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調查機構: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
調查時間:2011年1月7日至15日
有效樣本量:3212
調查范圍: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沈陽、大連、青島、鄭州、武漢、南京、廣州、深圳、成都、昆明、西安、蘭州城市市區
抽樣誤差:95%置信度下抽樣誤差±1.7%
樣本構成:男性50.2%,女性49.8%;20-29歲17.3%,30-39歲24.3%,40-49歲21.2%,50-59歲20.5%,60歲及以上16.7%;小學及以下4.4%,初中16.9%,高中/中專/職高/技校36.5%,大專20.1%,本科及以上22.1%。
城市居民春節消費心態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逐漸消退,通脹隱憂依舊存在,中國城市居民2011年春節消費意愿卻有明顯增加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松
“我和丈夫平時工作非常忙,根本沒時間去購物消費。”肖慧說,“正好用春節放假的機會,先把家里那臺老電視機處理掉,買個更好的,也換一下家里的舊家具。還得到超市買點禮物,給親戚帶去。”
肖慧是北京一家金融機構的部門負責人,丈夫在一家公司上班,整天早出晚歸。春節還沒放假,他們就像許多人一樣,盤算著春節期間的消費。
那么,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逐漸消退,當前通脹壓力日趨明顯的情況下,中國城市居民2011年春節消費意愿將會有何變化呢?
2011年1月7日至15日,《瞭望》新聞周刊聯合國內專業民意調查機構——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利用計算機輔助電話訪問系統,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沈陽、大連、青島、鄭州、武漢、南京、廣州、深圳、成都、昆明、西安、蘭州等16個城市,對3212個家庭消費主要決策者進行了隨機訪問。
本次調查發現,與國際金融危機最嚴重的2009年同期調查結果相比,經歷了兩年時間,中國城市居民對2011年生活信心程度明顯增加,對春節消費預期更加樂觀,春節消費意愿也更為強烈。
居民生活預期信心指數增加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中國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好轉,城市居民對國內經濟形勢發展的信心,有了明顯增強。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當問及“對近年國內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是否有信心”時,有15.5%的被訪者表示“非常有信心”,有53.5%的受訪者表示“比較有信心”,二者合計占了69.0%。這一比例較金融危機最不確定的2009年初調查結果(53.3%)上升了15.7個百分點。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合計有93.1%的被訪者預計2011年的個人收入不會減少,其中46.2%的人認為,將會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加幅度平均在兩成左右。與2009年同期調查結果相比,預計2011年個人收入會增加的比例上升了13.0個百分點。
2011年居民的消費意愿也有所增強。本次調查結果還表明,在預期2011年個人消費水平變化時,合計有92.8%的被訪者預計2011年的個人消費不會減少,其中,46.6%的人認為會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加幅度平均也在兩成左右。這一結果較2009年同期調查結果上升了14.4個百分點。
“在傳統習俗等因素的影響下,春節消費呈現一定的剛性特征,所要購買的年貨清單也比較固定。”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博士生導師楊帆教授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無論物價高低,大部分人還是會按照家中以往的習慣,采買各色年貨,消費者依然有很強的消費意愿。”
“最近食品、服飾等產品價格上漲比較明顯。”楊帆說,“但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后居民收入也有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消費者適當調高春節預算,這也在情理之中。”
居民春節消費預期更為樂觀
