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歷史太厚重了,承載過20多個朝代的都城,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歷史長達三千年,地下文物全國第一,長眠在這片土地上的古圣先賢數不勝數,以至于每個縣都擁有令人艷羨的歷史文化資源。但像洛陽伊川一樣安葬著四位世界級的哲人的縣并不多見。
伊川地處洛陽城南的一片豫西淺山丘陵之中,長眠于這塊土地上的四位先哲分別是范仲淹、邵雍以及程顥程頤二兄弟。
伊川萬安山下,有一處頗具規模的墓園,這里北靠萬安山,南抱曲河水,東有嵩山挺立,西有伊水流淌。墓園分前后兩域,南面的前域葬著范仲淹、其母、長子范純佑;北面的后域葬著次子純仁、三子純禮、四子純粹和一侄九孫六曾孫和兩個曾孫媳婦。
這片墓園通常被叫做范園,內有一尊高大的范仲淹石像,通體白色,據說是伊川縣的范氏后裔范振國捐資建造。范氏祠堂則由香港范氏后裔范止安捐資30多萬興建,原來的祠堂在1994年毀于大火,清朝康熙、乾隆、光緒三位皇帝題寫的匾額化為灰燼。墓園里的多處石碑都為藝術珍品,其中最珍貴的當屬“神道碑”,全稱“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記載了范仲淹一生事跡。碑額正中是宋仁宗親撰的“褒賢之碑”,碑文由一代文豪歐陽修歷時兩年撰寫而成。
緊挨范園的許營村居住著很多范仲淹后人,在1949年之前,范姓村民輪流守候墓園,如今有專門的范氏后人守墓。守墓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孝宗弘治四年,即公元1491年,那一年,明孝宗下旨命令范仲淹的嫡孫來河南守墓。范仲淹的第14世孫范昌期來到伊川守墓,落戶許營村,在墓園周圍劃出不用繳納皇糧的八畝祭田,每年春秋各祭祀一次。1938年,祭田被廢,從此只有每年春季祭祀一次,這時,海內外的范氏后裔紛紛來此祭拜先祖。
被朱熹稱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989-1052)并不是河南人,卻葬在河南伊川的萬安山下,之所以如此,一則他和河南淵源甚深,二則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范仲淹兩歲喪父,母親帶他改嫁山東朱姓人家,他改從朱姓,在朱家長大。后來繼父去世,范仲淹受到朱姓子弟奚落,說他不姓朱,他得知身世,負氣出走,決心自立門戶。他先是在山東長白山之醴泉寺讀書,二十三歲那年,他來到睢陽應天書院求學。睢陽即今天的商丘,北宋時為南京。
應天書院的早期院長戚同文慈悲為懷,常年周濟窮苦人,不積財,不營居室,終身不仕,以教育后進為業。范仲淹來到應天書院時,戚同文已去世,他刻苦力學,以天下為己任,成為顯貴后,為宗族設立義莊,救濟窮苦族人,頗有同文遺風。
范仲淹的政治事業自然與作為北宋都城的開封有關,他曾六入京師,官至相位,他在開封主持了慶歷變法。
范仲淹的生父乃蘇州范氏,他考中進士后,曾去蘇州要求復姓,族人怕他搶奪財產,不答應,他無奈之下做出只認祖宗,不要祖產的承諾,才恢復范姓。
母親去世后,因其已改嫁,無法葬于范氏祖塋,如果葬于朱氏祖塋,已經復姓的范仲淹日后又無法與母親同葬一處。他將母親暫時葬于商丘,丁憂期間,路過伊川,他去唐代名相姚崇及其母墓地拜謁。姚崇母親也曾改嫁,死后葬于萬安山。范仲淹受到啟發,效法姚崇,將母親遷葬于萬安山。1052年5月20日,范仲淹病死于徐州,后人依照他的囑托,將他葬在母親身邊。
范仲淹作為政治家,成功消弭邊患,主持變法革新弊政;作為教育家,他治理下的應天書院臻于極盛,成為北宋的人才基地,培養了多位宰相、文學家和思想家;作為文學家,他的詩文流芳千古家喻戶曉,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乃中國士人精神的最好詮釋。
范仲淹后代歷千年而不衰,代代都有賢者,分布在世界各地,河南的洛陽伊川、商丘虞城、新鄉范領村等都是其后人的聚集地。
