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大多數消費者心中,茅臺酒意味著財富、權勢與地位。倘若這瓶酒上還印有“特供”字樣,更容易讓人產生政治優待的聯想。但在“特供”茅臺受人追捧的背后,卻隱藏著一條隱秘而成熟的造假鏈條。
“一桌飯菜再隨意的酒席,只要有一瓶茅臺酒上桌,檔次立馬就顯得大不一樣。”在貴州茅臺集團官方網站上,這家久負盛名的企業如此贊譽自己的產品。
在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心目中,一瓶系著鮮紅絲帶,通體乳白色的茅臺酒,往往意味著財富、權勢與地位。倘若這瓶酒上還印有醒目的“特供”字樣,更是容易讓人產生某種程度政治優待的聯想。
位于茅臺酒廠內的國酒文化城現代館里,陳列著這家酒廠生產出的所有樣品酒。其中尤為引人關注的,是眾多酒盒下方黑底白字地印有“特供”字樣的樣品酒。這些標注說明了它們的特定供應對象,包括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北海艦隊、警衛局、成都軍區、中國移動、南方電網……
國宴用酒的名聲,醒目的“特供”說明,高端階層的符號, 讓“特供”茅臺成為眾多高端消費者追逐的對象。但事實上,在“特供”茅臺受人追捧的背后,卻隱藏著一條隱秘而成熟的造假鏈條。
隱秘的“特供”
3月下旬,群山環抱的貴州省仁懷赤水河一側茅臺酒廠內,彌漫的灰塵將車輛、樹葉都刷成灰色。一項投資超過十億元的技術改造項目正在面積龐大的茅臺酒廠里展開,項目投產后,這家企業預計將年增加銷售收入21億元。去年,酒廠貢獻的利稅高達170億元。
不斷提升的產量和售價,讓這家著名企業多年來一直穩坐中國白酒行業的第一把交椅。去年,貴州茅臺集團各種白酒的總產量達到6.3萬噸,其中茅臺酒的產量超過3萬噸。
不過,這樣的產量還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在市場上,茅臺酒就像一位炙手可熱而又備受詬病的明星:如果不花大價錢,人們很難接近它。
但中國從來不乏愿意花大價錢的高端消費者。貴州省一位礦業公司經理說,他在招待政府領導或是重要客戶時,茅臺酒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只要桌上有茅臺,客人會覺得自己很有面子。”這位經理用“加深友誼、促進溝通”這樣的詞匯來形容茅臺酒的價值。
在距離茅臺酒廠十多公里外的仁懷市內,一位茅臺酒專賣店服務員總是用同樣的話告知近期登門的顧客:“3月份的酒早已賣完,4月份還不知什么時候有貨。”在茅臺酒的銷售終端中,這家專賣店是地理上距離酒廠最近的一家,編號為0001。連這里都供不應求,其它地方可想而之。
在茅臺酒廠,碧綠的赤水河水經年不息,從全國各地趕來商談采購“特供”茅臺事宜的單位、企業代表絡繹不絕。在茅臺酒廠的西苑賓館里,客戶與酒廠領導頻頻舉杯互致謝意的場景屢見不鮮。這家賓館只免費接待酒廠的客人,從不對外開放。
3月21日中午,記者在茅臺酒廠辦公樓大門見到了某省武警消防總隊一名警官,他手拿一張寫有訂購茅臺酒的函件,正愉快地與三位穿武警制服的人聊天。另外三人的手上也都拿著類似的函件,函件下方可看到幾行酒廠領導的批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茅臺酒廠員工說,只有部隊、省部級以上的政府單位,以及中國移動之類的國有大型企業,才有資格到茅臺酒廠洽談購買特供酒的事宜。“只要拿到領導批條,交了錢就能到廠里拉貨了。”這名員工說。
特供酒的品質與普通茅臺酒別無二致,但其供貨價似乎從來都是商業機密。特供單位的特殊身份,使得它們能以比市場低的價錢訂購到茅臺酒。唯一可供參考的數據是,最受市場歡迎的標志性產品——53度的飛天茅臺,出廠價僅為619元。而在市場上,一瓶飛天茅臺的價格卻是2000元以上。
除了價錢,沒人知道每年有多少特供酒被擺上特供部門的餐桌,這類酒幾乎從來不會流入市場。去年,社會上曾一度有60%的茅臺酒都被供給了政府與軍隊的傳言,但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季克良則予以否認。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口氣堅決地表示:“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按他的估計,特供酒在整個茅臺酒的銷量中連6%都不到。
茅臺酒廠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員工也認為傳言過于夸張,原因是茅臺酒廠的產量有限,加上市場流通環節能產生更多利潤,所以特供酒的產量并不多。“特供部門能買到的那點酒,遠遠不夠他們自己用的。”他說。
從企業盈利角度去看,這樣的解釋似乎合情合理。作為上市公司,沒有股東能忍受產品供不應求和低利潤的狀況同時出現。而這家企業全線產品在去年實現了超過87億元的凈利潤,平均每天盈利高達2400萬元。
在茅臺酒廠面積龐大的廠區內,幾乎每一個車位上都停放著員工的私人轎車。一位手拿竹耙在廠房里為冒著熱氣的高粱散熱的年輕工人說,他的年收入有七八萬元,而企業平日發的食用油、大米、衛生紙之類的福利用品“用都用不完”。
