福建親親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總經理肖錦根向記者展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糖果專業委員會11日的一份函件。
“每年的1月份到中秋之前的這段時間是果凍銷售旺季,目前沖擊波已經出現了。”辛亞東說,微博傳言是9日發布的,10日一些賣場馬上要求我們出具相關聲明,否則就讓產品下架。11日上午公司趕緊給經銷商提供了“關于果凍產品中未添加明膠的聲明”。
“雖然短短幾天沒法全面評估我們的損失,但可以肯定對我們的行業影響很大。”蠟筆小新(福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負責人王小喜說,這個傳言最糟糕的就是“不細說”,讓大家都去猜測。我們很擔心消費者因為不了解果凍知識而產生“大不了不吃”或者“少吃點”的想法,而這幾乎難以避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