說起先哲的后裔,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邵逸夫。邵逸夫是北宋思想家邵雍(1011—1077)的第33代后人,與洛陽市洛龍區安樂鎮的邵氏族人同祖同根。邵逸夫創辦邵氏影城和香港TVB傳媒王國,但比起娛樂大亨的名頭,他更讓人熟知的身份是教育慈善家,他一生中捐助大陸教育事業47.5億元,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學樓遍布中國。
邵逸夫與港姐合影
河南先后21次接受邵氏基金會教育慈善捐款,累計金額17390萬港幣,共建成校舍建筑面積94.51萬平方米。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省實驗中學、鄭州九中等學校都有以“逸夫”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或科技館。
從表面上看,邵雍隱居于洛陽的山水間,怡然自得,邵逸夫在繁華都市香港打拼,風光無限,兩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其實不然,邵逸夫所開創的娛樂王國未嘗沒有邵雍的快樂哲學的影子,邵逸夫投身教育事業也遙相呼應先祖開創理學的文教之功。
與范仲淹一樣,邵雍不是河南人,卻葬在河南伊川,墓地位于伊川縣南9公里的平等鄉西村臥龍山之陽。邵雍祖籍河北,幼年隨父親遷往共城(今河南省輝縣),三十歲那年,他游歷河南,將雙親葬在伊水之上。
不熟悉邵雍這個名字的人,一定讀過他寫的一首《山村詠懷》: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首詩開“十字詩”先河,家喻戶曉,直到今天幾乎每個中國兒童都會背誦。他的詩歌簡練如《詩經》,明白曉暢好似白居易詩,很多句子妙手偶得,渾然天成。
提起“詩意地棲居”,人們想到的中國古人第一個就是陶淵明。其實,邵雍在洛陽的生活也堪稱“詩意地棲居”,充滿了智慧,極具現代價值。從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遷到洛陽,到1077年去世,邵雍在洛陽度過了近三十年悠閑自得的時光。
邵雍一生成就卓著,他是理學家,也是易學家,還是理學詩派和二進位制的開創者,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邵雍早年胸懷大志,刻苦攻讀,后來隱居洛陽,自耕自讀,學問大成,以教書為業,終身不仕。
他在哲學上一改前儒重人倫綱常不重宇宙自然的缺陷,秉持“學不際天人,不足以為學”的精神,以易學為根基,形成自己的宇宙自然觀,獨創先天易學體系。他探索中國歷史,上自唐堯虞舜,下及五代,臧否人物,議論王朝盛衰,寫成簡記上下3000余年歷史大事的《皇極經世》。他還將哲學思想寫入詩歌,獨具一格,《伊川擊壤集》收錄近兩千首詩,不愧是理學詩派的奠基人。
邵雍自號安樂先生,他寫《安樂吟》認為快活人應“風月情懷,江湖性氣”,他寫《安樂窩中四長吟》提出“快活人”有四大雅好:
安樂窩中快活人,閑來四物幸相親:一編詩逸收花月;一部書嚴驚鬼神;一炷香清沖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太平自慶何多也,唯愿君王壽萬香。
邵雍年輕時也曾周游齊魯宋鄭之墟,到了洛陽,愛其山水風俗之美,決定在此定居。洛陽不僅自然風光好,作為大宋朝的陪都,也是當時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之一,士大夫、文人墨客多來此定居,用邵雍自己的話說就是“圣賢區宇,士人淵藪”。
在洛陽其間,邵雍以其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吸引眾多讀書人投其門下,他結交的朋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年長者拜之,年等者與之為朋友,年少者以子弟待之?!?/p>
邵雍初到洛陽,生活貧窮,他不以為苦,安然處之,后來名聲漸盛,家資殷富,他不以為榮。他在洛陽以飲酒作詩為樂,以求道教學為業,不慕功名,不求仕途。
邵雍精通易理,但并不用易經算命。66歲那年,他罹患疾病,體質極差。大儒張載問他:“頗信命否?”他回答:“天命某自知之,世俗所謂命,某不知也?!钡诙辏塾鹤灾痪糜谌耸溃谝皇住恫∝揭鳌分袑懙溃骸案┭鎏斓亻g,浩然無所愧。”