“我們用最好的設備,最復雜的工藝,生產著最好的酒。”他自豪地說道。
真假茅臺
但在空氣中彌漫著濃厚酒糟味的茅臺鎮,這樣的場景只向外界傳遞了其可以自我炫耀的一面。事實上,隱藏在高端茅臺酒背后的還有一條發展日益成熟的造假利益鏈,“真假特供茅臺”共存的局面在這座西南小鎮尷尬上演。
在因酒出名的茅臺鎮,數以百計的大小酒廠四處散落在小鎮的山間坡角。茅臺酒廠的顯赫名聲一直為這些酒廠提供著最好的廣告宣傳。它們與茅臺酒廠一起,構成了這個城區面積僅有約4平方公里、擁有兩萬多居民的小鎮的經濟命脈。
在緊靠茅臺酒廠大門右側一條坑坑洼洼的破舊街道上,眾多當地私人酒廠開著各自的展銷店。除了外人聞所未聞的招牌外,展銷店內部擺放著蒙著紅布的笨重酒壇,墻壁櫥柜上陳列著各式樣品酒,千篇一律得像是復制出來一樣。
與在編號為0001的專賣店里茅臺酒一瓶難求的局面相比,只要多加留意,就能在這條灰塵撲面的街道上買到外人難得一見的“特供茅臺酒”。
在位于街道中部一間約30平方米的雜亂小店內,每有顧客臨門,一位年輕店員就會上前殷勤地介紹自家的各款白酒產品。擺放在酒壇上的一塊塊白色紙板,清楚地告示著不同品質白酒的價格,最便宜的20元/斤,最貴的240元/斤。而且,年輕店員還有不輕易示人的藏品,只要取得他的信任,就能看到一瓶“茅臺特供酒”樣品。
對于這瓶酒,他的介紹是:“這是用自家酒廠里品質最好的散酒灌裝的,喝起來跟茅臺酒差不多,一般人分辨不出真假。”他還會告訴客人,這樣的酒“要多少有多少”。
只要有足夠耐心,在其他一些小店內也能找到同樣的“特供酒”,這些印有五花八門字樣的酒每瓶售價大多在幾十元至上百元間。酒瓶上印刷的“特供”對象包括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國家機關事務局、各大軍區、茅臺酒內部員工等。
“這種酒品質跟真茅臺酒差不多,宴請的時候,給客人的感覺會很不一樣。”年輕店員說,這類酒“無論在大城市還是小縣城都很受歡迎”。
店員不會告訴客人的是,這樣的酒是被茅臺酒廠認為必須銷毀處理的假冒侵權產品。茅臺酒廠知識產權保護人員明確表示,市場上帶有“特供”字樣的茅臺酒都是假酒。
在茅臺酒廠辦公樓12層的辦公室里,劉世仲常年與同事在維護著企業的榮譽和權益。這位茅臺酒廠知識產權保護處副處長說:“在生產環境、原料采購、釀造工藝、技術指標之類的所有方面,沒有任何一家酒廠能達到茅臺酒的水準。”
由劉世仲擔任主任的打假辦擁有一支70人的專職打假員工隊伍,這支國內白酒行業內規模最大的打假隊常年派駐在外,搜尋市場上的假茅臺,與他們協作的是一張包括公安、工商、質監等職能部門的打假網絡。劉世仲稱,茅臺酒廠還有一支從不露面的“線人隊伍”。
茅臺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最近5年中,已有多達350噸,相當于70萬瓶的假茅臺酒被查到。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各種“茅臺特供酒”。
3月20日,西南某省兩名便裝警察悄然進駐茅臺酒廠,他們帶著一項秘密任務而來——摸排一樁制售假酒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不久前,當地警方查獲了一批價值數十萬元的茅臺酒,其中就有不少假冒“茅臺特供”。最近一段時間里,這兩名警察每日都在當地暗訪。其中一位曾從事過緝毒工作的警察說,對手的狡猾程度不比毒販差。
事實上,假冒“特供茅臺”的制售已然發展成為一條隱秘而成熟的鏈條,只要找到門路,在距離茅臺鎮十多公里的仁懷市內,便能采購到所有制造此類假酒的配件:酒瓶、酒蓋、絲帶、商標、酒盒、手提袋。在仁懷市一處名為“三號區”的區域內,設有大量酒類配件的門市。身材矮瘦的賈世德(化名)是其中一間店的老板,這位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有著商人的狡黠和對利益的欲望。他的名片上,印著一瓶大大的茅臺酒圖案。
在這間大約20平方米的店里,墻面橫欄上陳列著數以百計造型各異的酒瓶樣品,其中不乏印有“國家機關服務接待用酒”、“茅臺專供酒”字樣的樣品。賈世德似乎能滿足客戶的所有需求,包括提供仿冒茅臺酒的所有配件:酒瓶4.5元/個;瓶蓋1元/個;包含12個酒盒、6個手提袋、24張正背面商標在內的外包裝套裝80元/套。
除了供應配件,賈世德還能幫客人在當地聯系灌裝“特供酒”的作坊,價錢是50元/件(12瓶)。如果客人舍得花錢,他甚至還能幫忙聯系到私人貨車進行長途運輸。但他會建議客人最好將散酒和配件分頭運到目的地,然后找人灌裝,“這樣風險要低很多”。如果采納他的建議,從當地運一車酒到300多公里外的重慶市,只需要4000元左右的運費。但若要運送仿冒的茅臺酒,運費會大幅增加。
“我掙小錢,別人掙大錢。”賈世德用帶著羨慕的口吻說。他口中的“別人”,指的是那些銷售此類“特供酒”的商家,這些人隱秘的身影遍布全國。
當廉價的散酒被包裝好后,就搖身一變成了身價不俗的“特供酒”。最終通過酒樓、煙酒店、雜貨鋪甚至是互聯網,半遮半掩地銷售出去。低則數百元,高則跟茅臺酒真品一樣的價錢,借著人們對高端消費的追求與對“特供”的癡迷心理,一同流向市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