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張芳曼
服務設施簡陋,難以提供多方面服務
鏡頭:四川攀枝花市西區巴關河社區,78歲的李春生正在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院子里曬太陽。
巴關河社區共有居民3000多人,60歲以上老年人占1/3,其中空巢老人就有672人,但日間照料中心的床位只有9個。
“中心的床位太少了,經費也十分緊張,服務人員的待遇不好解決。” 巴關河社區黨委書記孫麗潔說,政府為社區投入30多萬元,修建了社區活動中心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但運營起來卻捉襟見肘。中心眼下還沒有能力配備專業醫生。“老年人身體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在中心突發急病,該怎么辦?”孫麗潔很是困惑。
孫麗潔的困惑,其實正是很多養老機構面臨的問題:設施簡陋、功能單一,難以提供照料護理、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務。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對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的功能作出了明確要求。居家養老服務涵蓋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重點包括老年養護機構和其他類型的養老機構。老年養護機構主要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專門服務,重點實現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緊急救援等功能。
東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兆懷教授建議,應在社區普遍建立起養老服務中心,為老人提供就近、方便、經濟、實惠、快捷、多元化的養老服務,做到“醫療護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位一體,使老人的物質需要和精神慰藉都得到滿足。
規劃提出,以社區居家老年人服務需求為導向,以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依托,采取便民信息網、熱線電話、愛心門鈴、健康檔案等多種形式,構建社區養老服務信息網絡和服務平臺,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金兆懷教授還建議,推行社區義工服務制度。與慈善機構、非政府組織、大中小學校合作,以社區為單位,推行義工服務制度,發揚尊老護老傳統,使數量不斷增加的老年人能夠得到照料。
愿意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人少了
鏡頭:管理員秦光明,去年被聘到海南海口市瓊山區舊州鎮敬老院,負責治安等工作,每月工資1000元。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院子里巡查。他說,“除院長外,有7名工作人員,包括會計、保安、廚師、衛生員、管理員,工資待遇偏低。”
為彌補工作人員不足,舊州鎮敬老院成立了由8名老人參與的院民管理委員會。委員會負責檢查監督、評議院長和工作人員的業績,年終考核打分,對不合格的工作人員予以辭退;對不達標者年終不予獎勵。
海南204家敬老院有228名管理人員,年齡較大,素質偏低。為加強敬老院管理,海南省民政廳組織敬老院星級評比、管理人員專業培訓。目前,還在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解決敬老院人員不足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隨著家政行業工資的上漲,愿意低薪酬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人越來越少。
湖北省民政廳透露,全省120家公辦城市社會福利機構的正式員工中46.7%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取得省民政廳和勞動部門頒發的養老護理員證書的極少。民辦機構的服務人員多為聘請的下崗工人和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且流動性大。
針對這種情況,規劃提出,推行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考試認證制度,5年內全面實現持證上崗。
規劃還提出,加強養老服務職業教育培訓,有計劃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和課程,開辟養老服務培訓基地,加快培養老年醫學、護理、營養和心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如養老機構具有醫療資質,可以納入護理類專業實習基地范圍,鼓勵大專院校學生到各類養老機構實習。加強養老服務專業培訓教材開發,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事實上,各地已著手培訓養老服務人才。上海到2015年需要一支10萬人左右的專業化、職業化的養老服務隊伍。為此,上海將依托專業化、社會化培訓機構,進一步完善護理員、醫護康復等從業人員培訓課程,將養老服務人員列入就業培訓補貼目錄,給予全額培訓補貼;建立養老院院長執業證書制度,強化管理人員的行業準入;推廣養老福利服務機構配置社工的做法,積極引進專業社工。
養老服務準入、退出、監管制度有待建立
鏡頭:“住在這里和住三星級酒店差不多。”和老伴一起住在湖北武漢常青花園老年公寓“標準間”的邱繼誠老人笑著說。2010年10月15日,常青花園老年公寓開業,84歲的邱繼誠老人就帶著老伴入住這里。
目前,老年公寓入住老人的平均年齡達到84.5歲,可見,很多老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愿離開家庭的。而這個高齡階段,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年公寓副主任金韋告訴記者:“我們不像有的民辦養老機構,1個人服務10個老人,服務質量沒保障。進入這里的服務員,要送他們去培訓,獲得養老護理員證書后才能上崗。”
像常青花園老年公寓這樣對員工提出“持證上崗”要求的民辦養老機構其實非常稀少。這也正如規劃指出的那樣:養老服務機構的服務規范、行業自律都有待加強。
另外,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也給養老服務的開展帶來一定的風險。金韋曾在香港做過社區志愿者,對比而言,她說:“內地的志愿服務體系和香港還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如果志愿者或者我們的工作人員到老人家里提供服務,老人在服務期間有突發情況,怎么處理?我們的法律法規都不完善,服務者風險很大。”
規劃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加強制度建設,確保規范運營。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建立養老服務準入、退出、監管制度,加大執法力度,規范養老服務市場行為。
記者了解到,有些地方已經著手進行相關立法工作。比如上海正在研究制定《養老機構管理條例》,探索將營利與非營利性等不同類型養老機構納入調整規范范圍,完善養老機構管理體制,明確養老機構準入資質,規范服務運營行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