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實習生/滕卓攸 本刊記者/許輝競爭難分伯仲,選票相差毫厘,新加坡總統選舉委員會不得不在28日凌晨啟動二次計票流程。 最終結果顯示,陳炎慶以7269票的微弱優勢贏得新加坡首個真正意義上的民選總統職位。微弱的優勢卻不會抹殺此次選舉對于新加坡的意義。18年來,甚至可以說是1965年獨立以來的首個民選總統的產生彰顯新加坡政壇的變化。
總統制的演進
1965年新加坡被迫從馬來西亞聯邦分裂出來,獨立建國。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是一個禮節性的職位。第一任總統由著名的政治家尤索夫·賓·伊薩克 (Encik Yusof Bin Ishak)擔任,在隨后的28年里, 4任新加坡總統皆由議會單獨任命,且無明確規定的任期。1991年新加坡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總統須由民眾選舉產生,且規定當選總統任期6年,但無任屆限制。總統由選舉產生在新加坡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民選總統將接受憲法賦予的權力保衛國家財產,服務新加坡民眾。
憲法修正案還賦予總統否決政府財政預算以及政府公職人員任命的提案,但總統在行使以上權力之前須咨詢總統顧問議會的建議。
新加坡首屆總統選舉于1993年8月28日舉行。根據新憲法的規定,總統候選人須為無黨派人士。新加坡前任副總理王鼎昌為了參選,宣布退出行動黨與毫無政黨背景的67歲的銀行家蔡錦耀對決。行動黨的“老朋友”如“國父”李光耀、現任總理吳作棟以及黨內數位行政長官紛紛出馬為其說好話。因此,此次總統選舉被政治觀察家們稱為是“行動黨與反對派的對決”。最后,王鼎昌以58.7%的得票率贏得新加坡歷史上首次總統大選。
6年之后,王鼎昌因為健康原因放棄繼續參選,于是巡回大使、研究院院長拉潘·納丹在無對手有資格挑戰的情況下當選總統。
“陳總統”之爭
今年早些時候,87歲高齡的塞拉潘·納丹決定不再參選,在此之前的12年里,他一直擔任此職務。
本次總統選舉的4名候選人分別是,前政府部長、副總理、華僑銀行主席陳慶炎,醫生議員陳清木,總英康保險合作社總裁陳欽亮和原高級公務員陳如斯。因此新加坡媒體刊文戲稱“誰是陳總統?”
新加坡法律規定,總統選舉前不得舉行任何形式的民意調查,因此媒體對選舉結果少有預判。但根據之前新加坡媒體分析, 4名候選人各有所長,可能會爭取到不同領域的選民。就4名候選人的資歷而言,分量差異不小。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4名候選人獲得資格認證……僅僅意味著他們符合總統選舉委員會所設定的候選人基本條件。這并不代表所有候選人都具有出任總統的能力。”
在持續9天的競選籌備活動的最后一天,4名候選人經由電視臺和電臺發表最后的競選宣言。陳欽亮稱自己是“人民之聲”;陳如斯強調“國家的良心”;陳慶炎大打“就業牌”和“復蘇牌”;陳清木則從職業角度闡述總統應當如何體恤民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