從本次調查綜合分析,目前中國城市居民對國內經濟發展的擔憂也有所減少,2011年春節消費意愿有明顯增強。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居民家庭預計2011年春節消費支出不會低于上一年,其中,66.4%的家庭表示2011年春節消費支出會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幅平均在四成左右。與國際金融危機最緊張的2009年初調查結果相比,預計春節消費支出會有增加的家庭所占比例由30.0%大幅上升至66.4%,增加了36.4個百分點。
從春節前夕各地情況來看,多數地方消費市場一派紅火,各大商家紛紛使出各種促銷手段,酒店、KTV等娛樂場所預訂火爆。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被訪家庭戶的春節平均消費支出將超過萬元,達到10105元。這一數值明顯高于2009年的5181元。其中,預計支出在4000~6000元之間的家庭所占比例最高,達到23.7%;2000~4000元之間的緊隨其后,所占比例為21.6%。而預計花費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合計占了28.2%,比2009年同期調查結果高出了22.1個百分點。
“兩年前溫總理講信心比黃金更重要,2011年春節居民消費預期大幅增加,表明中國居民確實用信心和汗水換到了黃金。”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高級統計師周江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
本次調查還發現,相當數量的居民家庭會拿出至少一個月的收入過春節。資金主要流向方面,依然集中在“置辦年貨”、“走親訪友”兩個傳統消費領域。有37.3%的家庭表示春節支出最多的項目是“置辦年貨”,在各項支出中提及率最高。“走親訪友”消費支出緊隨其后,所占比例為26.9%。
“春節期間,走親訪友、請客送禮是很多人過節的主要內容。”周江認為,“新春拜年,贈送紅包是重要節目,而且‘人情往來’支出中紅包支出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
“目前不僅是長輩給小輩‘壓歲錢’,不少晚輩也給長輩送紅包,這主要是圖方便、省事,同時也實惠看得見,給對方更多的選擇機會。”周江說。
不少被訪者還表示“平時工作忙,過年了到親戚朋友家串串門、拜拜年,總不能空著手”,所以花在“走親訪友”方面的錢將成為這部分家庭春節預期消費中的一筆大開銷。他們當中很多是三口以上的家庭,并且親朋好友數量較多。
“年夜飯”是春節消費重中之重
從往年慣例來看,中國居民春節期間的消費,主要有年夜飯、旅游、購物等三個“主打項目”。
“按中國人的傳統,在春節消費中,吃年夜飯是一家人最隆重,也是最熱鬧愉快的大事。”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社區的張阿姨對本刊記者說,“大年夜,豐盛的飯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心頭的充實感無法形容。”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居民家庭外出年夜飯消費意向比例明顯增加。考慮到省事方便、喜慶熱鬧,有24.3%的居民家庭明確表示2011年將外出吃年夜飯。這一結果比2009年上升了9.1個百分點。
從本刊記者往年調查情況看,春節預訂年夜飯的生意火爆,個別餐飲企業也會乘機提價,有的酒店設定附加條件,或“霸王條款”。有的酒店在菜品上“做文章”,出現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原料不新鮮等問題。
為此,周江提醒說:“居民預訂年夜飯之前,要詢問清楚酒店包間除了套餐價之外,有沒有另外設定最低消費,是否允許消費者自帶酒水。自帶酒水是否收取‘開瓶費’,主要原料的質量也應與商家明確商定。”
同時,北京市恒嘉律師事務所段雪巖律師也提醒:“預訂年夜飯時,最好和商家簽訂一份書面的預訂合同,一是要注明用餐時間、位置、人數、桌數等基本情況,避免因商家生意火爆不能按承諾提供用餐服務;二是要注明菜品的數量、規格以及各菜品的用料、重量、價格等,避免商家隨意調整侵害消費者的利益;三是注明是否有收費服務項目、是否可以自帶酒水等,避免商家隨意收取額外的費用;四是除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外,還要約定違約責任,以免發生糾紛時,商家以解釋權歸自己所有來推卸責任;如果消費者有附加內容或額外要求,也一定要在合同中注明。”
“消費者在預訂年夜飯時,如果飯店收取‘押金’要留好憑證,要看好發票字面是‘訂金’還是‘定金’。因為這兩個詞的法律性質是不同的,從法律上來講,‘定金’具有擔保功能,如商家違約,消費者可以要求雙倍返還。”段雪巖說。
旅游消費支出大幅增加
由于春節假期較長,不少人有出游打算,但與往年相比,有些微妙的變化。從本次調查結果看,他們外出旅游的距離有所加長。國際游和外埠游比例增加,本市游減少。
