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鄭州市總工會發出通知,2011年度“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開始推薦評選,全市計劃表彰的162名先進個人中,一線職工、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工所占比例必須在半數以上。(3月14日鄭州日報)
“勞模”,顧名思義,即勞動者中的模范。勞模是勞動者群體里的領頭羊,勞模體現著一種風尚,勞模體現著一種精神,勞模體現著一種力量。
勞動模范當是那些動手動腦的勞動者,是那些在工地、工廠、車間、醫院、科室、一線教學崗位等最基層的勞動者精英。評選勞模多向一線職工傾斜,正是對勞動者價值的最好尊重和體現。當年的鐵人王進喜、掏糞工人時傳祥、紡織女工郝建秀等,他們作為普通職工,能當選為全國勞模,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對社會起到很好的引領與示范作用。
但近年來各地勞模的評選中,不僅許多企業管理者競相爭這個彩頭,一些官員也千方百計往里擠,甚至采取造假的手段,以普通工人、農民的名義報名參評。于是,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的桂冠大多戴到了官員、老板的頭上。這一現象,被群眾諷刺為勞模變成“官模”。這種情況至少表明,這樣的評選話動本身缺乏公開性和公平性,評選過程未能讓廣大的職工群眾參與,所以,在評選中來自一線的職工群眾很少有參與權表達權,同樣亦沒有評選的監督權。這種評選結果的背后恰恰是職工政治參與權利的旁落,尤其值得我們警惕。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以人為本,就要把依靠人作為發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為發展的根本途徑,把尊重人作為發展的根本準則,把為了人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所以,多推舉一線職工當勞模,才能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開評,過半名額給基層員工。如此做法,體現了對普通勞動者的尊重與厚愛,將會極大地調動全體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勞動最光榮,一線職工最光榮,應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價值取向與時代潮流。(錢桂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