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10:45 來源:映象網
電視專題片《巡視利劍》中有這樣一個鏡頭:落馬后的遼寧省委原書記王珉坦言,我到遼寧的后期,實際上是守攤子,我就想不出事……這道出了一部分干部的現實狀況。(中國紀檢監察報11月27日)
《官箴》開篇即說過:“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清慎勤”三字的為官之道,被后人稱為“千古不可易”。
清則為廉,說白了即為不貪,清正廉潔,是為官者最起碼的為官之德,自古以來民眾就痛恨貪官、歌贊清官。廉潔自律是作為黨員干部必須自覺遵循的基本準則,黨員干部要時刻保持一顆正直、正派的心,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筑牢防腐拒貪的思想防線。始終堅持為民服務的宗旨,在工作中時刻給自己敲響警鐘,經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樹立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形象。
謹言慎行,為官當處處謹慎,一言一行代表著黨員干部的形象,一舉一動都應該是出于為人民著想。時刻牢記自己為人民服務的使命,嚴格對待自己的一舉一動,不貪圖于蠅營小利,不追逐于名利欲望,謹慎為人、謹慎做事、謹慎用權,防微杜漸,以“如履薄冰”之心當好人民的好公仆。
做官要勤,勤學勤政勤為民,勤于下基層了解民情,勤于做實事為民謀福祉。古語曾說“業精于勤而荒于嬉”,黨員干部在工作中也應是一樣,飽食終日,無所作為,終將是一名碌碌無為的“庸官”,兢兢業業,時刻保持最佳狀態,才能做出成績,才能不負黨和群眾的期望。
為官不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責任、一份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新的征程上將有更多責任與使命需要黨員干部擔當,只有時刻不忘初心,謹記“清慎勤”,才能對社會、對百姓做出最大貢獻。(漪漣)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是黨員干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一次淬火鍛造的大好時機,也將為廣大黨員干部鍛造起牢記宗旨、拒腐防變、敢于擔當的“鋼筋鐵骨”,讓黨員干部進一步認識“我是誰”、明確“依靠誰”、弄懂“為了誰”,努力成為政治清醒、宗旨明確、作風優良、信念堅定的優秀黨員。
近日,鹽都區委農辦組織村居黨員干部參觀區警示教育基地,現場人員看到宋某某的話語,無不為之動容。今年以來,區紀委共立案審查黨員干部違紀案件203件,被審查對象遞交懺悔和反思材料215份,全區利用懺悔反思材料開展專題教育活動34場次,教育黨員干部3000余人次。
工作時嚴守工作紀律,工作外注重生活自律,凈化自身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以“德”自律,戒貪念貪心,將手中的權力落實到服務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行動中。
黨員干部再忙,也要擠出時間來讀書學習,力求“腹有詩書氣自華”“境界悟到品自高”。留得清氣滿乾坤,四海之內萬木春。不要人夸顏色好,自有口碑千載表。
黨員干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需要時刻保持創業的激情,不斷激發創業的活力,以創新促發展,以創新求進步。
身為領導干部,級別越高、權力越大,就越應該心存敬畏,牢記紅線和底線,有如臨深淵的畏懼,有如履薄冰的謹慎,始終“心中有戒不妄為”,方能言行舉止“發而皆中節”,方有“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黨員干部的“其身正”,也才能給人以“領頭雁”的正確方向,也才能沿著革命先烈的忠貞和剛烈,維護國家的繁榮和富強,這是愛國之心和敬業之心的集合體。
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黨員干部要始終保持“慎”的思維。慎之于始,也要慎之于終。
以端正的品行塑造良好的形象、將良好的形象內化為端正的品行,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徹底的反思與洗禮。每名黨員都應有這樣的追求,黨組織才會不斷強大,黨的肌體才能更加健康。
黨員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珍惜組織給予的寶貴機會,腳踏實地,廉潔自律,守好底線,敢于、樂于接受磨礪,豐滿自身的羽毛,持之以恒的堅守,終將把自己鍛造為一把鋒利的寶劍。
加強組織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把為官不為作為監督的重點,嚴格執法執紀,讓為官不為者及時受到問責和懲戒;加強群眾監督,積極開展群眾問政、民主評議、民意調查等工作,督促干部認真履職,擴大人民群眾對干部任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加強輿論監督,及時褒揚勇于擔當、干事創業的干部,鞭撻為官不為的干部,在全社會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前車之鑒,后車之師。望黨員干部在與管理服務對象的往來中,保持清醒頭腦,謹慎而為,切莫坦然接受。
廣大黨員干部踐行“我是黨員我帶頭”忠誠誓言,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也成為了一種精神激勵,使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到抗震救災中來。相信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災區一定會戰勝困難,早日渡過難關。
為官者,在執政之初,就應該保持審慎的品格,胸懷浩然正氣,保持心正身正,管好自己的手不貪不占、不拿不要,走好自己的“道”不迷不失、不越界不脫軌,堅定政治定力、永葆為民之心,為“謀根本謀大利”而甘于犧牲奉獻,把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高高舉過頭頂。
一些腐敗行為之所以肆無忌憚、愈演愈烈,與負有監管職責的黨員領導干部不管不問有很大關系。問題面前不躲閃、不遮掩本是義不容辭,可在明知違規的前提下,是什么讓本應守土有責的他們選擇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