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15:57 來源:映象網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在取得脫貧攻堅戰決定性進展后,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身處中國之中,無論從經濟、歷史、文化等各種角度來看,河南身上都打著濃重的中國印記。河南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曾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然而,當傳統農耕文明不再是世人矚目的焦點,當外向型經濟日益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河南作為“麥田里的守望者”,默默承受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帶來的落差。打贏脫貧攻堅,因此成為歷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打響了力度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這場戰役中,河南舉全省之力、匯全省之智,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成績單——從2013年到2016年,河南省47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4840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國家級貧困縣蘭考脫貧摘帽,全省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7%,脫貧攻堅取得了扎實成效。
2015年,河南省針對扶貧工作出臺了“史上最嚴考核辦法”,針對各個縣域的扶貧工作詳細列出考核明細。2016年,河南制訂了《省級領導干部和部分省直單位聯系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明確37名省級領導干部聯系38個國定貧困縣,15個省直主要部門聯系15個省定貧困縣的脫貧攻堅工作,不脫貧不脫鉤。此外,河南省委、省政府成立10個督導組,對全省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了7輪督導。運用“4個100、1個50”抽查法(每個督導組一年內至少抽查100個貧困戶、100個低保戶、100個駐村第一書記、100個貧困戶幫扶責任人和50個扶貧項目),確保摸到實情、找準問題。建立在責任明確、監督完善的基礎上,河南脫貧攻堅追求的不是統計數字,而是始終以脫真貧為宗旨。
脫貧攻堅的關鍵,在于更大的資金投入。在扶貧資金投入方面,河南53個貧困縣一次性開展財政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在中央20類61項資金整合范圍基礎上,明確13類28項省級財政資金整合范圍,全省2016年度整合資金規模達172億元左右。此外,2016年,中央、省、市、縣四級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8.0747億元,中央安排河南27.3149億元,增幅32%;省級投入12.4203億元,增幅49.3%;市縣兩級投入18.3395億元,增幅26.9%。除了真金白銀的財政支持,河南還確定了“轉、扶、搬、保、救”的脫貧“五條途徑”,出臺了扶貧對象精準識別“五個辦法”,產業扶持脫貧“五個方案”,教育脫貧“五個專項方案”。通過精準識別實現精準扶貧,通過產業扶持實現長效扶貧,通過教育扶貧培育“造血機能”,河南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齊發力,“造血”“輸血”兩手抓,以此來保障真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次出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鄉村振興戰略”,為近6億中國農村人口擘畫了宏偉而美好的藍圖。對于河南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人口大省河南的脫貧攻堅,事關國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我們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干;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有助于實現河南脫真貧、真脫貧,而且有助于為打贏扶貧攻堅戰貢獻河南經驗和河南力量。
我們所要實現的全面小康社會,是一個民族都不落下,一個人都不能少的小康社會,是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漸進共享的社會,是發展成果惠及每一個人的全民共享的社會。
周春艷指出,各級各部門要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把相關政策研究好、研究透,做到已脫貧的一個不留,未脫貧的一個不漏,將政策用到每家每戶。
幫扶干部身入農村更要心入農村,真正走進去、沉下去,對工作要盡心竭力。從群眾最需要、最急需解決的事情做起,幫農民挖塘清淤,筑好“連心橋”修好“致富路”,實施好農村電力改革,安上自來水管進農家,在群眾當中樹立起干真事、干實事的良好形象。
面對脫貧攻堅戰,我們不僅要“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勁,也要有“監管責任不放松”的意志,不僅要打贏這場戰役,也要讓這場戰役保持清潔、干凈,少污濁,少銅臭,讓老百姓們不僅看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同時還能聞到沁人心肺的空氣。
老百姓心里有桿秤。“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扶貧干部要踐行自己的承諾,百姓也在期待有更多肯實干有擔當的好干部。
他們怎么做到的?究竟下了哪番"繡花"功夫?現在是什么面貌?脫貧之后的路又該怎么走?河南廣電全媒體推出六集系列微專題《蘭考之變》,為您講述蘭考脫貧背后的故事,給正走在脫貧路上的干部和群眾以參考。
昨日,河南省各民主黨派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在鄭州召開。會上公布了我省2017年脫貧工作計劃,各民主黨派就以往的扶貧經驗與未來工作方向進行了交流。會上透露,2017年,我省計劃對10萬貧困群眾實施異地扶貧搬遷,1700個貧困村達到脫貧標準,退出貧困序列,固始縣、光山縣、新縣、潢川縣、沈丘縣、新蔡縣等6個國家級貧困縣和伊川縣、葉縣、舞陽縣、方城縣等4個省級貧困縣脫貧摘帽,全省實現100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蘭考縣王玉堂村幾十位年輕的小伙子和老人、駐村工作隊的同志、鄉里的領導干部在醫院里含淚陪伴曹紅彥整整5天,盼著他能好起來。然而41歲的曹紅彥從11月5日上午因腦干出血被醫生宣布為腦死亡后,就再也沒有醒來。
省九次黨代會以來,我省脫貧攻堅交出亮麗答卷:582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顯著改善,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發展后勁不斷增強。今年我省計劃實現110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蘭考、滑縣兩個國定貧困縣率先摘掉貧困帽子。
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
帶著這些問題,在“10·17”中國扶貧日這個特殊日子來臨之際,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專訪了新華社高級編輯、央視特約時政評論員吳學蘭。作為央視特約時政評論員,吳學蘭認為現在打這場脫貧攻堅戰的意義,是功在中國,利在全球。
通過此次考察學習,考察組成員對貧困村九大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對精準扶貧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彼此間通過交流,理出更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同樣在這個地方,50年多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戰風沙、斗洪澇、治窮魔,“敢教日月換新天”,走向一條“脫貧致富”路;50年后的今天,蘭考人民再次凝心聚力,奏響“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角。
9月26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廣智作了《關于全省脫貧攻堅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就河南的脫貧攻堅戰進行了詳細報告。
昨日下午,省脫貧攻堅第二督導組在我市召開反饋會,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脫貧攻堅第二督導組組長王慶就第二季度對我市脫貧攻堅工作督導情況進行反饋。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出席反饋會并講話,副市長王建修參加會議。