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扼住了房企的咽喉?
“現在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房價還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因此,調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將前功盡棄,而且會造成房地產市場的混亂,不利于房地產長期健康和穩定發展。”
——3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記者見面會上如是說
認清形勢,做出選擇。面對樓市調控,無論是房企、地方政府抑或是民眾,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堅定表態如一顆顆鉚釘一樣將一個念頭深深打進了人們的心里——調控,不會放松。而在未來,任何的決策都將以這個前提為起點。顯然,這場曠日持久的樓市調控還將繼續,所有局中人也都在做著自己的準備……
調控預期加深 市場進入新一輪觀望
受到溫家寶總理“明確表態”的影響,滬深兩市房地產板塊午后大幅跳水,截至收盤時下挫4.59%。包括泛海建設在內的6只房地產個股跌幅超過了9%,榮安地產更是在臨近收盤時跌停。建材、水泥板塊的整體跌幅也都逼近了5%。專家認為,溫總理再次強調房價合理回歸,使得市場對房地產調控政策從緊預期加強,樓市或將進入新一輪觀望期。
樓市調控預期:不退出 或趨緊
溫家寶總理稱,關于房地產市場發展,第一要保持房地產長期平穩和健康發展。如果盲目發展,出現經濟泡沫,一旦破滅,不僅影響房地產市場,而且會拖累整個經濟。
第二,合理的房價應該是使房價與居民的收入相適應,房價與投入和合理的利潤相匹配。現在房價還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因此,調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將前功盡棄,而且會造成房地產市場的混亂,不利于房地產長期健康和穩定發展。
第三,房地產的發展,毫無疑問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就是說要充分利用市場這只手。但是政府這只手也不可以缺少,因為它更具有穩定性和促進公平。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研究中心總監回建強認為,總理的講話傳遞了明確的信號:調控政策不會退出,目前不會放松。而且現在房價還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調控政策還有可能從緊。因此股市房地產板塊也過度反應了對政策利空的預期。
自2011年1月26日 “新國八條”正式出臺以來,“最嚴限購令”已實施超過一年。數據統計顯示,自2011年下半年來,北京、上海、蕪湖、廣州從化等17個城市出臺了不同角度的樓市微調政策,其內容涉及限購變化、土地出讓、普通住宅標準擴大、稅費優惠以及購房補貼等。雖然幾個城市新政被叫停,但業界對政策微調的預期仍在。
專家認為,此次溫家寶總理再次明確表示,房價還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樓市調控政策不能放松,在調控的關鍵時期,這樣的表態將打消各方對“調控松綁”不切實際的期望。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說,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將2012年GDP增速目標下調至7.5%,足以說明中央針對房地產行業調控及整個國民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而付出的代價已經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中央不會因為短期的經濟增長而重啟房地產的救市措施。
此外,2012年居民消費價格控制目標在4%左右,從中也可明確看出房地產市場“去投資化”的樓市調控政策還會繼續從嚴執行,“樓市投資性、投機性需求在今年仍然不會有機可乘”。(半月談網/記者 魏宗凱)
近四成民眾看跌樓市 觀望情緒更加濃厚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最新發布的“全國兩會民生系列調查”顯示:北上廣三地居民普遍認可限購令控制房價的作用,近六成公眾支持限購令繼續執行;市場觀望為主,購房意愿不足一成。
近六成公眾支持限價令繼續執行
調查顯示,北上廣三地居民普遍認為限購令起到了控制房價的作用:整體來看,居民對限購令作用認可的前三項是:第一把“住房消費控制在了合理范圍內”(44.2%),第二是“提高了外來人口的生活成本和人口流動的成本”(36.7%),第三“有效抑制房產投機和空置房”(36.2%)。其中,第一和第三都是政府出臺限購令的主要目的,可見居民對其效果比較認可。
分地區來看,雖然三地居民都對限購令限制房價的作用表示認可(北京45.6%,上海43.1%,廣州43.7%),但在具體方面也略有差異。北京地區,限購令抑制房價收效甚微、不能根本解決房產供需矛盾的中選率較高,為39.7%,而上海和廣州的該項比例僅為27.9%和26.1%。
本次調查結果還發現,近六成居民(57%)支持限購令的繼續執行,而不支持的比例僅為15%, 28%的居民表示無所謂。其中,兩高群體(高學歷、高收入)選擇支持繼續執行限購令的比例(57.9%,56.7%)略高于低學歷(50.7%)和低收入群體(50.4%)。
房價看漲勢頭放緩 北京地區觀望情緒最明顯
通過2010-2012歷年數據對比發現,對房價看漲的居民比例分別為62.3%,44.4%和16.3%,呈現逐年下降趨勢;預期房價基本持平的居民比例則成上升趨勢,2010-2012年的比例依次為17.8%,28.6%和34.2%;而看跌房價的比例則從一成多(16.6%,11.6%)一躍上升至近四成(39.5%)。這既說明,居民對住房價格看漲勢頭放緩,國家的一系列限購措施發揮了一定作用。
分地區來看,北京居民認為房價繼續下降的比例略高于上海和廣州(比例依次為41.4%,38.8%和37.8%),而看漲房價的北京居民較之上海廣州則比例較小(比例依次為13.8,16.4%和20.2%)。
同時,北京居民拒答和說不清的比例最高,為13.2%。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在于北京地區的限購措施較為嚴厲,尤其是京十五條的作用還在緩慢釋放之中。
市場觀望為主 購房意愿不足一成
雖然高漲的房價在2011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居民的購房意愿并沒有得到激發,數據顯示:三成居民(30%)選擇繼續觀望,而高達半數以上居民(51.7%)表示即使房價有所下降“還是買不起”,僅有8.3%居民在2012年有購房意愿。
其中,高收入群體購買意愿大于中低收入群體(比例依次為12.2%,8%和6.7%),而白領群體的購房意愿也略高于藍領(比例分別為33%和29.2%)。
分地區來看,持觀望態度的北京居民(34.4%)比例高于上海(26.4)和廣州(29.3%)。北京居民之所以表現出的較濃的觀望情緒,可能與當地較為嚴格的限購令執行有關,居民認為房價還存在降價空間,或寄希望于限購令在2012房價出現拐點。(中國廣播網,記者 馮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