邵雍曾將父親安葬在伊川平等鄉紫荊山下。在他彌留之際,司馬光、張載、程顥等人曾想要將他葬在邙山。他卻囑咐兒子要和父親葬在一起。最終,伊川成了邵雍永恒的歸宿。邵雍墓所使用的磚與眾不同,每一塊上都刻有“邵夫子墓”字樣,至今,墓磚大體上沒有丟失,就連建墓時剩下的磚也還擺在墓園內。
在伊川紫荊山下,與邵雍作伴的,還有一對兄弟:程顥(1032—1085)和程頤(1033—1107)。二程比邵雍晚出,一起論道,共同致力于儒學的復興。二程兄弟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據重要地位,他們復興沉寂千年的儒學,肇始影響后世八百年之久的新儒學。新儒學兩個重要學派,一派由哥哥程顥開創,陸九淵、王陽明集大成,稱為“陸王學派”;一派由弟弟程頤開創,朱熹集大成,稱為“程朱學派”。
二程出生于湖北黃陂,后來跟隨父親遷居洛陽。公元1082年,程頤想在洛陽龍門山一處寺院舊址講學,給當時西京留守文彥博寫了一封信。文彥博收到信后,說龍門荒廢已久,便把自己在伊闕南鳴皋鎮的一座住宅,連同糧地十頃,送給程頤。從此便有了伊皋書院(元朝改名伊川書院)。
此后二十年間,程頤在伊皋書院講學著述,完善其思想體系?!皩W者出其門最多,淵源所漸,皆為名士”??鬃拥茏尤В呤t者,二程兄弟較知名的弟子有八十余人。據說,“程門立雪”的故事就在此發生。有學者評價“伊川書院是理學的策源地”。
二程思想博大精深,難以贅述。五四以來,國人反傳統之思潮愈演愈烈,激進者視程朱理學為糟粕,以為二程朱熹的思想都是些反人權沒人性的東西,宋以來裹小腳等惡習都要算在理學家頭上。對此,我們不妨引述余英時先生的話,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個重要卻被長期忽視的事實:理學的創立者程頤的所有后人,直到元代都忠實沿襲不纏足的家族傳統。
伊川縣鳴皋鎮猶存伊川書院舊址,數通石碑暴露在日曬雨淋中,趙孟頫所書的“敕賜伊川書院之碑”字樣已漫漶難辨。書院曾作為伊川第四高中教學樓和食堂,2004年,伊川四高遷出,書院舊址則無人照管,日漸破敗。
離伊川不遠的嵩縣有一個程村,為二程后人世代所居之地,明朝天順年間,這里被昭封為“兩程故里”。美國小說家??思{寫的長短篇小說絕大多數故事都發生在“約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從嵩縣走出去的一位作家,以二程故里為背景寫就了一系列小說,他的名字叫閻連科。
相較于范仲淹墓和邵雍墓,二程墓保護較為完好,該墓有三個墓冢,二前一后,前者為程頤程顥之墓,后者是其父親之墓,意為父抱子。
埋葬著四位世界級哲人的伊川,與古墓多得無臥牛之地的洛陽北邙呈遙望之勢。北邙山上繁星密布的古墓群是“中國金字塔”,我總覺得這個類比有些不倫不類。埃及的金字塔里埋葬的只有法老,是至高權力的象征。邙山則不然,在這里埋葬的除了200多位帝王后妃、將相名人,還有書法家顏真卿、詩人杜甫、詞人南唐李后主等文化名人。
世界上恐怕很難找到像北邙山這般的墓葬奇觀,從時間上說自秦漢以來兩千余年無數王公貴族文臣武將詞人騷客長眠于此,從空間上講北邙山從洛陽向東經偃師、鞏義、滎陽至鄭州的邙山東段,墓葬群規模宏大。
眾所周知,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英國的國家墓地,安葬著3000多名王公貴族和社會名流。在法國,最能代表法蘭西精神的不是埃菲爾鐵塔,不是盧浮宮,而是先賢祠。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先賢祠都成了人類的精神高地,北邙山呢?這里沒有成為中國人的精神高地,卻吸引了無數的盜墓賊,結果十墓九空,只剩下滿身盜洞的墓冢和空蕩蕩的墓室。
對比邙山墓葬的悲劇,我們不得不說伊川的四座哲人墓留存至今是一個奇跡。這里留下了一片可以跟古圣先賢對話的凈土。(文超|文)
參考資料 中國國家地理 王景荃、郭昕、楊蔚青《 伊洛厚土:壁畫古墓夢繁華》;大河報 許笑雨《厚重河南 范仲淹墓園》;中山大學學報 張海鷗 《邵雍的快樂詩學》等