據了解,春節前一個月,各大旅行社和旅游網站已推出了種類豐富的春節旅游產品,從東南亞到北美,從海南到東北,從跟團游到自助游,從經濟型到奢華型,類型豐富,并推出了很多優惠打折活動。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2011年春節期間有外出旅游計劃的家庭,占調查總戶數的比例為18.9%,這一結果比2009年的15.6%上升了3.3個百分點,已經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本次調查發現,在2011年春節期間有外出旅游計劃的家庭中,選擇“境外游”和“國內游”的家庭所占比例分別為11.6%和60.0%,比2009年初調查結果分別增加了3.3個百分點和6.8個百分點。“本市郊區游”的比例則為28.4%,比2009年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以上。
居民春節旅游支出大幅增加。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2011年春節期間有外出旅游計劃的家庭中,旅游預算平均花費約為12500元,這一數值比2009年的戶均4200元高出了近兩倍。其中旅游預算在1萬~2萬元之間的家庭占32.1%,2萬元以上的占10.7%,兩者合計高達42.8%。
“春節期間旅游家庭比例增加、旅程加長、開支增多,是居民腰包更鼓的表現,中國正逐步向旅游大國邁進。”周江說。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自由行”更加火爆。在2011年春節期間有外出旅游計劃的家庭中,合計有84.2%的家庭選擇“自由行”方式,這一結果比2009年高出27.3個百分點。其中,隨著私家車的普及,“自駕車+酒店自由行”旅行方式已經超過了“飛機/巴士/火車+酒店自由行”,所占比例高達到43.2%,成為居民家庭春節旅游首選出行方式。
“春節期間去旅游,換個地方過年的方式越來越被上班族推崇。”中國旅游研究院蔣依依博士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分析說,“上班族最缺的就是時間,春節黃金周,無疑是他們出去旅游的首選佳期。”
蔣依依認為,在每年的三個黃金周(春節、“五一”與“十一”黃金周)調整為兩個黃金周(春節與“十一”)與五個小長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與中秋)之后,居民的出游時間,特別是中遠程的出游,更加集中于春節與“十一”。這一方面是因為帶薪休假難以統一執行,春節黃金周無疑是平時最缺時間休閑的上班族出去旅游的首選佳期。另一方面因為春節放假,更有利于形成團聚、集中休閑的氛圍,能夠激發大家的出游愿望。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購物、休閑已經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逛商場、走親戚、去廟會等傳統的過年方式正在逐漸改變,而離開平常生活與工作的環境,去另外的地方以愉悅身心、體驗輕松正在成為過年的新選擇。”蔣依依說,“特別是隨著私家車數量的增加,網絡信息的逐漸發達,以及GPS等導航設施走進千家萬戶,更為自主、更為自由的旅行方式,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高物價”成抑制消費首要因素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減弱,當前的“高物價”,成了抑制居民春節消費的首要因素。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有45.8%的受訪者表示“關注”春節期間商家的各種促銷打折信息,16.9%的人關注春節期間的商品房促銷打折信息,45.4%的人表示將在春節期間集中購買各類促銷打折商品。
在春節期間計劃購買各類促銷打折商品的人群中,有“服裝鞋帽”購買計劃的占72.4%,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有“家電”購買意向的人,所占比例為38.6%;“珠寶首飾”購買意向比例為17.1%,居第三位。此外,計劃在春節期間購買“私家車”和“住房”的人群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別為5.3%和2.6%。
本次調查發現,在高通脹預期情況下,“目前物價水平”已成為影響居民春節消費的首要因素,調查中的提及比例為47.8%;“個人需求”因素退居次席,提及比例為47.2%;“個人經濟因素”居第三位,提及比例為35.5%。
多位受訪者認為,“十二五”開局之年的這個春節,將是一個很紅火的節日。但面對種類繁多的消費,最重要的是理智消費。因為老百姓掙錢不容易,花錢更應格外慎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