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3日14:33 來源:映象網
近日,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深刻闡述和重要部署,要求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而在2018年新年伊始,國務院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我國有7億多的人口都在農村,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讓7億多的人民過上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的好日子。基層工作是與群眾聯系最緊密的,是工作實施的最前端,要搞好鄉村振興,關鍵在于基層。作為基層干部,更應當有歷史使命感和民族責任感,為鄉村振興、為服務基層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做鄉村振興的新時代“燃燈者”。
要做好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燃燈者”,必須要有長征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國鄉村廣袤的土地,每一丈都值得我們基層干部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基層干部要做好農村工作,服務鄉村振興,就必須要腳踏實地走田坎、實實在在為群眾,才能知曉土地的優勢與群眾的需求。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農村、了解農民,做到有的放矢。
要做好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燃燈者”,必須要有高潔的品格。蠟燭從頭燃到位,一直都是光明的。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燃燈者”,自身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自身亮堂了,才不畏風雨的侵蝕,才能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風雨無阻。
要做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燃燈者”,必須要有創新精神。在舊時代,農村是貧困落后甚至是愚昧的代名詞。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農村經過土地改革和改革開放、新農村建設等一系列的變革,農村已經起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農業發展不足、農村經濟薄弱、農民收入較低等問題依然存在。因此,基層干部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更應當有長遠的目光和開拓創新的精神。農村的發展不僅僅是停留在“要想富、先修路”基礎建設上,農業觀光旅游、鄉村電商商務、新型農村合作社等等都是新思維、新思想在農村發展的投射。鄉村的振興還應當通過基層干部的努力,讓農民思想活起來、讓農村經濟發展起來。
基層干部要做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燃燈者”,并不是一味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要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同時,要在基層有所擔當、有所作為。每一名基層干部從我做起,人人奉獻光與熱,即使是螢火之光,匯聚起來亦可以點亮鄉村振興的道路。(沈鑒亭)
基層干部若都能運用好“工匠精神”,有目標,扎根基層,耐心細致的工作,做到無怨無悔,持之以恒,都能把人民的事業做好,都能制作出完美的產品。
基層干部要時刻牢記自己“想民所想、謀民所需、解民之難”的重要使命,做到身正、心正、行正,為群眾樹立良好形象,收獲群眾的“好聲音”。
提高基層干部工作能力,是保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大計,也是新時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
為了人民的利益,更當敢于“吃苦”,善于“吃苦”,因為只有在不斷的“吃苦”中,才能挖掘到苦難背后那一份寶貴的人生財富。正所謂愛過方知情深,品過才知酒香,先苦后甜的人生才能歷久彌新,合奏出時代強音。
破除“層層陪同”之弊,能夠進一步將官場的“生產力”從迎來送往中解放出來,提高行政效率,將精力真真正正放到為民辦事上來,營造干部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廣袤基層,大有作為,到基層去,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年輕人成長的需要。
基層干部,是從一線磨練而來,在基層這個“練兵場”,這個成長的“搖籃”,收集了第一手資料,接觸了最基本的人和事。
基層是年輕干部學習成長的課堂,是歷練干部的戰場。年輕干部要到基層去、到艱苦困難的地方去磨練,讓自己成為可負重托、能但大任的棟梁之材。
在聽取部分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和大學生村干部代表工作匯報后,金冬江充分肯定了他們在基層作出的工作和貢獻。各級黨組織和各有關單位要支持幫助、嚴管厚愛,為基層干部的成長進步和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條件,鼓勵引導基層干部以扎實的作風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要扶起貧困群眾的精氣神,是考驗一個地方扶貧工作體制機制的問題,考驗扶貧干部智慧和毅力的問題。
無論是處在哪個階段的干部,都應該不斷充實自我,保持一顆謙虛的心,才能學以致用,穩步前行,讓自己所學與所做工作相融合,更好地服務百姓。
作為“第一書記”要沉身子,深入基層,親近群眾,凡事能親力親為,做為群眾服務的貼心干部。
堅持從“基層一線”選拔干部是很重要的用人導向,體現了黨委政府對“基層一線”工作人員的關心和愛護,是組組織部門選拔干部的長遠之計。
基層政策宣講,是群眾了解政策的重要途徑,但部分干部自身也對政策掌握不深,進行政策宣講時對群眾素質水平考慮不夠,方法欠考量,結果干部……
“第一書記”到農村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村干部的普通一員,為村兩委班子注入了新鮮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