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5日11:22 來源:映象網
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著力促進就業作為2018年政府工作的重要方向。今年高校畢業生達到820多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要加強全方位就業服務,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運用“互聯網+”發展新就業形態,促進多渠道就業。這無疑向高校畢業生傳遞了積極的信號。(3月15日 廣州日報)
今天你上網了嗎?對于年輕一代的人們來說,這是一個肯定的回答,當生活中網絡成為了一種“標配”,不上網不僅心里難受,也讓自己成為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人,“互聯網+”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當下,又快到了一批大學生的畢業季,今年高校畢業生達到820多萬人,這樣的大數字,更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就業的艱難,從“象牙塔”到“職場”他們該怎么辦?該如何走好自己“新的起點”呢?
“互聯網+”不僅僅是給生活帶來了便利,更是為工作提供了方便,這樣的一個“新空間”,帶來的不僅僅是信息上的暢通無阻,更可以跨區域、跨行業,更能夠成為大學生的“新職場”。
社會在發展,觀念也需要更新。就業不再局限于到某一個公司去,“互聯網+”也可以成為你開拓事業的“起點”,這個地方是一個更廣袤的空間,這里凝聚了更多人的智慧,這里還有更多創意,可以說為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通過“互聯網+”方式邁出職場的第一步,顯然是一種創新之舉,這樣的創新不僅僅在于理念,更在于創意,要讓自己在這個地方閃光,就需要有堅定的信心,足夠的恒心,才能夠更好地挖掘網絡中的“財富”,讓大學生就業也可以不再是“痛”。(劉明月)
還沒來到孫莊村,特約記者鄧亞萍就已經通過手機直播看到了孫莊村“胡辣湯義賣愛心公益活動”的現場情況。
十一出游還要排隊?No! 9月28日起,一部手機即可暢游2017年河南唯一新晉5A景區——芒碭山!
我們在熱情擁抱“互聯網+教育”時,必須深刻地意識到,教育不同于其他互聯網產品,有著特殊的功能和屬性。如何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下,呼喚在線教育的溫度和理性共識,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思考。
隨著互聯網+政務服務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各級政府應要順應時代發展改革的潮流,從線下治理走向了線上治理,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線上政務服務能夠讓我們的群眾“少跑腿”甚至“一次也不用跑”將逐漸成為現實,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
當下大數據、人工智能及新材料技術等疾速發展,新一輪技術革命蓄勢待發。但新技術形塑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得以提升人們的便利、改善人們的境遇為旨歸,要本著“解決民生痛點導向”。民眾的獲得感應與互聯網的發展同頻共振,而不是找不到契合點。
7月23日,記者從省能源局獲悉,國家能源局公布首批“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名單,我省兩個項目成功入選。
此次啟動的《打工直通車》智慧就業綜合服務平臺,是河南廣電縣域融媒集團聯合河南新農村頻道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響應省委省政府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踐行“精準扶貧,就業先行”的理念。
2017年5月24日,河南“互聯網+”創新創業綜合示范基地暨豬八戒網河南總部園區啟動儀式在高新區國家大學科技園(東區)舉行。
5月5日上午,鄭州市“互聯網+”社會保險業務及靈活就業人員業務手機App正式啟用,今后,鄭州市范圍內的單位和職工,可以通過手機輕松辦理參保、停保等幾十項社保業務。
創新是互聯網發展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要求,是互聯網的生命力所在,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大力發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不斷強化各部門簡政放權的意識。
“互聯網+黨建”就如同一個“黨的云家園”,沖破了時間與地點的限制,這個“黨的云家園”充滿著組織溫暖,積蓄著洪荒之力,每個黨員都可以為“云家園”“充電”,也可以受到其溫暖輻射,獲得“一臂之力”。
“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一直是民心所盼,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政務服務”既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也是順應民意之舉。
。“互聯網+政務”不但能降低群眾的辦事成本,還提升了政府的辦事效率,真正地方便群眾,更打通了數據上的壁壘,讓群眾從各種“證明”中解脫出來,把服務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征是隨時隨地、快速高效、簡捷方便的數據分享,這種虛擬屬性又無時無刻不指向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