今年8月4日,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交辦洛陽群眾舉報環境問題調查處理情況,伊川縣高山天富活性鈣廠因存在排放煙塵、粉塵氣味嗆人,污染環境,且未經驗收擅自生產被點名通報。事后,伊川縣政府已責成有關單位加強監管,督促該企業進行廢氣治理提標改造。
“我們學校讓學生統一辦理校園出門卡,但是還要求必須再辦理一張聯通手機卡,兩者綁定后出門卡才能使用?!?月25日,伊川縣高山鎮一中學生齊奮(化名)撥打熱線反映。
9月28日,伊川縣呂店鎮符村農民在收獲谷子。近年來,該鎮為幫助農民致富,引導農民種植耐旱、高收益的谷子,今年,該鎮3萬余畝谷子豐收,畝產300余公斤,畝均純收入達1500余元。
近日,洛陽市伊川縣酒后鄉南村村民南胡章向記者反映,他于2015年7月8日下午到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酒后鄉營業所辦理的四萬元定期存款,竟然變成了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健康保險投保書。由于女兒買房子急需用錢,他于9日上午去鄉郵政儲蓄銀行取錢,被工作人員告知非但不能取,而且買的保險封閉期一年。南胡章表示自己辦理的是定期存款,而且四萬塊錢也是存到郵政儲蓄卡上了,怎么就變成保險了?況且自己并不需要保險,他想退掉,卻遭遇了“一而再、再而三”的麻煩。
本報訊昨日下午,有市民撥打本報熱線18837996211稱,伊川縣民主南街中段一處沿街設置的變壓器發生爆炸,燃起熊熊大火,兩家店鋪受到牽連,幸無人員傷亡。
時長:22分19秒
6月6日上午,洛陽公益順風車協會伊川分會在縣第一高中門口舉行“愛心助考”啟動儀式,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偉民,洛陽市公益順風車伊川協會會長孫寧偉以及百余名愛心車主、愛心志愿者、聯盟商家以及贊助商家參加了啟動儀式。
小麥豐收在望,為確保農民的勞動成果顆粒歸倉。連日來,伊川縣農機局抽調12名農機監理人員,深入鄉村、農機合作社、集市街頭、田間場院、作業現場廣泛宣傳農機安全生產知識、技術操作規程等。重點對全縣聯合收割機駕駛員、新購機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為提高秸稈利用效率,要求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的留茬高度不得超過15cm。目前,已培訓各類農機手370人。
5月19日,本網發表《伊川縣20多家農戶待收麥田遭人為毀壞》的新聞報道。伊川縣政府回應稱,報道發出后,縣里當即成立調查組,經調查,縣農開辦在白沙鎮開展萬畝農業開發項目,途徑劉莊村時施工隊未征得群眾同意,動用機械開挖水渠,涉及16戶,面積3.8畝。目前該農業開發項目停工,受損農戶將得到每畝1000元的賠償。
草莓自己摘,在園里吃多少都行,帶走的要“過過秤”,收個成本價。伊川縣金康農業生態園的這種集采摘觀光為一體的經營方式,吸引了很多城鄉居民前往。去年至今,該園已流轉土地1200畝。引進草莓、果樹種植。
4月24日早上6點半左右,洛陽市伊川縣21歲女子雷某在縣中醫院產子10個小時后大出血死亡,胎兒因大腦缺氧,被送往洛陽市婦幼保健院搶救。死者家屬告訴記者,醫生在為雷某輸血時曾弄錯血型和輸血單位。
為切實加強全縣中小學校用電安全,進一步提高全縣中小學校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素質,近日,伊川縣針對全縣中小學校200余名電工從業人員分三批進行安全輪訓,并創新教育培訓機制,采取專業知識和正確履職兩個方面進行授課講解的方式,提高安全培訓效果。
做生意講究商機和“眼疾手快”。這不,今年伊川縣彭婆鎮智溝村的便民路剛剛動工,有“眼光”的曹溝村民郭少乾跑到智溝辦了兩個養雞大棚,與洛陽立華養殖公司合作,引進肉雞3萬余只。智溝村的伊川縣智力農業專業合作社也不甘“落后”,在智溝村規劃了400畝集采摘、觀光、休閑的種植基地。
近日,一架“無人機”在伊川縣江左鎮江左村麥田上空噴灑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