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針對中國人的獵殺習慣,部分加拿大的狩獵場制定了一些規則,例如獵殺黑熊后可以帶走皮,可以吃肉,但是不能割下熊掌帶走,熊膽也要就地掩埋。“可這些規定難不倒聰明的中國人,很多人把熊膽汁擠出來,泡在烈酒里帶回國”。
圖/Getty
從廣袤的非洲大草原,到千里冰封的北極冰面,倒在中國富豪槍下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反對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一只肥胖憨厚的黑熊悠閑地在加拿大叢林小道上散步,不時低頭吃著東西,突然一聲槍響,黑熊背上冒起一縷白煙,受傷的熊向森林深處跑去,最終因流血過多倒下。幾分鐘過后,黑熊的尸體旁多了幾個中國人,他們揮舞著獵槍,呼喊著,興奮的臉龐映照在陽光之下。
這不是某部好萊塢大片,而是2011年6月中國富豪遠赴加拿大黑熊狩獵團打獵的真實場景。
從2004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中國富豪開始走向世界,參與到一項充滿爭議的狩獵活動——戰利品狩獵中來,紅火的背后,各類中介機構的推手亦隱約可見。
在美國內華達州舉行的2011 年國際狩獵俱樂部年度展會上,與會者試用展出的獵槍。圖/ 新華
海外狩獵
2012年2月28日,廣州日報一則《五十萬可獵北極熊》的報道引起轟動,媒體和公眾紛紛譴責這種狩獵活動。
上述新聞的出現,緣于國際上一種“戰利品狩獵”活動,該活動也稱“運動狩獵”或“游戲狩獵”。據英國環保組織“反對殘忍體育項目聯盟”調查,戰利品狩獵幾百年前起源于非洲的白人殖民者,他們認為獵取野獸的頭顱或犄角的狩獵才是高級的,所以多年來禁止非洲的黑人狩獵,只允許白人從事這項“高雅”的狩獵。獵手的目的并不是獲取獵物并出售,而是享受狩獵、追逐的樂趣并將獵物作為紀念品,制作成標本永久保存。
在國際上,殺死一只獵物的許可證價值往往高達幾萬美元,加上相關的服務費,花費更加巨大,有時會遠遠高于獵物本身的經濟價值。因此被稱為“富人的游戲”。
最早把“戰利品狩獵”帶到中國的,是一位富豪。這位名叫劉國烈的美籍華人早年靠開超市發了財,1974年,劉國烈退休環游世界。因為喜歡打獵,他結識了很多國際狩獵場的管理層。
1984年,劉國烈來到中國,極力“推動”狩獵項目。當年,青海都蘭縣展開了巖羊的狩獵,1987年,甘肅開放了盤羊狩獵;1990年,新疆也開放布爾津的盤羊狩獵。1992年,四川展開水鹿的狩獵。1993年,陜西開放羚牛的狩獵。劉國烈說,他曾經幫助很多國際獵人在中國狩獵,“他們中有大使、醫生、阿拉伯王子,都是全球各地最有錢的人。”
一位知情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國內的林業部門開放野生動物的狩獵是希望通過外國人來中國狩獵,賺取一定的外匯,誰也沒有想到還有中國人到外國狩獵的這一天。
與當年外國人來中國打獵相似,現在前往海外狩獵的中國富豪們,要支付5萬人民幣到68萬人民幣,才可以到國外狩獵從黑熊到大象大小不等的動物,獲得熊皮到象牙“戰利品”。高昂費用使得報名的人“非富即貴”。
浙江老板張陽曾經到南非打過羚羊和疣豬,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報名的國際狩獵俱樂部成立于1971年,簡稱SCI,是世界上最大的狩獵愛好者組織之一,會員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
和許多中國的富豪一樣,張陽以個人身份加入了國際狩獵俱樂部,每年會費大約100多美元。“SCI狩獵大會每年都會在美國舉行,是全世界獵人們的最高盛會”。
“其實就是狩獵產品交易和獵手們的聚會,給人感覺像個大市場。”張陽說,“我是三年前在北京結識了狩獵專家后,經人介紹才參加到俱樂部的,很多喜歡狩獵的權貴如美國前總統布什父子、前副總統切尼等等都經常參加這個聚會”。
國際狩獵俱樂部年度展會上展示的獵物標本
背后“推手”
把張陽介紹到俱樂部的是一個叫盧彬的美國人,他是把中國富豪引向世界獵場的“重要人物”。
盧彬生長在美國,14歲的時候就和家人一起打獵。2007年,盧彬在北京成立了我愛狩獵俱樂部,并擔任俱樂部總裁。接觸他的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眼神嚴峻的盧彬有著職業獵人的身材——高大消瘦,給人感覺精力充沛。
2012年2月28日,廣州日報在“五十萬可獵北極熊”的報道中稱:最初,盧彬做了一批演示文檔,發給那些高端會所、高爾夫球俱樂部,但沒有人回應。2008年,盧彬開始通過網站進行宣傳。2009年又和國內一家旅行社合作“開發”,那年,他帶了兩個團去南非。
在北京的歐洲獵手馬克也認識盧彬,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盧彬把自己帶中國富豪去國外狩獵、坐在獵物尸體旁的照片刊登在網站上,生意馬上火爆了起來。
在俱樂部的推廣網站上,張貼著數十張俱樂部會員在非洲和北美狩獵的圖片。這些圖片場景相近——羚羊、斑馬、獅子和黑熊倒在地上,胸口流出大量的血。而身著迷彩裝的中國獵人們或者獨自,或者在盧彬的陪伴下,手持獵槍或者弓箭,蹲坐在獵物身旁,興奮地面對鏡頭。
與盧彬的高調不同,出生于中國的王巍2004年就帶領中國富人出國狩獵了。王巍的職務是北京正安國際旅行社總經理,1962年出生的他是野生動物專業的科班人士,畢業后先后在臥龍保護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工作。
2004年,具有商業頭腦的王巍帶了一名上市公司的地產商老板去非洲打獵,此行收獲了一頭獅子、一頭斑馬、一只角馬和一只高角羚。此后他又繼續帶過多名中國人前往海外打獵。而正安國際旅行社網站聲稱,正安旅行社是“目前國內唯一有成功代理大象、豹等四十多種獵物獵釣經驗的機構”,每年代理數十名中國的和國外的狩獵愛好者分別去巴基斯坦、蒙古、北美及非洲進行運動狩獵。
“海外狩獵如此紅火,與這些推手分不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中國經濟近年來高速增長,一些俱樂部和狩獵咨詢公司紛紛盯上中國富人的錢袋。
動物保護組織——亞洲動物保護團隊負責人蘇佩芬分析,狩獵雖是一個獲利極大的產業, 但在西方仍然只有很少量族群參與,因為涉及殘殺生命,而這是一般大眾不愿參與的。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狀態下,中國的經濟持續發展,對于國際狩獵利益集團而言,中國這個市場是一塊“肥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