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有人經常問我,你們外交太軟了,現在我們有這個實力了,該發脾氣要發脾氣,該拍桌子要拍桌子。但這樣做有什么好處?人家會想,你人均三千美元就這么兇了,將來人均兩萬美元會怎么樣啊?中國的崛起道路很長,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剛剛開始,鄧小平留下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思想,至少還要管一百年。
外交生涯五十年,我的最深感受是,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在世界上發言權在不斷增大,中國外交目前已進入黃金時間。
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外交經歷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概而言之,有三大變化:
其一,由外交小舞臺走向大舞臺。今天中國領導人足跡遍及全世界,中國公民的外交舞臺也大了。1949年到1978年,29年中國累計出國人數才28萬,去年一年中國累計出國人數已達4000多萬。
其二,由小外交走向大外交。在很長時間,外交在中國就是領導人、外交官的事,但今天,已出現了政治外交、經濟外交、文化外交、教育外交、科技外交、軍事外交、公眾外交……中國外交已經進入黃金時期。
其三,由小合作走向大合作。中國1978年剛開放時,跟世界的貿易才206億美元,去年這一數字達2.6萬億美元,中國同各國合作的規模、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形成一種“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的局面。
在這次金融危機塵埃落定時,21世紀新世界格局的雛形會出現在人們眼前。無疑中國在世界發揮的作用將會增大,但我們作用的發揮,是同世界積極合作而不是要反對世界。
有人經常問我,你們外交太軟了,現在我們有這個實力了,該發脾氣要發脾氣,該拍桌子要拍桌子。但這樣做有什么好處?人家會想,你人均三千美元就這么兇了,將來人均兩萬美元會怎么樣啊?
不少西方人喜歡用前蘇聯和大國崛起來套中國,認為蘇聯強大了就擴張侵略,大國崛起了總是要欺負人家。中國非常明確,不能走這一條絕路。中國的崛起道路很長,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剛剛開始,鄧小平留下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思想,至少還要管一百年。韜光養晦不意味著中國不再開放,不同世界合作。這個國策不會變。隨著中國崛起,中國扮演的角色會越來越多,世界期待中國這樣做,中國利益和世界利益的融合也需要中國這樣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